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在核酸定量和分析中的应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20/11/18 16:42:35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在核酸定量和分析中的应用

分光光度测定法是一项定量和分析生物成分的成熟技术。其中,核酸是生物实验室最常检测的生物成分之一。确定这些样品的浓度和纯度对许多下游实验至关重要。

核酸主要吸收260nm下的紫外光,其浓度可以应用朗伯比尔定律通过它们的相关消光系数和样品光程计算出来。

首先,260nm的紫外光直接照射样品,并且穿过样品,而另一边的光电检测器则测定有多少光被吸收。通过对照参比(一般是样品稀释液),可以定量样品中的核酸浓度。

111302.jpg

样品纯度是核苷酸定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尽管不是确定纯度最准确的方法,A260/A280和A260/A230依然可以用来粗略估计蛋白和化学成分的污染程度。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是一款多用途的紫外-可见(UV-Vis)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尤其是在分析核酸样品方面。

在这一应用指南中,我们展示了超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是如何以高准确度和高一致性来定量(浓度)和定性(样品纯度)分析核酸样品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实验室的几个实验?

1样品交叉污染:

实验过程:样品交叉污染通过使用我们NanoBio2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滴样交替检测鲑鱼精(dsDNA胎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评价。超纯水作为参比。超微量基座在每次读数完成后用不起毛的纸擦拭干净。

实验结果如下:

图一:样品交叉污染。鲑鱼精(dsDNA)和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NanoBio2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上滴样交替检测。

表一:“样品交叉污染”实验中包含的数据

1和表1中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经过擦镜纸简单擦拭后,后续实验中没有明显的样品交叉污染。


2样品体积比较:

实验过程:鲑鱼精(dsDNA)采用超TE稀释,分别是1.0μL, 2.0μL和2.5 μL,在超微量中滴样检测(n = 5)。TE作为参比。参比体积与样品体积相同。

实验结果:

图二:体积再现性。1ul、2ul、2.5ul体积的鲑鱼精(dsDNA)在NanoBio2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上读数。

表二:不同体积比较数据


从图二和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体积显示出非常一致的计算浓度(n = 5),说明我们体积的多少对样品的浓度测定影响几乎没有,只要形成完美的液柱即可。为了得到zui好的结果,我们建议使用2ul体积,因为其更易加样。

(3)标准曲线的线性:

实验过程:鲑鱼精DNA溶于TE缓冲溶液(PH=8.0)中起始浓度为2000ng/μL的双链DNA(dsDNA)经两倍系列稀释。TE作为空白,每个样品浓度都在0.5mm超微量基座上样读3次。利用预设好的DNA定量方法自动计算出dsDNA浓度,CdsDNA=50[A260(10mm)-A340(10mm)]ng/ul。之后,数据可以使用Excel导入绘制图表,曲线拟合用于显示标准曲线的线性。

实验结果:

图三:计算的DNA浓度vs稀释因子。起始浓度为2154ng/μl鲑鱼精DNA经过两倍系列稀释所显示出的稀释因子和DNA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来源于NanoBio200。这一曲线展示了R2值为0.9991的完美线性关系。

从图三中,我们可以看出NanoBio200展示出DNA浓度和稀释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此台NanoBio200的zui低检测浓度为5ng/μL DNA。

60ea767c267b4b9cc246a93695eb391.jpg

总结:

NanoBio2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能够进行非常灵敏的核酸样品定量及分析。如以上所示,低至1 μL的样品也能在超微量中得到一致性很高的读数。同时, 还具有非常宽的检测范围(5 ng/μL to 2154 ng/μL)。

并且,自带7寸电容触摸屏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信息

从图四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样品浓度和纯度。小巧灵活的体积,加上它不需电脑联机,单机即可检测,检测数据可打印,还可以通过USB等方式输出等优点。使得NanoBio200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将成为在任何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核酸定量和分析的理想选择。



[来源: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logo
奥谱天成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