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院士呼吁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8/03/20 17:11:25
导读: 根据害虫迁飞规律在全国划定若干重点地区,建立昆虫雷达、高空灯、地面灯、食诱剂等结合的联防联治网络。

  “去年6月粘虫高发时,一盏探照灯一个晚上可以捕获1万只,整个华北向东北迁飞的粘虫超过1000万只。”19日,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的第四十期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培训班上,迁飞性害虫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康振生等专家呼吁,应建立昆虫雷达、高空灯、地面灯、食诱剂等结合的联防联治网络,从化学防控向绿色防控转变。

  与本地害虫相比,迁飞性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更大,监测预警难度更高。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书记吴益东表示,如果天公作美,害虫乘风而行,一夜之间就可以迁移几百公里。传统的害虫监测依靠人力进行,效率低、准确度差,应采用智能化无人值守的监测网络,运用昆虫雷达进行实时监测。

  “要实现农药零增长与绿色防控,病虫害的测报最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认为,我国农业生产防治病虫害过度依赖化学用药,应当破除防虫就是打药的观念,进一步了解害虫发生规律。

  吴孔明院士团队在我国渤海、南海设立了两个昆虫迁飞观测站,根据十多年来的观测研究表明,至少有26科106种害虫在我们的头顶上大范围的迁飞。

  “一只成虫至少繁殖10倍后代。”吴孔明建议,迁飞害虫的防治目标应从幼虫转向成虫,根据害虫迁飞规律在全国划定若干重点地区,建立昆虫雷达、高空灯、地面灯、食诱剂等结合的联防联治网络,从而减少虫源地的起飞数量、封锁重要迁飞过境通道、控制中途降落再起飞种群、消灭迁入区降落定居成虫。


[来源:中国科技网]

用户头像

作者:产研-星羽

总阅读量 139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