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香港理工大学研制出便携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 同时保证准确率和检测效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4/13 09:37:58
导读: 过去一年半,团队利用反转录恒温环状扩增法(RT-LAMP)及金纳米粒子(作为核酸扩增显示剂),成功进行精准的新冠病毒检测。临床样本测试结果与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RT-PCR)标准完全吻合。

防疫抗疫,病毒检测是关键环节。目前主要手段有两种,一是常规核酸检测,二是抗原快速测试。前者准确率高,但检测时间相对长且需要在实验室完成检测;后者检测速度很快,但准确率相对较低。

那是否有一种方法,既可以保证新冠病毒检测的准确率,又能保证检测的效率,而且成本非常可控?答案是,这种发明已经出现了!

4月12日,香港理工大学公布一项研究成果——便携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香港理工大学介绍称,2020年,在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的支持下,理大的跨学科研究团队获医疗卫生研究基金(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Fund)拨款逾270万港元开展该检测仪的研究。在过去一年半,团队利用反转录恒温环状扩增法(RT-LAMP)及金纳米粒子(作为核酸扩增显示剂),成功进行精准的新冠病毒检测。临床样本测试结果与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RT-PCR)标准完全吻合。

据了解,该检测仪可同时放置六个样本,撇除两个阳性及阴性对照样本之外,可同时检测最多四个样本。采集样本后,即可使用检测仪在现场进行检测,无需将样本送回实验室。

该仪器会创造摄氏65度的恒温状态,其内置的光学装置,能侦测到金纳米粒子的沉淀情况(阳性样本会沉淀,而阴性样本会保持分散)。相关数据会通过蓝牙即时传送到手机,并以软件进行分析并显示结果。

由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便携式新冠病毒检测仪”体积轻巧,仅重约2.4公斤,体积为21厘米×21厘米×10.5厘米,且配备内置电源,充电后便可使用,方便于实验室以外的环境操作。香港理工大学供图。

在10至20分钟之间,荧幕上显示的光学数据若呈现上升趋势,即代表该样本为阳性,数据上升速度愈快代表样本的病毒含量愈高,这意味着在25分钟内,可以确认阳性样本,而整个检测约40分钟内完成,检测结果凭肉眼就可以辨识!

带领该项研究的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及系主任叶社平教授指出︰“研究的关键在于金纳米粒子显示剂,透过我们研发的检测仪进行的检测,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能达致100%,与现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黄金标准’看齐。”

阳性样本(右)的金纳米粒子会沉淀,而阴性样本(左)会保持分散,检测结果可凭肉眼辨识 香港理工大学供图

检测仪另一特点,是可于实验室以外的环境操作,且配备内置电源,充电后便可使用,并能在采样后即场完成整个检测程序。团队成员理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李铭鸿博士解释︰“团队所作的环境样本测试,已成功利用恒温环状扩增法,不用另外萃取核酸,倍大核酸用作检测,大大缩短检测时间,不必使用实验室内的大型核酸检测仪器,在体积细小的检测仪内已能做到准确的核酸检测。即使病毒量低,精准度也不受影响。团队快将展开以人类的原样本(未有萃取核酸)进行的测试。”

成本更低

适合方舱、口岸、学校、商场等多个场景

病毒检测技术比较 参考资料:香港理工大学

李铭鸿博士表示,检测仪除了可用于检测人类及环境样本,还能检测不同的病毒和细菌(配合相应引子)。团队表示,希望将研究成果转移,与业界合作将技术在社区普及应用,特别是一些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准确检测结果的地方,例如机场、方舱、安老院舍、诊所、口岸、餐厅、商场、学校、体育及康乐设施等,加强个人及环境卫生管理之余,亦有助相关机构制定适切的防控策略,减低社区感染风险。

研究团队透露称,该检测仪还未进入量产阶段,难以计算实际成本,但估计新技术的成本更便宜,目前正与一间国际检测机构接洽,希望在上述应用场景普及应用。

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 (中) 对由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及系主任叶社平教授(左一)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李铭鸿博士(右一)带领的研究项目─“便携式新冠病毒检测仪”感到鼓舞。香港理工大学供图

至于在户外检测会否增加样本受污染风险,研究团队表示,任何检测方法都有受污染风险,因此需专业化验人员进行。李铭鸿补充,样本放进仪器后毋须再打开盖,在密封情况下,污染风险非常低。他认为,若疫情回落至个位数,反而需要灵敏度较高的检测技术,防止病毒量低的患者流入社区,导致疫情再度爆发。

至于便携式检测仪将来会否全面取代目前常用的核酸检测,港媒香港01报道称,叶社平教授认为虽然理论上可取代常规核酸检测方法,但两者的关系更应是“取长补短”。

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对此次研究的成果感到鼓舞,他表示︰“感谢食物及卫生局对理大的信任,透过医疗卫生研究基金拨款,让理大得以发挥跨学科的力量,全力支援和配合政府的抗疫工作,并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惠及社群。”

[来源:香港传真]

用户头像

作者:兆堃

总阅读量 19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