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微流控技术大有可为——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成功召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9/28 21:32:52
导读: 微流控细胞分析技术主要实现了在细胞、组织应用方面仪器小型化,这不仅要求芯片尺寸与细胞高度吻合,也要求材料和细胞生物性高度相容,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仪器信息网讯 金秋九月,两年一度的行业盛会,第十九届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 2021)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作为BCEIA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8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和清华大学化学系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等提供多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微流控细胞分析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会议当天参会人员逾百人,现场座无虚席。

image.png

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致辞


会议首日,共有10余位专家分别作精彩主题报告:

报告人:东北大学 王建华教授

报告题目:《等离子体质谱(单)细胞分析研究》

王建华教授介绍了基于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单细胞分析研究。基于流式进样,用时间分辩ICP-MS分析单细胞中微量铬,发现细胞铬浓度与培养液中Cr(III)或Cr(VI)密切关联。三维微交叉液滴发生与ICP-MS联用,使多细胞事件概率小于0.005%,发现MCF-7细胞摄取金纳米粒子时存在明显异质性。利用平面和三维螺旋通道-惯性流辅助单细胞操控,实现高通量单细胞进样,结合ICP-MS分析单细胞对金属纳米粒子的摄取及分布。结合核酸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与肿瘤细胞表达的biomarker蛋白的相互作用,可检测单个循环肿瘤细胞。

报告人:复旦大学 刘宝红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检测》

刘宝红教授介绍了一系列单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在生物体内,细胞生活在复杂的微环境中,细胞通过感知周围微环境的变化而调节自身行为和功能,从而影响细胞的形态、基因表达、蛋白质水平和定位,因此,需要发展微纳尺度的微环境模拟和测量方法。在这些变化过程中,蛋白质及其微环境中分泌的特异性生物分子的差异表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该课题组发展了一系列单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细胞内外代谢小分子、miRNA、蛋白质等的成像与监测;研究了在微纳限域条件下细胞及其关键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测量。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研究院 张鹏研究员

(代厦门大学 杨朝勇教授)    

报告题目:《单细胞精准捕获与测序》

张鹏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开发高通量单细胞捕获和分析研究的进展。张鹏教授介绍了利用分子凝胶,实现适体文库三维结构精确调控;利用焓变驱动筛选,提高适体环境适应性。应用机器辅助学习,提高筛选效率。提出协同捕获策略,构筑系列仿生多价和刺激影响界面,实现临床外周血样品CTC高效捕获,开发了无创肿瘤筛查试剂盒。

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 赵永席教授

报告题目:《单细胞核酸扩增分析》

赵永席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单细胞核酸扩增分析工作进展。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重要物质,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增殖等基本过程。系统分析胞内的核酸序列、碱基修饰以及空间邻近关系等多层次特征,是理解细胞状态、探索生命过程的基础。此次报告将围绕细胞内核酸种类多、同源序列差异小、碱基修饰结构相似、空间邻近距离小所导致的分析检测难题,发展DNA编码扩增分析方法,实现核酸的精准识别与高灵敏定量分析,在单细胞水平解析生命过程与疾病进程中的核酸信息。

报告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陆瑶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研究》

陆瑶研究员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研究工作进展。在单细胞水平对这一小部分细胞分泌的生物分子信号实现高灵敏的检测,不仅有助于更清晰认识这些细胞的状态、个体之间的差异/联系等群体细胞研究方法无法分辨的信息,也将有助于发现细胞分泌的异常及其与疾病、药物反应的关系。该课题组利用条形码微流控芯片围绕单细胞分泌谱多组学分析、单细胞分泌谱动态分析、单细胞仿生微环境构建及单细胞操控等方面开展研究,加深了对细胞分泌、通讯异质性规律的认识,并有望为稀有细胞分析等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报告人:华中科技大学 刘笔锋教授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高通量单细胞分析新方法》

刘笔锋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微流控芯片高通量单细胞分析新方法开发工作进展。单细胞分析是当前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对于揭示细胞异质性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在肿瘤、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和精准医学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刘笔锋重点介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析新技术,聚焦如何实现高通量单细胞分析,包括单细胞水平的化学灌流刺激、药物评价和微生物筛选与分选等及其在生物医学与环境中的应用。


image.png

报告人:深圳大学 张学记教授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细胞多维度分析》

张学记教授介绍3D打印技术快速制备可拆卸的微流控装置用于重构肿瘤微环境,该方法极大的便利了以无标记的方式对细胞进行分析和测定。

报告人:清华大学 何彦教授

报告题目:《单个纳米颗粒细胞摄取的动态过程分析》

何彦教授采用单颗粒暗场成像技术,系统地分析了等离子激元金纳米棒 (AuNR) 在不同条件下的内吞动力学,为细胞摄取纳米颗粒提供了完整的物理图像,为纳米毒性和精准纳米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image.png

报告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孙佳姝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于微纳传感技术的肿瘤液体活检》

孙佳姝研究员介绍了细胞外囊泡作为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孙佳姝课题组开发了快速、灵敏、低成本微流控热泳适体传感器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提高了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精准检测,该方法为无创活检提供了新思路。


报告人:武汉大学 赵兴中教授

报告题目:《从循环肿瘤细胞到有核红细胞》

外周血中的稀有细胞对作为精准医疗的前提和基础的精准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赵兴忠教授就循环肿瘤细胞和核红细胞这两种外周血稀有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了报告。

报告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永刚教授

报告题目:《细胞代谢物的微流控检测》

朱永刚教授介绍了用于检测细胞代谢物(如葡萄糖和乳酸)的微流控装置,并且介绍了基于液滴技术的单细胞蛋白质分析的发展现状。


image.png

报告人:北京工商大学 林玲教授

报告题目:《3D微流控肿瘤微环境用于细胞代谢产物的研究》

林玲教授介绍了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的3D细胞共培养模型以及3D肿瘤微环境模型,并介绍了这些模型在药物诱导以及代谢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报告人:岛津(中国)公司 韩美英博士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仪器的研制与应用》

韩美英博士详尽介绍了岛津公司和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研发的CELLENT CM-MS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的功能、特点。CM-MS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生物的真实状态,可为细胞代谢研究、药物代谢研究、疾病机理研究等领域提供强大有效的实验工具。

随后,来自海南大学的周诗正分享了题目为《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图像激活微流控微藻细胞检测系统》的口头报告。

至此,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第一天日程圆满落幕,会议受到了众多学者嘉宾以及参会人员的一致热烈反响。期待明日精彩报告继续!

会议现场座无虚席

参会者踊跃提问

本文涵盖了9月28日当天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报告的部分精彩内容,而为期两天的报告会还将继续在会场二楼的E203会议室内进行,欢迎持续关注。



相关仪器与技术,请点击: #单细胞分析仪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YOLO

总阅读量 214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2
全部评论(2条)
用户头像
Ins_b1051b362021-10-09 11:07:58
请问有视频回放吗?
1回复
用户头像
Ins_9c3f454f2021-10-06 10:31:44
您好,请问这次的报告有视频回放之类的吗?
2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