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11月16日开播!9位嘉宾共话微流控技术与器官芯片研究进展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11/06 16:10:04
导读: 11月16日将举办“微流控技术与器官芯片研究进展与应用”网络研讨会,聚焦微流控新方法新应用,全新器官芯片热点技术分享,欢迎免费报名参加!

历经30年发展,微流控技术已经从最初的毛细管电泳微型化技术,演变成为一种涵盖基础生物技术到生物医学诊断等各个领域的富有活力的工具性方法技术平台。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药物筛选、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多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

器官芯片是基于微流控芯片与类器官两项技术结合,形成一种通过微芯片制造方法制造的微流体细胞培养设备,利用芯片来构建和模拟人体组织微环境,形成类似于人体微生理系统。器官芯片应用广泛,在高通量药物筛选、药物吸收代谢、药物开发、人体循环系统、药物毒理学、人工仿生微环境、细胞间互作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互作、新型体外培养平台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为加强创新微流控分析技术与方法的交流,把最新的微流控分析技术与方法以及热门器官芯片应用推介给广大生命科学科研、临床、医药领域、工业用户,仪器信息网将于2023年11月16日在线举办“微流控技术与器官芯片研究进展与应用”网络研讨会。

报名链接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microfluidics231116/

『会议日程』

微流控技术与器官芯片研究进展与应用

会议日程

(2023年11月16日)

微流控新方法新应用主题

报告时间

报告方向

报告嘉宾

单位

09:30-10:00

《开放式微流控的构建与单细胞原位方法》

林金明

清华大学 教授

10:00-10:30

岛津微芯片电泳MultiNA原理和应用方向介绍

李婷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10:30-11:00

《基于微纳界面的表面增强拉曼-微流控芯片测量技术》

高荣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教授

11:00-11:30

《微流控纸芯片技术在环境检测和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李博伟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研究员

11:30-12:00

《数字微流控芯片设备的构建及其在生物化合物合成与分析应用进展》

刘显明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12:00-14:00

午休

器官芯片主题会场

14:00-14:30

《用于药理毒理的器官芯片研究》

张秀莉

苏州大学教授

14:30-15:00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肾脏疾病研究及干预》

林洪丽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肾内科主任/二级教授

15:00-15:30

《基于微流控的器官芯片构建及应用研究》

毛红菊

北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15:30-16:00

《基于神经支配的人体仿生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研究》

郑付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

『精彩报告预览』

林金明 教授

清华大学

《开放式微流控的构建与单细胞原位方法》

【报告摘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近年来,不同种细胞间、同种细胞不同个体间以及同个细胞不同位置间广泛存在的细胞异质性,使得单细胞分析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单细胞分析可以从结构、功能、遗传、行为等方面揭示和解释细胞异质性,为我们更细致的了解生命活动提供了新的方向。细胞分析的检测手段众多,其中质谱由于通量高、应用范围广、特异性高、能同时测定多种组分、能提供物质结构信息等特点,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全方位工具。我们在成功研制了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微流控单细胞分析方法的研究。在本次的报告中将重点介绍一种开放式微流控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单细胞的分析研究结果。设计研制了一种超高效的微混合反应器,并将其用于单细胞原位取样后的样品在线衍生化,实现了目标分析物的信号转化与放大,成功实现了单细胞中原本难以直接检测的氨的测定。报名占位>>

91dea228-3cbd-4519-aa4a-08e9b0c258eb.jpg

李婷 应用工程师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岛津微芯片电泳MultiNA原理和应用方向介绍

介绍岛津微芯片电泳MultiNA仪器基本原理、仪器特点和应用方向。

高荣科 教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微纳界面的表面增强拉曼-微流控芯片测量技术》

【报告摘要】: We develop a series of microfluidic sensors for the early diagnostic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state cancer, intracranial aneurysm, cardiac diseases etc. Combined with highly sensitive opt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he devices demonstrate great potential in screening test and prognosis. Cancer biomarkers are genes, proteins, and other substances that can be detected for obtain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a person’s cancer.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 based immunoassay was proposed to detect the level of cancer biomarkers. Furthermor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escape from the primary tumor or metastasis and travel in the circulating peripheral blood, carrying important bioinformation about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Micro- and nanofabrication technology of SERS active substrates was studied to achieve a trace measurement result. Currently, a lot of approach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electively isolate high-purity CTCs from human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A novel strategy of SERS-microfluidics was employed for efficient separation and in-situ heterogeneous phenotype analysis of CTCs at single cell level。报名占位>>

