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冰雪运动催生万亿元赛道 国产滑雪装备能否乘风而起?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2/11 10:24:01
导读: 冬奥会的火热带动了“三亿人上冰雪”的热情。随着冰雪消费热潮的到来,国产滑雪设施、滑雪设备能否跟上发展的步伐?

冬奥会的火热带动了“三亿人上冰雪”的热情。随着冰雪消费热潮的到来,国产滑雪设施、滑雪设备能否跟上发展的步伐?

“因为冬奥会,2021年以来订单量明显增多了。”近日,山东济宁某滑雪设施公司销售负责人周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过去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北方,现在云南、四川、广东等南方省份客户也前来采购。

有资深滑雪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几年来,滑雪人群越来越多,滑雪群体年龄也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随着冬奥会的开幕,我国国民冰雪运动的热情已经沸腾到最高点”,易观分析旅游行业分析师王珂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曾做的一项调研活动显示,滑雪已经成日常运动的TOP5,滑冰、滑雪已成为国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冬奥会之后,大家对冰雪运动的消费热情依然会持续,而且从民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来看,基本上可以说冰雪运动在逐步走向大众市场了。”

国产装备乘风而起正当时

目前,冰雪运动产业包括个人滑雪装备、滑雪场基础设备、滑雪场运营、滑雪赛事运营、滑雪服务类APP等几大主要环节。

北京一位资深滑雪爱好者小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滑雪装备来说,主要是滑雪服、雪板、固定器、雪鞋、头盔、雪镜等,全套下来价格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目前国内专门的滑雪装备品牌不多,除了一些运动品牌会有滑雪服、雪鞋细分品类,少数雪板、头盔、雪镜品牌也定位偏中低端。而欧美和日本在滑雪装备方面品牌更多,且品类更齐全。

“欧美很多专门的滑雪品牌,基本会全品类布局,且低、中、高各种价格档位都有。我个人和身边的雪友基本上还是会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欧美品牌的雪板、头盔、雪镜、雪鞋这些,但是雪服基本从网上买国产的,因为价格便宜,且除非极端条件,从体验上来说差别不大。”小刘说,目前国产滑雪装备更多以性价比占领一定市场,但是像雪板、头盔等装备,欧美品牌在设计、质量等方面可能会更有优势,不过对于大多数初级玩家来说,其实也体验不出太大差别。

“过往中国的冰雪运动爱好者更多会选择去北美、欧洲进行冰雪运动,高端的滑雪装备也是依赖进口,以国外品牌为主。”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客观气候条件的制约,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先天不足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以滑雪服饰领域为例,在高端或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还是与国外品牌存在一定的差距,欧美市场的滑雪装备企业传统优势还是比较明显,品牌认知度相对较高。

“整体的中国户外(产业)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尤其现在火爆的冰雪产业起步更晚”,《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冰雪产业概念股三夫户外,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在一些滑雪场、品牌收购方面,整体筹划还算比较早。三夫户外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开始接触一些滑雪品牌,包括筹备收购X-BIONIC品牌,直至2021年9月份至10月份左右完成收购手续,并在收购之后开始自主研发,生产中外层滑雪服饰,并取得可观的销售业绩。

该人士介绍,目前滑雪设备器械方面,主要还是专业细分领域的公司在发展;滑雪服装方面,国产滑雪服装主要是国内几大户外运动品牌在原有的运动品牌细分上拓展出滑雪服饰装备等业务,比如安踏、李宁等。

“其实国外的知名品牌,他们的生产制造很多是在中国。”张毅表示,“本次冬奥会运动员使用的滑雪装备、大量的维护设备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这也意味中国强大的生产设计以及制造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滑雪装备的国产化。”

资本涌入万亿元冰雪赛道

“冷资源”变“热经济”,冰雪运动的火热也撬动了万亿元冰雪产业的兴起。据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显示,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则显示,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已达到6000亿元。

庞大的市场规模也在加速资本的涌入,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以来,就已有奥雪文化、SNOW51、极限之路、滑呗、GOSKI等滑雪创业公司获得数千万元融资,累计涉及融资额3.4亿元。

除投资机构外A股市场上也早已有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冰雪产业。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共有15只冰雪产业概念股,包括雪人股份、奥瑞金、探路者、豫园股份、中体产业等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

此前,雪人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冰雪事业领域是公司重点拓展的领域之一,公司近年来已参与了多项冰雪项目建设,公司将借国内冰雪运动发展契机,进一步发展冰雪装备事业。

奥瑞金表示,公司深耕冰雪产业,子公司拥有高标准的冰球场地,从事全方位冰事合作;此外,公司还独家运营了战马杯全国大学生冰球联赛,与国外多家冰球联盟开展合作业务,并开展了冰球青少年培训工作。

此外,教培行业也在积极拥抱冰雪产业,2021年上半年,主业为冰上运动培训和美育的教育机构万域芳菲获得新东方A轮融资,火花四维也于2021年年底与中国冰雪大会达成战略合作。

天眼查数据显示,冰雪运动相关企业在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会后增速较快,2015年至2021年,7年间新增注册企业平均增速达到24.3%,特别是2021年同比上涨38.3%。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目前有超过8500家从事冰雪运动的相关企业,其中山东、河北、广东三地位列前三,山东以超千家企业排名第一。

“冬奥会形成了冰雪运动的催化剂,助推中国的冰雪运动大力发展。”张毅表示,“冬奥过后国民的冰雪运动热情并不会回落,从监测数据来看,2022年的冰雪运动产业规模有望突破700亿元。”


[来源:证券日报 向炎涛 贺王娟]

用户头像

作者:YOLO

总阅读量 21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