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相聚八朝古都开封 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拉开帷幕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9/23 11:05:29
导读: 2023年9月23日,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河南开封正式拉开帷幕。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光散射,以及相关光谱原理和技术领域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光散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9月23日,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在河南开封正式拉开帷幕。此次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陕西师范大学协办。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光散射,以及相关光谱原理和技术领域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光散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吸引了近500人注册参会。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会议主席、河南大学毛艳丽教授主持,河南大学副校长王学路教授、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副校长姚建林教授、河南大学莫育俊教授分别致辞。

会议主席、河南大学毛艳丽教授 主持开幕式

河南大学副校长 王学路教授致辞

致辞中,王学路教授代表河南大学对各位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河南大学以及河南大学物理学科的发展概况。王学路教授介绍说,河南大学物理学科始建于1923年,今年恰逢百年华诞。此次光散射会议是河南大学物理学科百年之交的一次盛会,也是我国光散射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会。大会汇聚了全国各地著名的专家学者,将围绕光散射的基础研究、应用推广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相信这次会议必将为我国光散射研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国光散射学科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副校长 姚建林教授致辞

姚建林教授在致辞中介绍到,光散射学术会议是聚焦于光散射与相关光谱原理与技术等领域的学术交流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21届。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光散射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研究人员不断年轻化,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光散射领域的知名学者。不仅如此,中国光散射仪器相关的制造产业不断创新,部分研究领域和仪器制造产业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有的甚至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国际领跑者和标准制定者。此次会议更是迎接了众多海内外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以及企业界的代表,所有这一切已经预示着中国光散射事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相信未来我国的光散射事业发展前程必将光辉灿烂!他期待所有参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朋友,充分利用这次大会开展良好地互动,深入地交流,广泛地讨论,共同为未来光散射研究和相互合作探索新思路,为中国光散射事业的新发展注入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河南大学 莫育俊教授致辞

作为一名已退休的科研工作者,河南大学莫育俊教授在致辞中从原创性成果、团队内部和团队之间合作与交流、跨学科合作,以及对科研工作的激情和耐心等四个方面进行分享。莫育俊教授介绍说,光散射研究是一个复杂并具有挑战性的领域,光散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推动光学、物理学、材料学科等的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拓宽各学科的边界。从实际应用来说,光散射的研究成果在材料学科、生物医学、环境检测等许多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相关行业和领域提供具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从竞争力来说,原创性成果是评估专家和团队的重要标准之一,取得原创性成果,可以提升研究者和团队的竞争力。莫育俊教授呼吁,大家要坚定信心开展原创性的研究,推动光散射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他也希望各位领导积极鼓励和支持光散射领域有更多的原创性成果。

开幕式之后,迎来了报告环节。据介绍,本次会议收到了280余篇摘要和论文投稿,会议主题涵盖了物理材料、SERS/TERS、生物医药等多方面的内容。3天的会议安排了6场大会特邀报告,59场分会场邀请报告,57场分会口头报告,8场仪器展商报告以及135份墙报交流。

23日上午的大会报告环节,中山大学王雪华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员、湖南大学陈卓教授分别作报告分享。武汉大学胡继明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研究员分别主持大会报告。

武汉大学 胡继明研究员主持大会报告

企业微信截图_16954408533862.png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谭平恒研究员主持大会报告

中山大学 王雪华教授

报告题目:《微纳光子的高效操控与室温量子态》

光子和电子是信息的两大载体,它们的高效耦合相互作用是高性能微纳光电子器件及其集成芯片的物理基础。王雪华教授的报告从微纳光子源和室温光电量子态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开始,讲述为了突破微纳光子源难以高效和按需调控的瓶颈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包括高效按需可控的量子光源、基于强耦合的室温量子态等多方面的内容。报告最后王雪华教授还对微纳光子源和室温光电量子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戴庆研究员

报告题目:《极化激元增强纳米红外光谱》

极化激元具有能量高度局域的光学近场,可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强度提高数个量级,是实现增强纳米红外光谱的有效方案。戴庆研究员团队构筑了无红外活性声子干扰基底,实现极化激元动态调控,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气、固、液相中纳米物质的远场红外光谱检测;同时,还构筑了极化激元纳腔结构,实现了具有超高Purcell因子(>1012)的回音壁模式激发与测量。他们设计的极化激元晶体管器件,实现了纳米尺度光场的动态聚焦。

企业微信截图_16954409372316.png

湖南大学 陈卓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烯碳材料设计的生物医学分析》

烯碳石墨纳米材料作为一种特异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为生理特殊环境下的生化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陈卓教授研究团队设计构筑了具有超薄壳层的石墨纳米囊生化分析平台,实现了对生理特殊环境下的生化分析。同时,从通过对增强基底-拉曼探针一体化结构设计,再到新型磁性石墨纳米囊材料以及表面药物分子功能化设计的期间,他们实现了一系列在生物分析领域的创新性突破。其团队基于烯碳材料建立的生物医学分析平台,为生物医学等复杂体系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并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更深入的进行学术交流,大会报告之后,组委会设置了物理材料仪器、SERS/TERS、分析医药等三个会场,分别进行邀请报告和口头报告。此外,本次会议同期也举行了小型仪器展,得到了20余家仪器公司的赞助支持,会议期间多家仪器公司的代表也将分享最新的产品和技术。

厂商展位一览

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议开幕前夕——22号下午15点整,会议特别举办了会前特邀讲座,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刘玉龙研究员分享了《理解光散射截面内涵是深入物质结构研究与做好产业的基础》的主题报告;南开大学王玉芳教授分享了分子和晶体拉曼散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谭平恒研究员分享了显微共焦拉曼光谱模块及其应用。

会前特邀讲座现场

参会人员合影照片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筱筱

总阅读量 3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