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美国 BioMADE 宣布新的生物反应器创新项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3/05/29 10:25:15

企业微信截图_20230529102539.png

70年前的1953年4月,沃森(J.D. Watson)和克里克(F.H.C. Crick)提出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揭开神秘的生命面纱。经过70年发展,人类对生物技术的认知,从解构(re-solve)走向了重建(re-bulid)。
借助合成生物学技术,我们可以对微生物进行编程以制造特定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生物制造(bio-made)”。此类技术的产业化可以促使生物基原料替代石化原料来制造塑料、燃料、材料和药品等产品。
在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变革时,新一轮的技术竞争也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展开。2022 年 9 月 12 日,美国总统拜登已经正式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以启动 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 (National Biotechn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 Initiative)。预测在本世纪末之前,生物工程可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三分之一以上,价值接近30万亿美元。同年,中国发改委也明确将合成生物学列入《“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基材料、新型发酵产品、生物质能、生物制造成为备受重视的前沿领域。
在此发展背景下,2022 年 6 月,由美国国防部支持美国生物制造的公私合作项目 BioMADE,发布了一份关于推进生物反应器设计和开发的特别项目呼吁。作为回应,2023 年 4 月 19 日,BIoMADE 宣布五个新项目,这些项目专注于开发更高效、成本更低廉、更灵活且可重新部署的生物反应器,以推进美国生物经济和生物制造目标的实现。
640.jpg
BioMADE 是在美国国防部授意下于 2021 年 4 月启动的工业生物制造创新研究所,旨在打造一个可持续的、美国国内的端对端的工业生物制造生态系统。
由 BioMADE 成员 Capra Biosciences 公司、Amyris 公司、Geno 公司和来自爱荷华州立大学的两个团队领导的项目团队提出了生物反应器硬件、软件、传感器、建模和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在商业规模上更高效地生产生物基产品。
640.png目包括:


(1)开发连续式 Taylor Vortex 发酵-提取-分离器:通过将产品提取和分离集成到生物反应器本身,研究人员将提供灵活、模块化和可重新部署的生物反应器设计。
成员:爱荷华州立大学
(2)生物反应器梯度的建模和模拟以预测放大性能:该项目侧重于开发和验证工作流程,以根据实验室实验预测演示规模的产油发酵性能。
成员:Geno 公司
(3)将基于废物的原料转化为维生素 A 的模块化生物膜反应器:项目合作伙伴将推进关键生物反应器自动化、下一代传感和新型连续流分离方法,以将Capra Biosciences 公司的生物膜反应器扩大为自动化试验工厂。
成员团队:Capra Biosciences 公司、波士顿大学、Next Rung Technology 公司
(4)用于机器学习(ML)的产品质量传感器-模块化生产工厂的流程优化和控制:这个由学术和行业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将创建一个通用的机器学习框架,用于优化和控制生物反应器,以减少设计新流程和改进所需的资源产品质量贯穿整个生产过程。
成员团队:爱荷华州立大学、诺维信公司
(5)MONDE 项目:为了尽量减少或消除某些重组产品的抑制作用,该项目将评估对无菌生产发酵罐的设计和操作的修改。
成员团队:Amyris 公司、Sudhin Biopharma 公司


曼森生物平行生物反应器JOY1-500

2022-0521- 平行生物反应器设计v 3.0_02.jpg

v2.0_table-0607-03.jpg


优异的平行性 同一实验在不同的反应器上获得相同的实验结果,极低的系统误差,保证了设备间重现性


补料的精确性 补料控制精度高,正常<2%,不超过5%;速度可以控制到100ul/小时
操作的易用性 一个人可以操作16个发酵罐,一个100㎡的实验室可以放置200多个JOY4型反应器
控制的先进性 领先的AFDP主板芯片控制技术,控制精度高、故障低、易维护
检测可扩展性 可接40多个外设传感器,如拉曼、红外、活细胞等新型传感器,并实现自由通讯

文章来源:本文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与曼森生物合作


[来源:上海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标签:
logo
曼森生物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