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新污染物之POPs:分析测试方法与解决方案探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7/21 14:03:59
导读: 目前,对POPs判定、筛查、替代、减排、处置等全过程的科技支撑十分重要,其中,多介质环境中POPs物质的快速筛查与检测方法等是目前急需的技术。

POPs是英文(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的缩写,中文名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是一类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能够长距离迁移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与常规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危害更大:在自然环境中滞留时间长,极难降解,毒性极强,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被生物体摄入后不易分解,并沿着食物链浓缩放大,对人类和动物危害巨大。很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2001年,国际社会通过《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至2004年正式生效,距今已19年。《公约》控制对象持续增加,从2001年首批控制的12种(类)到今年已增至34种(类),由最初的氯代POPs逐步转向溴代和氟代POPs。目前,对POPs判定、筛查、替代、减排、处置等全过程的科技支撑十分重要,其中,多介质环境中POPs物质的快速筛查与检测方法等是目前急需的技术。

为了促进对POPs检测分析方法和在实际应用中解决方案的沟通交流,7月27日-28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四届环境新污染物检测网络会议。在27日下午,以“POPs的检验检测”为主题的会议专场,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与大家分享当前针对该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等。

点击图片报名

7月27日下午日程安排:

0727

POPs的检验检测

14:00--14:30

有机污染物质谱分析技术

马强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副所长

14:30--15:00

液质联用技术在新污染物中的应用

邝江濛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应用工程师

15:00--15:30

微波前处理在环境新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梅枝意

安东帕(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应用支持专家

15:30--16:00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的大气中新污染物的筛查

高丽荣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16:00--16:30

水中POPs分析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高松

吉林大学 研究员

16:30--17:00

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分析测试方法

杨文龙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高级工程师

嘉宾简介:

马强 副所长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马强,博士,研究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青年英才,工业与消费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创新委员会安全与风险防控技术分委会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化妆品技术委员会分析工作组(ISO/TC217/WG3)委员,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成分与化学分析工作组(ISO/TC38/WG22)委员,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1)委员,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7)委员,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妆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57/SC2)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家组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接触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验检测智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精准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技术评估专家,《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分析试验室》《分析测试学报》《中国无机分析化学》青年编委,《日用化学工业》《化学试剂》《香料香精化妆品》编委;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优秀类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制定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80项,在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40余篇,参编英文论著1部(Wiley出版)、中文论著12部,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57件,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或社会科技奖励近20项,先后20余次在美国质谱年会、国际质谱大会、国际液相分离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邝江濛 高级应用工程师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邝江濛,博士毕业于英国University of Birmingham地理地质及环境科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质谱技术分析环境中的痕量污染物。本科及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1年加入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负责环境化工领域液相色谱质谱仪的应用支持工作,于质谱分析特别是高分辨质谱分析有着丰富的经验。

梅枝意 应用支持专家

安东帕(上海)商贸有限公司

梅枝意, 药物化学硕士 ,安东帕(中国)有限公司 微波化学应用专员,从事样品前处理工作近6年,主要负责微波前处理设备的技术支持和方法开发,在特殊应用支持和培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高丽荣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06年在中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和环境行为研究工作,建立了多维色谱分离分析复杂POPs的分析方法,方法获得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开展了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的非靶标筛查,识别出多种新型高风险有机化合物。多次作为负责人参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的POPs分析国际比对,比对结果优秀。编写了我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斯德哥尔摩公约成效评估监测报告,已提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研制标准参考物质2项,编制生态环境部监测标准一项,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技二等奖获得者(排名3),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6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

高松 研究员

吉林大学

博士,研究员,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其中2项专利实现成果的产品转化及推广应用,即针阱微萃取,主要用于环境、地质、石化、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快速、应急、实时监测,负责起草1项基于针阱微萃取技术的水质检测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省第三届专利金奖,吉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吉林大学实验技术成果一、二等奖等奖项。

杨文龙 高级工程师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杨文龙,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污染调查评估研究室职员,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多环境介质中传统和新污染物的分析测试技术、污染状况调查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先后参与完成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多个科研项目。参与制订十余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全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专项质控专家。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消耗臭氧层物质监测专家委员会委员。

免费报名点击:第四届环境新污染物检测网络会议: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pollutant2023/

诚邀您的参与!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筱筱

总阅读量 3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