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中药配方颗粒检测上篇:进军300亿市场,色质联用正在成为主流技术

进入
阅读更多内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7/14 15:33:21
导读: 安捷伦技术专家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难点问题及其检测技术相关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相比传统的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方便、调配灵活,在患者中存在一定的需求。在“试点”28年之后,中药配方颗粒终于“转正”2021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和监管进入新的阶段。

为帮助从事相关研究的用户了解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及相关检测技术,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中药配方颗粒检测技术 ”相关专题(点击查看)并邀请安捷伦大中华区业务拓展团队创新合作中心市场技术团队的技术专家分享对于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难点问题及其检测技术的看法。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持续向好

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至2019年,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规模由143.6亿元增长到25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5%,未来仍将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4年,行业规模将达到492.1亿元,在10年后或将突破2000亿元

根据《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研究蓝皮书》数据显示,国内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2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51亿元,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48%。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中药饮片市场规模约2200亿元,中药配方颗粒占中药饮片占比约8.4%。

目前在公立医院控费的大环境下,中药配方颗粒拥有不纳入集中采购、不取消药品加成、不计入公立医院药占比等政策红利,因而受到药企广泛关注。随着未来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加之医保报销覆盖范围的逐步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规模有望逐步扩大,且伴随着具有试点资格的企业增多,市场竞争也将会越来越激烈。

政策推进中药配方颗粒发展

首批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释放了行业长期发展的利好信号,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于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的鼓励和重视。此外,从标准的定位和要求上,《技术要求》贯彻了“全过程管理”“标准汤剂比对”和“建立严谨的质量标准”的管理理念和要求,形成史上“最严谨的标准”

与传统饮片和中药检测不同,《技术要求》从基本要求、原辅料、标准汤剂、生产工艺、标准制定、稳定性和标准复核等几个方面规范了标准研究制定的过程。按照该《技术要求》,企业应有配套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并且都要制定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企业内控标准,从源头上确保投料中药材的质量可靠性。《技术要求》覆盖原料药材、中药饮片、标准汤剂及制备过程、中药配方颗粒成品,体现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特点及方向,尤其是重视了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方面的评价指标,既抓住了中药质量真伪鉴别和足量投料的关键点,亦体现了中药复杂体系质量控制的特点。

基于以上的行业政策变化,国内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对相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疗效,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有助于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业在的长远稳定发展

中药配方颗粒检测重点与难点

有关中药配方颗粒检测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可以结合配方颗粒产业链的关键步骤加以对照,如中药种植、饮片生产、颗粒生产、临床调剂等环节。中药配方颗粒产业链相较于中药饮片可以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全程化、过程化控制,并结合优质标准在市场上检验,在药材来源、饮片炮制、加工工艺、质量检测、产品的销售流通等环节,更好地实现标准化管理。

    质量控制是中药配方颗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中药配方颗粒质控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中药颗粒剂与饮片质量换算还无标准依据。由于不同厂家生产工艺不一致,同品种规格不统一,所用辅料的品种、规格、用量均有差异,配方颗粒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厂家的品种间不能调剂,给临床应用带来不便。《关于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试点统一标准》颁布了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试点统一标准,但多数品种目前仍缺少法定标准。

此外,中药配方颗粒是否保持与饮片相同或相近的优点,现有证据尚不能证实。现有研究证实,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合煎汤剂的化学组分、药效学存在差异。但在临床等效性方面,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实临床疗效的优劣。中药配方颗粒在原料药材炮制加工、提取制备、制剂成型和质量标准等各环节还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

质谱检测成主流

GC-MS/MS和LC-MS/MS成为近几年中药农残检测最火热的技术手段,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研究文献报道,成为农残检测技术的主流。2015版《中国药典》中2341第四法GC-MS/MS法一针进样可以检测76种农残,其检出限及高效率已得到认可,至2020版《中国药典》修订增加至96种,LC-MS/MS法同时检测多达526种。通则0212新增禁用农药清单针对所有植物源中药材,2341第五法且明确规定采用GC-MS/MS和LC-MS/MS,其限度也只能使用GC-MS/MS和LC-MS/MS才能满足。可以预见,GC-MS/MS和LC-MS/MS法将会逐步取代GC和GC-MSD法成为主要的农残检测方法。根据“禁用清单”和“第五法”,GC-MSMS和LC-MS/MS分别需要承担31种和30种农药的测试任务。安捷伦提供从前处理开始的全流程一站式解决方案,其中特色的GC-MS/MS和LC-MS/MS一体化整合报告更加贴合检测要求。

除中药材污染物控制外,中药物质基础研究贯穿中药研究整个过程,也是配方颗粒质量可控非常重要的基础。高分辨质谱在中药物质基础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安捷伦针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标准天然产物高分辨率质谱标准图谱库(与上海诗丹德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为有效鉴定中药中有效成分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推动中药及配方颗粒标准化和现代化的步伐。结合多种数据分析软件如差异分析软件Mass Profiler(MP)和组学软件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MPP),定性代谢流分析软件VistaFlux加速中药材产地溯源、未知组分鉴定等研究。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logo
安捷伦科技
网友评论  3
全部评论(3条)
用户头像
平安2021-11-03 14:35:21
检测仪器发展很快
0回复
用户头像
zxqxixia2021-10-16 11:54:18
了解了解。
0回复
用户头像
p33346402021-07-15 08:02:07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