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顶流"IVIS小动物成像中国装机超1000台!瑞孚迪迎本土化发展新起点——瑞孚迪共建实验室转化医学年会暨活体成像千机庆典学术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9/12 18:07:10
导读: 2023年9月12日,瑞孚迪(Revvity)成功举办了“焕新启程|瑞孚迪共建实验室转化医学年会暨活体成像千机庆典学术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9月12日,瑞孚迪共建实验室转化医学年会暨活体成像千机庆典学术论坛在北京举办圆满成功,现场座无虚席。仪器信息网受邀参加本次会议并进行独家在线直播。

大会现场

1000+装机量、7000+ SCI文献,推动本土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发展

在论坛伊始,瑞孚迪(Revvity)(NYSE: RVTY)宣布其IVIS高端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在中国累计已超过1000台装机,贡献7000+SCI文献。这一重要时刻也标志着Revvity自七月份正式发布中文品牌名“瑞孚迪”以来,在中国本土市场深厚扎根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千机庆典”启动仪式

(从左至右)瑞孚迪中国区生命科学部技术总监冯起,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工业客户部经理慈磊博士,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德敏教授,瑞孚迪中国区生命科学业务总经理刘疆,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魏炜研究员,瑞孚迪北亚及太平洋市场总监郑胤

瑞孚迪(Revvity)中国区生命科学总经理刘疆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医学研究和医学创新市场之一,瑞孚迪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始终如一。千机见证了我们以‘瑞孚迪’的名义,在中国迈出的具有里程碑性意义的坚实一步。作为临床前成像方案的领先者,瑞孚迪在动物影像技术方面不断耕耘、加大创新,携手本土合作伙伴探索生命科学前沿,努力实现‘以科技之能,突破人类潜能的边界’目标。”

瑞孚迪(Revvity)中国区生命科学总经理刘疆发表致辞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光辉院士表示:“生物医药研发、生物技术革新至关重要,国家将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是瑞孚迪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共建实验室的第六年。这期间我们努力将前端的生化检测技术应用于科学研究,加速推动科研进展。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助力相关科研项目的推动和转化,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做出更大贡献。今年瑞孚迪业务调整、企业更名,期待瑞孚迪将向广大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技术,并对瑞孚迪小动物活体成像国内装机达千台,表示热烈的祝贺。展望未来,相信共建实验室将会有更深入、更广阔的合作,再接再厉为大家做好服务,实现共赢。”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光辉院士发表致辞

多模活体成像技术加持,持续拓展应用领域

IVIS高端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在国内装机达千台,广泛布局的背后体现了瑞孚迪不断突破活体成像领域的界限。该项技术代表了目前活体光学成像系统的领先水平,拥有全面而优异的成像性能,具备二维及三维断层水平的生物发光、荧光、切伦科夫辐射成像功能,能够无创伤地在活体动物水平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细胞的动态变化、基因的实时表达进行长期观测。

此外,基于先进且全面的硬件配置,IVIS Spectrum高端小动物活体光学成像系统拥有高灵敏度的生物发光及荧光成像性能,并且具备生物发光和荧光三维成像性能的系统,能够和其它模式的三维影像系统(如 MRI、CT 及 PET 等)联合使用,将不同模式的三维影像进行融合,实现功能性成像与结构性成像的结合。

推出多项下一代临床前成像技术,提高临床前研发效率

瑞孚迪在临床前成像领域不懈创新。本月初,瑞孚迪推出了新一代的一系列成像产品,旨在推动临床前研究中不同应用领域创新。这些新产品包括下一代IVIS® Spectrum 2 和 IVIS® SpectrumCT 2成像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体内光学成像的多功能性和灵敏度标准。与此同时,也推出了QuantumTM GX3 microCT结构成像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具有更高的体内和离体分辨率和成像速度,将帮助研究人员研究疾病生物学,评估和快速跟踪候选治疗药物。这一系列创新产品将拓展临床前研究的潜力,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广泛多样的研究工具。

瑞孚迪(Revvity)北亚及太平洋市场总监郑胤作新品牌介绍

无论是小动物成像千机,还是中文品牌名的发布,都仅仅是瑞孚迪在中国市场布局本土化的起点。展望未来,瑞孚迪将携手合作伙伴,创新和引领健康科学变革,为中国的医学研究和生命科学领域贡献更多力量。

