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小分子大科学|第三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年会在鹭岛成功召开!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10/29 20:21:38
导读: 近80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分享,报告内容涉及疾病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组学、环境代谢组学、脂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等方面,覆盖了代谢组学的各应用领域。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10月27-29日,第三届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暨2023代谢组学国际研讨会在厦门召开,会议共为期2.5天,特别设置了半天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培训班。会议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主办,厦门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承办。为促进我国代谢组学发展,会议就代谢组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进行了探讨,吸引了5个国家、800余位代谢组学领域的专家用户及厂商代表参会。

会上,近80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分享,报告内容涉及疾病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组学、环境代谢组学、脂质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等方面,覆盖了代谢组学的各应用领域。  

大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朱正江研究员 主持大会

厦门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部委员 黄烯教授 致辞

代谢组学分会会长/复旦大学唐惠儒教授致开幕辞

唐教授首先代表代谢组学分会全体会务人员对不辞辛劳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谢意。之后,唐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代谢组学分会的目标,表示分会将致力于推动中国代谢组学领域研发、教育、科普、项目立项、合作及国内外交流。最后,唐教授也呼吁,代谢组学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领域中还存在很多“难啃的骨头”,希望所有从事代谢组学的学者能够瞄准“难点”问题,勇担学科发展重任,共同促进代谢组学蓬勃发展。

大会报告环节由复旦大学唐惠儒教授、帝国理工学院 Jia Li教授、丹麦奥尔堡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Matej Oresic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四位专家带来精彩的报告分享。唐惠儒教授就代谢组学所面临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形式多样”“浓度差别大”“功能所知少”等挑战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向与会者介绍了代谢组学定量分析的新技术与策略。Jia Li教授报告了通过代谢表型探索营养和肠道健康相关的研究进展。Matej Oresic教授报告了胆汁酸与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相关进展。许国旺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小分子分析化学的新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和暴露组学相关的研究进展,对疾病风险因子和疾病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了有利工具。

复旦大学 唐惠儒教授

帝国理工学院  Jia Li教授

丹麦奥尔堡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 Matej Oresic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许国旺研究员

大会同期还举办了多个主题研讨会,共邀请了80位专家学者及行业专家针对代谢组学技术与应用、疾病代谢组学、药物代谢组学、脂质代谢组学技术、环境代谢组学、代谢组学数据分析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为促进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学术水平,大会还特别举办了青年科学家论坛,邀请了20位青年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从多位青年科学家的报告可以看出,中国代谢组学研究的团队近些年在不断扩大,关于单细胞代谢组学、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以及人工智能分析等新技术新应用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

在大会闭幕式环节,海南大学罗杰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邓子新院士带来了精彩的报告分享。罗杰教授报告了植物次生代谢调控和代谢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报告了质谱成像技术与空间分辨代谢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王喜军教授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以及其团队基于该内容的研究进展,包括方证代谢组学驱动的中药有效性等内容。邓子新院士以模拟和重塑代谢秘诀的合成生物学创新之路为题作报告,并从自然筛选驱动、途经工程驱动、学科交融驱动以及源头发现驱动等角度全方位阐释了代谢与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海南大学 罗杰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 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

截屏2023-10-29 下午8.27.35.png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王喜军教授(线上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 邓子新院士

闭幕式上,本次大会的联合主席厦门大学林树海教授作闭幕式致辞,他表示,代谢组学的宗旨要围绕“测得全”“测得准”“测得透”“测得快”“测出活力”全面发展,同时时空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谢组学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最后,林树海教授再次感谢参与组织大会的学术委员、莅临现场的报告专家以及众多志愿者。

厦门大学 林树海教授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委员合影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墙报展示交流及优秀墙报评选活动,闭幕式上举行了优秀墙报的颁奖环节,邓子新院士与唐惠儒教授为获奖者颁奖。

墙报展示区

优秀墙报获奖者合影

本次大会还得到了多家展商的大力支持,可以看到代谢组学在产业界的快速发展。展商包括质谱仪器设备企业如SCIEX、赛默飞、布鲁克、Waters、安捷伦等,还有众多提供代谢组学科研服务的企业如迈理奥代谢、英盛生物、迈维代谢、百趣生物、凯莱谱、拜谱生物、中科新生命、华大基因、诺米代谢、诺禾致源、百迈客、鹿明生物等,还有代谢组学研究相关的产品耗材及分离设备供应商如睿科、青岛腾龙、大连达硕等公司。

展商掠影

大会志愿者合影

1_1001989573_171_85_3_764169585_0e7d502f5d9f7959108588e48de704c5.png

扫描二维码查看大会照片墙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ONE

总阅读量 20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