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2021年核磁共振国际论坛暨新技术研讨会圆满闭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5/26 11:43:19
导读: 5月20日至5月23日,"核磁共振国际论坛暨新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科学园隆重召开。

  5月20日至5月23日,"核磁共振国际论坛暨新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科学园隆重召开。会议旨在扩展和强化核磁共振技术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最新核磁共振方法进行药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高技术人才及年轻后备人才,促进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会场.png

会场

  核磁共振各向异性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可实现分子结构的空间和时间精细分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在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天然产物等)的结构及功能研究中产生重要应用,并在药学及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显现出独特的优势。近20年来,核磁共振波谱在新的实验方法和应用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基于各向异性参数、蛋白质靶点的药物筛选、难于结晶的靶点蛋白动态学研究及其在药物设计和筛选等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会议主席谭仁祥教授致辞.png

会议主席谭仁祥教授致辞

雷新响教授主持开幕式.png

雷新响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同主办。主办方邀请了来自德国、美国、法国,巴西和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等杰出核磁共振及药学研究专家和中青年研究人员作大会报告及技术交流,包括德国科学院院士/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Christian Griesinger教授、德国科学院院士/亥姆霍兹联合会结构生物学研究所所长Michael Sattler教授、德国法兰克福歌德大学Harald Schwalbe教授、德国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Han Sun教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磁共振化学主编Roberto Gil 教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威尔明顿分校R. Thomas Williamson 教授、巴西伯南布哥州联邦大学Armando Navarro-Vazquez 教授,以及来自南京大学谭仁祥教授、江亚军特聘研究员、南开大学苏循成教授、中国科学大学阮科教授、龙冬教授、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曹春阳研究员、北京大学宇文泰然助理教授、清华大学薛毅助理教授、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姚礼山研究员、上海药物所张乃霞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培成研究员、成都中医药大学胡凯锋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王申林教授、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刘志军博士、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黄昊研究员等其他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生物医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期刊编辑等52个单位130余位代表参会。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施蕴渝院士、美国辉瑞公司原分析部主任Michael Shapiro博士、美国基因泰克等技术专家远程线上参会。

  5月21日,研讨会在中公汇悦酒店拉开帷幕,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仁祥教授致辞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南京大学和国重实验室的概况及发展的态势。当天12位国内外专家交流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核磁共振波谱各向异性参数新方法、靶标蛋白质分子动力学及其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和药物筛选应用成果,如核磁共振技术在新冠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等,探讨和展望核磁共振新技术在药学研究和开发的发展趋势。

会议研讨.png

会议研讨

  5月22-23日两天,21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了药物分子三维结构分析、天然产物的结构解析与应用、分子弛豫基础和动力学研究方法及数据解析,靶点蛋白结构三维测定的核磁实验及数据解析和结构计算方法以及药物筛选的策略及应用。内容涵盖了各向异性NMR技术用于复杂天然产物、有机和药物分子的结构解析;弛豫参数在分子动态学方面的探索;NMR技术在配体与靶蛋白质结合研究中的应用;NMR技术在药物设计和筛选中的应用。

  参会专家对当前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难点以及共同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新技术、新方法及实验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与会代表参与了激烈的讨论和互动,学术交流氛围浓厚。本次会议主题明确、内容详实,参会者们收获满满,一致对会议给予高度评价。

研讨会嘉宾合影.png

研讨会嘉宾合影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核磁共振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