学术盛宴|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应用前沿

此次会议邀请到国内多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展示了各自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应用进展,带来一场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应用前沿的学术饕餮盛宴。

报告主题:《肿瘤个性化疫苗研究》

报告嘉宾:周德敏教授 北京大学药学院

周德敏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基于化学–生物学交叉的新药发现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他在报告中介绍了今年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发表“抗原肽嵌合流感病毒为个性化癌症治疗疫苗”的研究成果,,在小鼠模型上实现了流感病毒感染治疗肺癌而不引起感冒,以及预防黑色素瘤、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向肺部转移的目标。

报告主题:《面向临床转化的仿生剂型工程》

报告嘉宾:魏炜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面对传统抗肿瘤纳米制剂递送效率低的困境,魏炜研究员团队利用蛋白、细菌、细胞等天然对象作为载体进行仿生设计,借助仿生对象体内固有途径实现药物精准递送,应用于抗肿瘤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等领域,推动临床应用的转化。

基于交叉学科背景的优势,魏炜研究员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陶勇教授在眼科临床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面对眼底新生血管疾病40%以上患者对临床治疗(玻璃体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是临床治疗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主要策略)无响应的难题,揭示了眼底新生血管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新生和炎症之间的紧密互作关系,并以此提出了“抗VEGF-抗炎”协同治疗的新思路。面对细胞疗法眼内存活率较低、细胞表型不稳定等问题,构建创新的“类细胞”剂型,相关成果已被Nat. Biomed. Eng接收。

报告主题:《活体成像小动物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报告嘉宾:慈磊博士 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为研究肿瘤发生与转移的机制、筛选和评价抗肿瘤药物的药效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具有多年肿瘤药效模型构建及CRO服务经验的慈磊博士在报告中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详细的分享:1、体内生物成像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应用;2、免疫细胞示踪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应用;2、生物成像在药物体内组织分布实验中的开发与应用。

报告主题:《新冠感染诱发血糖异常的机制研究》

报告嘉宾:钟辉研究员 军事医学科学院

新冠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全身代谢发生病理性的改变,其中接近一半的患者出现短期或长期的血糖异常,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深入探究和发掘新冠病毒影响机体糖代谢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钟辉研究员在报告中阐述了发现新冠感染造成的高尔基体膜蛋白GP73的异常分泌是新冠病毒引发机体血糖异常升高的重要原因。研究还发现自主研发的GP73特异性抗体能够抑制GP73的升糖作用,使感染新冠病毒的小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对新冠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报告主题:《瑞孚迪临床前活体影像解决方案》

报告嘉宾:石晓月产品经理 瑞孚迪生命科学

从靶点研究到临床转化,瑞孚迪聚焦于生命科学研究与临床诊断领域,致力于位为用户提供基因组分析、蛋白检测、细胞分析以及活体水平全方位的完整解决方案。石晓月经理在报告中对瑞孚迪仪器及试剂解决方案进行了概述,并着重介绍了临床前活体影像解决方案。

避免了传统超声图像抽象、解读门槛高、人为误差大以及通量低等短板,产品线新成员——“像IVIS一样使用友好的”超声影像产品Quantum GX3可实现免手持、自动化扫描、高通量、弹性成像(CEUS)等一系列优势,主要应用在对肝脏、肿瘤、血管及肾脏等器官的研究领域。总体而言,基于瑞孚迪功能成像、结构成像等活体影像技术方案的加持,有效的促进了相关科学研究的进展。

与会嘉宾热烈讨论

大会合影留念

新品预告

关于瑞孚迪新品牌的更多解读和重磅产品发布,敬请期待9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瑞孚迪转化医学前沿学术论坛暨2023生命科学新品发布会,共享学术盛宴!

关于瑞孚迪(Revvity)

在瑞孚迪(Revvity),我们将“不可能”视为灵感,将“做不到”视为原动力。瑞孚迪(Revvity)提供健康科学解决方案、前沿技术和专业服务,业务涵盖科研探索、开发、诊断、治疗的端到端全流程。依托在转化多组学技术、生物标志物鉴定、成像、疾病的预测、筛查、检测与诊断、信息学等领域的多年深耕,瑞孚迪(Revvity)正以科技之能,突破人类潜能的边界。

2022年瑞孚迪(Revvity)的营业额超过30亿美元,全球拥有11,000多名员工,为制药和生物技术、诊断实验室、学术界和政府客户提供服务。公司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员,客户遍及全球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