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日渐深入的机制解析研究——代谢组学在生物医学与食品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8/17 16:49:12
导读: 科学家们常说,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告诉你可能发生什么,而代谢组学则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

  仪器信息网讯 我们知道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由众多基因、蛋白质、以及小分子代谢产物来共同承担,而上游的(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功能性变化最终会体现于代谢层面,如神经递质的变化、激素调控、受体作用效应、细胞信号释放、能量传递和细胞间通讯等,所以代谢组处于基因调控网络和蛋白质作用的网络的下游,所提供的是生物学的终端信息。因此科学家们常说,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告诉你可能发生什么,而代谢组学则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关于生物体被扰动后(如基因的改变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代谢组学着重研究的是生物整体、器官或组织的内源性代谢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其所受内在或者外在因素的影响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代谢组学通过揭示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代谢整体的变化轨迹来反映某种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物事件。

  8月12日,仪器信息网举办了“2021年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聚焦代谢组学的前沿应用,包括其在生物医学以及食品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点击了解会议的回放视频)

  在科学家们不断努力开发高覆盖率的组学方法的同时,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的整合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机制研究方法。代谢组和脂质组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代谢图谱,使全面的网络分析能够识别疾病病理中的关键代谢驱动因素,有助于研究脂质和其它代谢产物在疾病进展中的相互联系。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的唐惠儒教授团队的主要研究是代谢表型组,也就是小分子代谢物的定量组成及变化规律。通过结合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量子化学计算等多种技术,实现准确测量人类血液、尿液和唾液等样品中代谢物的绝对结构,定量它们的浓度及其变化规律。

  本次会上唐教授作了题为《脂蛋白代谢组定量揭示病理生理内涵》的报告。

1.png

  脂蛋白是脂质成分在血液中存在、转运及代谢的形式。脂蛋白代谢更是通过肝脏、肠道等大量器官参与的活动,如果代谢出现紊乱可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脂蛋白组分的定量方法常用的有核磁共振波谱法以及质谱法等。报告介绍了唐教授团队在脂蛋白代谢组定量揭示病理生理研究的最新工作进展,其团队当前正在进行的研究:通过分析10余个独立队列5万余人血浆/血清健康人群各脂蛋白亚类及组分的参比浓度范围,希望能够进一步定义什么是健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心昱副研究员作了题为《代谢组学在重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的报告。

2.png

  肝癌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发展快且易转移。报告介绍了刘心昱团队针对肝癌的早期筛查缺乏可靠标志物的问题,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全景解析了肝癌代谢紊乱,揭示了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代谢重编程过程,发现并验证了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针对肝癌术后易复发转移,建立基于代谢小分子的风险预测模型,有效的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贺玖明研究员作了题为《质谱成像空间代谢组学与脑科学研究》的报告。

7.png

  大脑是结构最复杂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与其微区的分子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大脑的小分子调节机制对理解中枢神经功能、精神疾病机理和药物研发有很大的帮助。动物的认知过程和行为控制均依赖于脑部强大的中枢神经网络——神经连接体。目前,科学家对脑部小分子网络的研究仍有不足。

  分子成像技术是研究大脑中DNA、RNA、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的强大工具。质谱成像技术(MSI)是一种检测大脑中蛋白质、代谢物和脂质物质的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分子成像技术,在肿瘤边缘诊断、肿瘤生物标志物发现、药物分布和机理阐述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报告介绍了贺玖明团队开发的一种空间分辨代谢网络作图方法、高通量AFADESI-MSI方法和代谢组学策略,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张九凯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及其相关衍生技术在食品真实性鉴别中的应用》的报告。

5.png

  随着食品产业全球化布局进程的加快和食品供应链不断延长和复杂化,经济利益驱动的食品掺假现象日益凸显。以代谢组学为代表的组学技术能够针对食品中的尽可能多的代谢产物,从整体角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食品真实属性鉴别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兴的研究工具。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代谢组学产生了很多衍生技术,包括脂质组学、挥发组学和风味组学等。

  报告介绍了代谢组学及其相关衍生组学技术在食品物种及品种鉴别、产地溯源、品质分级和掺假掺杂识别等真实属性鉴别研究,为进一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利益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关仪器与技术,请点击: #液质联用(LC-MS)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ONE

总阅读量 203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