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生态环境部确定十四五环境监测工作重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1/04/19 15:57:28
导读: 围绕“减污降碳”总要求,抓紧研究建立碳监测评估体系,结合常规监测网络统筹布局。紧扣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地下水、水生态调查监测预警和新污染物监测试点示范。

“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编制一直备受关注,最近编制工作有了新进展,《“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被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

2021年41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会,听取规划编制进展情况汇报和各部门单位意见建议,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将重点在三个方面突破提升。

一是提升整体性,构建“大监测”格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积极履行主责部门职能,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优势,统筹协调推进监测站网衔接布局、技术方法集成统一、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压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主体责任,有序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监测服务。

二是提升系统性,补齐“生态”短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眼“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统筹推进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与评价。重点完善生态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加快形成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能力,全面支撑生态保护监管。

三是提升协同性,加快“高质量”转型。围绕“减污降碳”总要求,抓紧研究建立碳监测评估体系,结合常规监测网络统筹布局。紧扣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地下水、水生态调查监测预警和新污染物监测试点示范。提升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区域一体化监测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气象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司局负责同志,部内相关司局和相关部属单位负责同志,以及规划编写组成员参加会议。

其实,此项工作已开展了一段时间,并多次受到关注。

2019522日,为推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重庆组织召开了监测规划前期编制研讨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围绕《“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编制总体思路,以及大气监测、地表水监测、标准体系、遥感监测等专题,交流研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环境监测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站监测管理室首先介绍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总站大气室、水室、科技处分别介绍了大气环境监测(含“十四五”监测网络点位规划)、水环境监测、标准规范体系“十四五”发展思路。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领导出席并介绍了生态环境综合立体遥感监测“十四五”发展思路。

2020428日,生态环境监测司召开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来自监测总站、规划院等12个直属单位,7个流域局和各省监测处负责同志近200人参加了启动会。会议采用部视频系统召开,由监测司蒋火华副司长主持。   

会议首先由监测司邢核处长介绍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监测总站陈传忠主任介绍规划报告编写要求,规划院程亮研究员介绍成效评估及需求研判进展,随后,各参会单位负责同志分别交流发言,最后,柏仇勇司长做总结讲话。他强调一是要抓好“三个三”,深刻认识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要注重前瞻、系统和针对性,准确把握规划编制的各项要求,三是要加强领导密切合作,扎实推进确保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环保-学雷

总阅读量 24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3
全部评论(3条)
用户头像
泉溪水2021-04-21 09:17:21
蓝天碧水空气好 ,人人赞👍
0回复
用户头像
Ins_cfd066df2021-04-20 15:12:29
政策推手迎来环保监测大发展!
0回复
用户头像
1232021-04-20 06:37:46
好政策啊!
1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