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大咖云集、精彩纷呈!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暨《分析测试学报》编委换届会议顺利举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11/30 11:08:38
导读: 2023年11月26-28日,“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暨《分析测试学报》编委换届会议”在广东广州盛大开幕。

2023年11月26-28日,由《分析测试学报》、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广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联合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等协办的“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暨《分析测试学报》编委换届会议”在广东广州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检测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公司代表近10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单日参会人数近300人。

本次高峰论坛主题为“创新驱动,引领分析测试高质量发展”,旨在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促进分析测试领域的创新和发展。论坛邀请了相关领域的院士、杰出学者、企业嘉宾,聚焦新型污染物检测、生命分析与健康、科学仪器研制、智能化设备与智慧实验室管理、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及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等前沿和热点领域,分享分析测试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参会人员共同探讨和交流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应用,促进了分析测试产学研用的交流与合作。

大会报告

中广测主任陈江韩担任高峰论坛大会报告主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分析测试学报》主编江桂斌研究员和广东省科学院周舟宇副院长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强调了分析测试对于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分析测试学科的创新发展寄予了期望。

江桂斌院士

周舟宇副院长

陈江韩主任

江桂斌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刘买利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分析仪器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和《原位细胞分子功能分析In-cell NMR》的报告。江桂斌院士指出,作为基础研究的重要部分,高水平分析仪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并用详实的数据对全球科学仪器市场分布进行了分析,强调在线、原位、在场、实时、成像、快速、高能量、低成本是仪器行业的发展方向,希望仪器行业充分利用好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的国家利好政策,共同推动仪器行业高质量快速发展。刘买利院士分享了其带领的研究团队关于原位细胞分子功能磁共振波谱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原子分辨的三维结构及功能测定包括样品制备、数据收集、结构重建,相互作用等,以及构建细胞中硫醇的多维识别码,蛋白质功能的细胞微环境效应等应用进行了分享和介绍。

江桂斌院士

刘买利院士

高端对话-分析测试的发展与未来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张新荣教授主持了高端对话。江桂斌院士、刘买利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教授及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振教授围绕“分析测试的发展与未来”分别从分析测试与环境、分析测试与学科交叉、分析测试与智能化、分析测试与仪器等前沿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分享了其深耕细作多年的深邃见解与看法。

颁奖典礼

中广测党委书记李宏荣主持了颁奖环节,为备受瞩目的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颁奖,并为《分析测试学报》2023年度优秀论文和优秀审稿专家代表颁奖。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优秀论文奖)

(优秀审稿专家奖)

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专场1-3

26日下午,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各专场拉开序幕。论坛共设7个专场。

专场1“新型污染物检测”,由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欧阳钢锋教授、中广测郭鹏然研究员、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主任张建清主任医师担任召集人及主持嘉宾,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于志强研究员、欧阳钢锋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史亚利研究员、艾吉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持赵鹏经理、华南师范大学的陈长二教授、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的刘舒芹副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筛查与人体暴露研究”、“固相微萃取环境分析技术研究”、“全/多氟化合物的识别、定量分析及环境行为”、“PFAS及氯化石蜡检测方法概览及标准物质介绍”、“新污染物环境被动采样技术”、“新污染物活体分析与环境效应研究”的报告;

专场2“生命分析与健康”由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牛利教授及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戴宗教授担任召集人和主持嘉宾,来自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教授、厦门大学杨朝勇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汪乐余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姚钟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凌乾教授、武汉纺织大学沈爱国教授分别带来了题为“纳米生物传感助推生命分析化学发展”、“单细胞时空组学测序”、“含氟纳米探针构筑及活体成像分析”、“氢氘交换质谱揭示β-内酰胺酶与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动态构象”、“单细胞诊疗生物芯片”、“高特异的SERS生物分析进展”的报告;

专场3“科学 器研制专场” 由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振教授、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黄正旭副研究员、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周建华教授担任召集人及主持嘉宾,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胡勇军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徐伟教授、宁波大学的丁力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张冠文教授级高工、深圳大学的张会生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的毛雪飞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基于真空紫外单光子后电离的质谱分子成像新技术”、“小型化’板砖’质谱仪研发与应用”、“超高分辨质谱仪的研发动向”、“仪器设备可靠性方法及精密仪器中试验证平台介绍”、“基于分析仪器原理的体外诊断仪器的开发和应用”、“重金属及形态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的报告。(点击段落开头蓝字即可查看专场3报告简介)

