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吴永宁、张峰等四位重磅人物解读冬奥会如何迎接食品安全大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2/01/27 14:02:09
导读: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月4日开幕。四位专家做客《新华大健康》解读相关热点问题。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于2月4日开幕。在历时半个多月的赛程里,如何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对服务于奥运会的中国食品安全专家团队来说,这无异于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次大考。

     《新华大健康》邀请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WHO食品安全顾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冬奥会食品供应链有害因子智能化快筛技术和预测预警技术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吴永宁;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秘书处秘书长、北京冬奥会食品供应安全工作协调小组专家组专家张峰;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冬奥会食品供应链有害因子智能化快检技术和预测预警技术研究"项目的两位课题负责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徐进。四位专家将围绕:冬奥会食品安全究竟涉及哪些方面?哪些领域是难点和焦点?北京冬奥会食品安全专家团队都做了哪些应对和准备?有关冬奥会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策略、科技和法则?又有哪些与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有所关联?等话题来给大家解读“冬奥会如何迎接食品安全大考”。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WHO食品安全顾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冬奥会食品供应链有害因子智能化快筛技术和预测预警技术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吴永宁

食品安全问题在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期间有何不同?吴永宁介绍到,一直以来,每一届奥运会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的安保工作。借鉴以往的奥运会案例,比如悉尼奥运会有关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预警技术等等方面传授给我们很多经验。冬奥会的第一个保障,就是预防食源性疾病。冬奥会最大的特点就是预防特殊问题——病毒。我们要重点防范由病毒引发的食物中毒问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秘书处秘书长、北京冬奥会食品供应安全工作协调小组专家组专家 张峰

       中国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期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食品安全保障的经验。和夏季奥运会不同,冬季奥运会具有气温低和空气干燥的特点,非常适合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新冠病毒防控方面,我们面临着重大挑战。特别是冷链食品,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做好保障工作。一些国外特有的蔬果,供应链条更长,不易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需要引起注意。此外,在冬季嗜冷菌更适合繁殖,同样存在引起腹泻的食物中毒风险。因此,在冷链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我们格外关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冬奥会食品供应链有害因子智能化快检技术和预测预警技术研究"项目的两位课题负责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清珺

        冬奥会如何迎接食品安全大考?刘清珺介绍到,针对常态化食品安全的风险识别来讲,靠的是技术积累。冬奥会的特色,就是需要对重点关注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来制定相应的特定处置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同样需要关注的是冬奥会结束之后针对性的重点把控。站在食品角度看,这里提到的风险是从安全的角度来判断它的危害性,危害性和可能性的统一构成了风险。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徐进

       关于诺如病毒相关问题,徐进介绍到:诺如病毒在北京秋冬季感染率较高。诺如病毒主要会引起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潜伏期在1-2天。诺如病毒最大的特点是致病性不强,感染性很强。即:3天左右可自愈,但感染范围很广。通常会在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等封闭且人员聚集环境中,这也恰恰符合冬奥会场馆的环境。因此北京奥组委对诺如病毒检测及控制非常关注。时时关注冬奥会期间在场的每一名人员的身体健康。



[来源:我要测网]

用户头像

作者:毛豆豆

总阅读量 8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