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将国产单细胞分析仪器推向临床——访“朱良漪奖”获得者南京大学江德臣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11/18 10:53:30
导读: 南京大学江德臣教授于2018年荣获“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青年创新奖”。

  朱良漪,原机械部国家仪表总局副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是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影响中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的奠基人。为纪念朱良漪先生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以及激发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的创新工作中,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承办执行“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共分为“创新成果奖”和“青年创新奖”两个奖项。

  “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的设立不只是对朱老的怀念与敬意,更是对分析仪器创新精神的坚守与传承。自2017年举办至今,“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成功颁发四届,先后有12项分析仪器创新成果、14位青年创新科学家获奖。

  2021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经完成评审,最终获奖结果即将揭晓公布。在此之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与仪器信息网将联合走访 “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 往届获得者,倾听了解他们在获奖之后的新成就与新感受。

南京大学江德臣教授.jpg

南京大学 江德臣教授

  南京大学江德臣教授于2018年荣获“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之“青年创新奖”。评审组认为:江德臣瞄准单细胞分析存在的需个体化设计识别探针,难以提供胞内生物分子化学信息的技术挑战,系统设计了“单细胞试剂盒”和“单细胞器试剂盒”,并研制成装置,建立了通用性强、可测量生物分子活性/结构等化学信息的新型单细胞分析方法,成功用于动脉硬化类疾病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个体差异性和细胞器的均一性等特征,成果突出。

  一直以来,江德臣教授课题组始终围绕“单细胞中生物分子定量分析”这一科学问题建立分析方法并构建原创仪器。早期,课题组通过电化学泵实现检测试剂向单细胞中的精准输运,构建了“单细胞活性分析仪”,完成对单个细胞内酶分子活性的定量检测。为了实现对单细胞内多种酶分子同时检测这一目标,更好地研究单个细胞的生理过程,目前课题组着力构建基于质谱分析的第二代单细胞活性分析仪。该仪器利用试剂与酶分子反应前后底物和产物的分子量差异进行分析,突破了第一代仪器依赖“过氧化氢”作为中间产物加以测量的限制,可同时对单个活细胞内多个生物分子的活性加以测定,有望在单细胞生物分析及临床应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8年后,江德臣教授本人获得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单细胞活性分析仪”还获得了2021年度日内瓦发明金奖。当前,课题组正在开发“单细胞多元生物分子分析仪”,有望申报新一轮的“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据了解,该仪器可以同时对单个细胞内多种生物分子的活性及含量进行测量,完整地研究细胞内整条信号通路中的分子水平波动,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该过程的化学机制。

  “十四五”开局,对于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创新提出了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江德臣教授感受到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原创仪器研究工作。科技部和基金委都在“十四五”期间加大了对于该领域的投入,这对从事原创仪器开发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个绝佳的发展机遇。但是,当下国际环境使得仪器工作者需要更多地从源头开发所有的仪器零配件,这也加大了仪器开发的难度,延长了仪器开发时间。需要科研工作者去思考:如何构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如何构建100%零配件国产化的高端原创仪器?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因为这会促使我们从更高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仪器的开发,构建出更高原创性和国产化的科学仪器。”

  荣获“朱良漪创新奖”对江德臣教授这样的科研工作者而言是一种激励。下一步将如何发挥奖项精神,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江德臣教授表示:“朱良漪先生作为老一代科学家和仪器开发工作者,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独立建立成一系列的原创仪器,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这种精神将成为我们后辈人奋斗的动力。下一步,我希望能够深入地思考‘单细胞分析’领域中的难点。针对这些科学挑战,构建新型的单细胞分析仪器;通过积极和临床大夫进行合作,更快地将我们的仪器应用于临床分析,提升仪器的应用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同时,江德臣教授建议:“如有可能,可以开展一些年轻科研工作者的交流活动。邀请一些学界和产业界的前辈,向年轻人更多地传经送宝,减少年轻人摸索的进程;也便于产业界更好的了解年轻人开发出仪器的性能,提出宝贵意见,促进后期开发。”

  江德臣教授还表达了对行业的祝福:“衷心祝愿中国的科学仪器行业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研发出更多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芯’的高端科研仪器,在国际市场上成为旗舰产品,在各种高端学术成果中能够看到中国仪器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也祝福我的同行,能够每天开心地工作,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weidy

总阅读量 70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