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启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12/12 14:15:28
导读: 瞄准诊疗技术、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4个方向,开展科研攻关突破。目前,已在四个方向梳理出多项“卡脖子”和“临门一脚”攻关项目,与60多家国内企业签约共同攻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于今年8月31日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据悉,这是全国首个获批立项的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前两名佳绩后,又在创建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的征程上率先发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将新建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和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依托徐汇总部院区和佘山院区部署落实各功能中心任务。

11月18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启动仪式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上海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吴清、副市长宗明,校党委书记焦扬、校长金力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医政司及上海市区各级部门负责同志、中山医院战略合作企业代表等出席启动仪式,并现场调研国家医学中心——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斜土路公交停车场功能提升工程建设情况。

国家医学中心是卫生健康领域的国之重器,是提升我国整体卫生健康水平、深度参与国际医学竞争的新载体。党中央、国务院将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进行部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山医院坚持问题导向、健康为先,聚焦国家层面急需解决的、关系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的全局性、先进性、应用性、“临门一脚”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集聚“医、学、研、产、政”要素资源,全力建设国家医学中心。通过建设疫苗药物医疗器械研发攻关中心、医学研究转化中心、骨干人才培养中心、面向全国的公共卫生中心、高质量临床诊疗中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中西医协同创新中心等“七大功能中心”,聚焦“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瞄准诊疗技术、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4个方向,开展科研攻关突破。目前,已在四个方向梳理出多项“卡脖子”和“临门一脚”攻关项目,与60多家国内企业签约共同攻关,通过医工合作,持续推动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

2021年5月起,中山医院多次参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评审会,上报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得好评。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确定中山医院为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2022年8月,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正式获得国家批复立项。

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将新建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和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依托徐汇总部院区和佘山院区部署落实各功能中心任务。项目建设总建筑面积约26.1万m2,其中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工程建筑面积约8.96万m2,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7.13万m2。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位于徐汇区斜土路,设置有500张研究型床位,建设有医工交叉技术创新中心、临床诊疗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临床试验服务平台、人才交流和成果转化平台等功能平台,将进一步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参与推动医学研究成果加速转化。青浦新城院区位于青浦区青浦大道,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按照“一次规划、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一期建设床位600张,建有高质量临床诊疗中心、面向全国的公共卫生中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等设施平台,将进一步推进多模态智慧医疗的应用、多学科肿瘤的防治、医防融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医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工程和青浦新城一期工程计划于2022年底开工,于2025年投入使用。

[来源:复旦大学]

用户头像

作者:兆堃

总阅读量 19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