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听说PCR仪卖不动了?PCR市场需求进入萎缩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9/28 16:30:42
导读: 近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了8月的医疗器械批准注册情况,一个月时间内共批准210个产品注册。其中,IVD产品共计35款,涵盖了PCR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等。

近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了8月的医疗器械批准注册情况,一个月时间内共批准210个产品注册。其中,IVD产品共计35款,涵盖了PCR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D-二聚体检测试剂盒等。

在35款IVD产品清单中,PCR仪就占据7个,这意味着仅8月一个月时间,就有7款PCR仪获批上市。众所周知,PCR仪器是新冠核酸检测的必备设备,也是过去两年IVD行业里的抢手仪器,但随着国内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能力的整体提升,PCR仪器的市场需求也进入萎缩期。

那么,曾经火爆的市场现在是否趋近饱和呢?

图片

图 | 35款IVD产品清单

PCR市场需求萎缩?

为了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国家卫健委从2020年开始多次发布政策要求加强实验室建设,敦促PCR 实验室资源下沉,要求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各级疾控机构等,均应当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并提供检测服务。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经过两年多的积极建设,我国的核酸检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国有1.3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拥有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每天核酸检测的能力已经达到单管每日5700万管。而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共14123个,粗略计算,这意味着其中九成以上已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已经趋近饱和状态。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的搜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月-6月),招标公开文件标题关键字“PCR仪”和“核酸检测”的曝光频率也远低于去年下半年,较2021年6月-12日下降40%。从2021年1月至2022年8日之间,关于“PCR仪”和“核酸检测”的招标公告信息,数据同样显示招标频率正在逐渐降低。

与此同时,“新冠”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数据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据5月20日海关统计平台更新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新冠试剂出口货值为13.94亿元,已不足1月高峰时的10%,可谓出现了断崖式暴跌。由此可见,新冠相关产品的市场萎缩已经是必然。

PCR行业何去何从?

PCR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临床应用广泛的分子诊断技术。根据技术路线的不同,PCR可分为传统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数字PCR(dPCR)三个种类。具体到设备而言,具备基因扩增及结果分析功能的qPCR仪是目前的主流PCR设备。

在疾病层面,分子诊断被广泛应用在传染病检测、遗传性疾病、无创产前诊断(NIPT)、肿瘤早筛、肿瘤个性化用药检测(伴随检测)等领域。其中,传染病占据国内分子诊断最大的市场份额,有数据显示已达到50%以上,如HBV(乙肝病毒)、HCV(丙肝病毒)、HIV(艾滋病毒)等的检测。

随着疫情趋缓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分子诊断行业未来或将产生两种发展路径:选择将业务形态横向拓展至其他疾病领域或免疫诊断、生化诊断等其他体外诊断相关产品,以此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或坚持纵向深耕,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并购扩张的方式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例如,圣湘生物就已将其检测产品扩展到呼吸道领域,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达安基因也以平台化建设为基本定位,采取了多元化策略,通过以PCR、基因芯片、二代测序等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业务范围涵盖了免疫诊断技术、生化诊断技术、POCT等诸多领域。除了横向拓展,也有企业选择纵向深耕,例如,宫颈癌早期筛查HPV检测企业凯普生物坚持纵向深耕,商业模式从单一产品供应商过渡到一体化服务商(医检所)。

[来源:检测家、MIR医学仪器与试剂、体外诊断网]

用户头像

作者:YOLO

总阅读量 21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