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盘点|40亿共聚焦显微镜市场 国产仅1台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11/11 18:49:58
导读: 科研市场上,这些共聚焦显微镜主要品牌、启用时间、地域、应用学科分布如何呢?

1957年,美国科学家Marvin Minsky提出了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概念,并将共聚焦技术注册为专利。但直至1980年代末专用激光器的发展相对成熟时,共聚焦技术才成为标准技术。如今,共聚焦显微镜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最重要的仪器之一,在材料研究和工业检测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

本文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上的共聚焦显微镜数据进行了盘点分析,全国共有502个平台登记了共聚焦显微镜,单位性质主要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

根据仪器信息网稍早前调研,共聚焦显微镜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占比为93.3%,200万元以上占比为66.6%,300万元以上占比约为35%。共聚焦显微镜价格平均值为260万元左右,根据配置不同,价格也不一样。本次统计该平台共有共聚焦显微镜近1500套,估算总价值近四十亿。那么科研市场上,这些共聚焦显微镜启用时间、地域、应用学科和主要品牌分布如何呢?

图片1.png

图1 科研市场共聚焦显微镜价格分布

(数据来源于仪器信息网的中标统计)

从地域来看,共聚焦显微镜分布区域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数量前五的省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和浙江省,前五省共聚焦显微镜共享数量之和超过总数的五成。

图2 共享共聚焦显微镜地域分布

从仪器启用时间来看,1999年-2013年这15年间各大科研平台的共聚焦显微镜呈指数增长,2016年共享数量达到最高,最近五年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国家网络管理平台”正是在2016年初步建成并进行试运行,2016年启用数量最多或许与该年份大规模数据采集有一定关系。

图3 共享共聚焦显微镜启用时间分布

共聚焦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应用最为普遍,甚至在许多文献中表述共聚焦显微镜为“生物医学成像仪器”或“细胞生物学分析仪器”,有数据显示,现如今全球范围内有2500多个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辅助研究。材料领域是共聚焦显微镜的另一大应用领域,在半导体、芯片、金属等材料科学研究及生产检测领域应用较多。除了上述两个研究领域的应用,共聚焦显微镜也应用于石油地质学、植物学、食品研究等领域。

本次共享平台数据中,从学科来看,共聚焦显微镜分布如图4,73.6%的仪器主要用于生物和医学研究中,材料研究占比为23%,农学/食品科学占比为3.1%。

图片3.png

图4 共聚焦显微镜应用学科分布

目前中国科研市场,高端光学显微镜仍是进口品牌的天下。共聚焦显微镜的主流品牌有蔡司、徕卡、奥林巴斯、尼康、安道尔等。本次统计中,徕卡26.74%,蔡司26.25%,奥林巴斯22.08%,尼康12.12%。“四大家”的品牌占比之和为87.18%。此外,牛津仪器旗下的安道尔品牌占比第五,为2.51%。全部共享仪器中,只有1台国产仪器,为苏州医工所研制。

图5 共享平台共聚焦显微镜品牌分布

从应用领域来看,虽然仍然是“四大家”品牌占据绝对优势,但不同应用领域各个品牌的占比也有所不同。生物学/医学领域,前六分别是徕卡、蔡司、奥林巴斯、尼康、安道尔、珀金埃尔默、GE医疗;材料科学领域,前六分别是奥林巴斯、蔡司、徕卡、尼康、YONEKURA、基恩士。


根据仪器信息网调研,2019年共聚焦显微镜市场规模约为11亿,近年来,需求仍十分旺盛,增长率超过20%。我国共聚焦显微镜的发展起步较晚,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苏州医工所,近一年,共聚焦显微镜的玩家增多,永新光学于2020年年底正式发布共聚焦显微镜新产品,而去年年初,北京世纪桑尼也发布了共聚焦模块,并计划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共聚焦显微镜。今年9月,一家名为熵智科技的创业公司发布了一款超分辨及共聚焦显微镜新品 。由此看来,我国已经加快了共聚焦显微镜追赶国际的步伐,未来,在国产仪器相关支持政策的加持下,科研共享平台必将有更多国产共聚焦显微镜的身影。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兆堃

总阅读量 19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