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英柏Inter-Bio:SPR分子互作仪率先国产化,创新联用技术突破局限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9/29 10:43:14
导读: ​近年来,分子互作分析仪市场涌现出很多新品牌、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分子互作分析仪专题。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北京英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洪增谈一谈对分子互作分析仪的看法。

近年来,分子互作分析仪市场涌现出很多新品牌、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技术多元化,“百花齐放”。

目前国内外分子互作分析仪厂商已涌现近20余家,为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前沿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增强业界相关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分子互作分析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百舸争流”,谁将成为下一代金标准?——分子互作技术与应用进展》专题。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北京英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洪增谈一谈英柏Inter-Bio的创新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及他对该技术应用及市场的看法。

李洪增.jpg

英柏Inter-Bio创始人兼董事长 李洪增

李洪增,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及工艺专业。北京英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从业经验30年以上。曾就职于GE医疗集团多年,有多年海外研发部工作经验。带领英柏核心技术团队专注于SPR技术研发和商品化仪器及生物芯片研制超过十五年。

仪器信息网:贵司在分子互作分析领域主推的仪器产品是什么?请您谈谈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李洪增:英柏Inter-Bio致力于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解决卡脖子问题,目前,在分子互作分析领域我们公司主推的仪器产品分别是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技术研制的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MI-S200系列和在线蛋白活性检测仪柏灵Lark-10。

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英柏Inter-Bio自主研发MI-S200系列分子互作分析仪的整体性能比肩国外高端品牌,采用特殊材料和优化工艺为广大SPR用户带来了更皮实耐用的微流路系统。在用户体验方面,完全自主开发的中英文操作软件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搭配自主研发的生物芯片等试剂耗材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购置门槛和使用成本,让更多用户使用上SPR分子互作分析仪。

在线蛋白活性检测仪柏灵Lark-10是我们独家首创推出的定制化SPR技术产品,通过与液相色谱的联用,实现了复杂样本的在线色谱分离与亲和检测。

仪器信息网:请介绍贵公司分子互作分析技术路线的发展历史。

李洪增:国内SPR技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市场高端仪器及芯片试剂盒等耗材一直被进口品牌垄断。北京英柏Inter-Bio历时多年研制,突破多个技术痛点和难关,于2019年成功推出了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商业化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分析仪MI-S200,并获得2019年中国分析测试学会科学技术奖“BCEIA金奖”。

英柏Inter-Bio在成功推出中国首台商品化SPR的基础上,结合用户反馈加快产品迭代研发,于2021年年底正式推出了全新升级产品MI-S200D SPR。

1.png

英柏Inter-Bio MI-S200D SPR

英柏Inter-Bio最新产品MI-S200D SPR整体性能稳定,亲和力测定数据结果重复可靠。研究者在英柏MI-S200D SPR上测定冠状病毒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与宿主细胞受体ACE2的结合亲和力,KD≈0.2nM,与文献中Biacore S200上获取的数据非常相近。

23.png

两组对比数据(左一:英柏MI-S200D;右一:Biacore S200)

文献出处:Molecules 2021, 26(1),57; https://doi.org/10.3390/molecules26010057

2022年1月,英柏Inter-Bio独家首创推出了定制化的SPR技术产品--在线蛋白活性检测仪Lark-10,与液相色谱联用,同时实现复杂样本的色谱分离与亲和检测。

4.png

英柏Inter-Bio 柏灵Lark-10

仪器信息网:贵公司分子互作分析仪主要应用哪些领域的哪些实验环节?

李洪增: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研发的MI-S200系列分子互作分析仪能够在各种条件下实时监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全过程,获取过程中结合解离动力学的重要数据,帮助用户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科学等领域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这些作用所承载的生物学功能。已成为药物研发全流程和质量控制的必备仪器设备之一,同样,在中药活性成分的表征鉴定、分子靶标的筛选、候选药物分子的改造以及药物抗病毒机制等方面,MI-S200系列分子互作分析仪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药材的质量控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所杨美华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利用Au/Fe3O4纳米复合材料为放大标签,借助英柏Inter-Bio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仪(MI-S200 SPR),实现了多菌灵农药残留检测的新方法。另外,英柏Inter-Bio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仪也被写入了《药物分析技术进展与应用》教材。

5.png

仪器信息网:您认为当前应用推广的瓶颈是什么?如何解决?

李洪增:目前分子互作分析仪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很多用户的使用。

1.操作使用和日常维护难度较高,实验方案的优化对操作人员要求亦较高。

针对此,英柏Inter-Bio持续加强仪器的软硬件迭代升级,自主开发的中文操作软件,全自动的定期维护设计,大于60小时的无人值守工作时间保证等均帮助用户实现更多便利操作。

2.仪器和耗材价格昂贵,尤其是作为“金标准”技术的SPR仪器及其配套的生物芯片等耗材。

针对此,英柏Inter-Bio不仅推出了高性价比的SPR仪器,自主研发的配套生物芯片等耗材和更加皮实耐用的微流路系统都极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彻底解决SPR用户的“后顾之忧”。同时英柏Inter-Bio还可以提供仪器租赁、专业的分子互作测试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3.目前分子互作分析实验通常只能纯品上样,且对样品的纯度、稳定性、均一性等要求很高。

针对此,英柏Inter-Bio开发研制推出了第一款定制化的SPR技术产品--在线蛋白活性检测仪Lark-10,结合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实现了复杂样本的在线色谱分离与亲和检测。这也为进一步拓宽SPR应用市场垫定了良好基础。我们也期待开发出更多SPR技术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的产品,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全新研究工具。

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当前分子互作分析仪市场及前景?

李洪增:分子间相互作用是生命现象的核心,对生命现象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检测与解析可为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等提供重要帮助,分子互作分析仪是生命科学领域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之一。英柏Inter-Bio高性价比的SPR仪器及低成本耗材使分子互作“金标准”技术SPR用于临床疾病诊断、疫苗研发及接种效果评价、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多个常规检测领域成为可能,同时期待与各专业领域的专家用户共同开发出更多的应用解决方案。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logo
英柏生物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Ins_71bfe7b52022-10-17 17:51:11
超级棒!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