李博伟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微流控纸芯片技术在环境检测和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报告摘要】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基于纳米材料、分子印迹、模拟酶等功能材料,结合比色、荧光、电化学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等检测原理,创新了一系列基于微流控纸基芯片传感器件和仪器关键部件,并用于环境与生物分析应用研究,取得了系列进展。报名占位>>

刘显明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分子晶体学在蛋白分析中的应用》

【报告摘要】:数字微流体(简称DMF)控制是一种通过在二维平面上施加电场,自动驱动微量液体(液滴)样品的技术。DMF平台在液滴精准操控方面的优势对于构建液滴微反应器极为有利,本团队与合作者在多肽及多糖等代表性生物化合物从头合成微反应方面分别取得进展。此外,报告人还将在DMF芯片POCT仪器构建及多指标炎症因子与核酸检测等方面汇报进展。报名占位>>

张秀莉 教授

苏州大学

《用于药理毒理的器官芯片研究》

【报告摘要】:新药评价技术,往往由于动物的种属差异大或体外二维细胞的仿生性低,造成候选新药在临床失败。器官芯片因其能够模拟人体器官的部分或关键功能,成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力选项。报告人利用该技术,开发了系列生理和病理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药物的药效和毒性评价。近期的研究进展包括:(1)构建了基于肝芯片、肾芯片和心脏芯片的毒效学评价平台,可实现候选药物不同器官的系统毒效评价。2)开展了不同微流控器官芯片对中药化合物的器官损伤评价研究,发现了化合物在生理状态下具有损伤、在病理作用下有保护作用的特性。3)利用肝器官芯片,初步评价了肝毒性药物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增强肝损伤的特性。4)构建了BBB-iPSC-双神经元芯片,可以用于评价药物的神经保护药效报名占位>>

林洪丽 肾内科主任/二级教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肾脏疾病研究及干预

【报告摘要】:微流控芯片技术具有微型化、高通量、样本小、试剂少等特点,为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新药筛选等提供技术平台。慢性肾肾脏病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肾脏损害即可导致肾小球组织结构和滤过功能、肾小管间质结构的破坏,给治疗带来挑战。应用微流控芯片技术体外建立有效的疾病模型对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以及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报名占位>>

毛红菊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基于微流控的器官芯片构建及应用研究》

【报告摘要】:器官芯片是指结合微流控等技术,将同种组织的不同细胞按照一定的排列分布共培养在特定的空间中,形成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元。也可以理解为,在芯片上嵌入能够模拟器官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生理结构。器官芯片技术的发展也是从MEMS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交叉发展而来的。本报告主要介绍下课题组基于微流控的器官芯片构建及应用研究方面的部分工作。报名占位>>

郑付印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和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基于神经支配的人体仿生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研究》报名占位>>


【报告摘要】类器官和芯片器官在新药研发、疾病模型、个性化医疗和载人航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在芯片上构建了一系列模拟血管化器官微生理结构的多器官模型,如脾血窦、微血管肿瘤、血视网膜屏障等。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构建了三维(3D)血管化的脑类器官和融合类器官,并结合光遗传学再现了神经与靶组织(血管、肌肉和心肌)或靶器官之间强大的生理和功能耦合。针对器官有效缩放、神经支配和传感器集成问题,通过整合多层流微流控技术、生物3D打印技术、结构色材料编码传感技术,将所制备的器官芯片用于构建神经血管单元、神经肌肉连接和神经心肌连接的体外模型,并与传感器、电生理刺激和在线监测相结合,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应用。

扫码会议交流群

(群内改备注姓名+单位+职位)

如二维码失效,请添加13683372576,备注姓名单位职位,说明微流控群

参会提示:

1) 报名后,直播前一天助教会统一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发送参会链接给报名手机号。填写不完整或填写内容敷衍将不予审核。

2) 通过审核后,会议当天您将收到短信提醒。点击短信链接,输入报名手机号,即可参会。

会议内容及报告赞助:

仪器信息网 刘老师:13683372576,liuld@instrument.com.cn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YOLO

总阅读量 21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