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专场4-7

28日上午9点的专场4“智能化设备与智慧实验室管理”由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的郑建国研究员、宋武元研究员担任召集人及主持嘉宾,来自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长征副总裁、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霍茵高级工程师、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余婉松高级工程师、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熊贝贝副主任、国际标准化组织实验室设计技术委员会的黄建宇秘书长、广州海关技术中心质量技术部的张彦彬高级工程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胡建芳副教授分别带来了题为“实验室智能化设备与智能大脑”、“安捷伦自动化解决方案智慧赋能实验室升级转型”、“快检技术在智慧通关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实验室设计与建设展望”、“智慧实验室发展”、“智慧实验室建设中的难点与亮点”、“视觉智能计算研究进展及其在证照语义分析中应用”的报告;

专场5“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由华南农业大学徐振林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谋通研究员担任召集人及主持嘉宾,来自大连工业大学的陈翊平教授、暨南大学丁郁教授的研究团队成员尚玉婷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王丽教授、东南大学王进教授、南昌大学黄小林研究员、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王洋博士、肇庆学院的陈子键博士分别作了题为“基于微球计数的电-光快速检测技术研发及配套装备研制”、“食源性致病菌新型检测技术研究”、“食品新鲜度检测与抑菌保鲜”、“纳米生物传感器在食品过敏原检测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探针设计与免疫层析”、“液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杀螟硫磷纳米抗体识别机制及免疫检测新方法”的报告;

专场6“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由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的闻环正高级工程师和广东药科大学肖雪副研究员担任召集人及主持嘉宾,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袁洪福教授、中国矿业大学邹亮副教授的研究团队成员雷萌副教授、肖雪副研究员、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质检一部副部长秦平高级工程师、济南弗莱德科技有限公司仇士磊总经理、广东省惠州市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刘慧琴高级工程师、广州众鸿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徐文加技术经理分别带来了“新型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煤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现代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展”、“T/GERS 0031-2023《成品油快速筛查工作指南》标准宣贯”、“中国成品油快检的发展现状”、“成品油近红外光谱快检技术”、“PAC油品质量快速监测解决方案”的报告。

专场7“青年专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金芬研究员、中广测赵昕副研究员担任主持嘉宾,来自浙江大学的龚行楚教授、天津工业大学的卞希慧教授、安徽农业大学的翟小婷副教授、西南大学的宋尔群教授、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柳思扬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研发中药分析方法”、“复杂样品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焙火茶特征烘焙香物质及其形成机理”、“微环境激活核磁共振调谐响应的活体成像分析”、“MOF功能化纸基疾病快检装置”的报告。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知名企业的44名学术造诣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围绕相关主题分享分析测试领域的最新成果及技术进展,探讨新兴分析方法、测试技术及其应用,为参会人员提供了更加深入交流与了解的机会。

 

 

 

 

系列活动

26日上午,召开了《分析测试学报》编委换届会议。江桂斌院士任第七届编委会主编,刘买利院士、吴惠勤研究员、许国旺教授、刘虎威教授、汪海林教授、杨朝勇教授、张新荣教授、郑建国研究员、黄承志教授、欧阳钢锋教授任副主编,马强研究员等119名专家任编委。27日下午,由于汝佳等69名青年专家组成的第三届青年编委会成立。在第七届编委会和第三届青年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共商《分析测试学报》的未来发展与方向。


《分析测试学报》第七届编委会合影

《分析测试学报》第三届青年编委会合影

25日下午,举办了“筑梦未来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决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5名入围选手角逐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来自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的孙成龙博士获得大赛一等奖。

2023分析测试青年创新大赛决赛合影

为期3天的2023分析测试高峰论坛暨《分析测试学报》编委换届会议,专家大咖云集、内容精彩纷呈,不仅为分析测试领域的科研人员分享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也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论坛举办圆满成功,将有助于推动分析测试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应用取得更大突破,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分析测试学报]

用户头像

作者:lirui

总阅读量 15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