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个实验室会“变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7/11/13 17:14:37
导读: 2014年,我国在西安阎良开始建设一个飞机综合气候实验室,规模与功能比肩美国麦金利实验室,后者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飞机气候实验室,可模拟地球上绝大多数极端天气条件。

  11月10日上午,101架C919转场西安阎良,进入下一步研发试飞和适航取证工作,其中一个重要试验内容是进行综合气候试验。

  公开报道显示,我国正在西安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气候实验室,C919是否会在这个室内实验室进行气候试验,尚未得到准确消息。

  但这一综合气候实验室却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为什么要有综合气候试验室,这个实验室是怎么“变天”的?飞机又是如何进行室内气候试验?

  “有了综合气候实验室,飞机气候试验就可以不受自然约束,而是能呼风唤雨。”11月12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副总师成竹。

  成竹透露,2014年,我国在西安阎良开始建设一个飞机综合气候实验室,规模与功能比肩美国麦金利实验室,后者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飞机气候实验室,可模拟地球上绝大多数极端天气条件。

  资料显示,一架飞机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0年。而飞机制造是在舒适的工厂里进行的,但其整个服役过程中,却可能遍布全球,会历经炎热的沙漠和严寒的北极等气候,如果飞机不能耐受所遭遇的极端环境出现故障,轻则飞机无法起飞,重则机毁人亡。

  综合气候实验就是要完成飞机适航前的气候检验,保证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飞行的能力。

  看看我国在建的这个综合实验室是怎么“变天”的。

  “综合气候实验室是在一个封闭的保温空间内,模拟各种地球上存在的极端天气条件,如酷热的沙漠、冰天雪地的北极、闷热多雨的热带雨林等。”成竹说。

  成竹告诉记者,为“变”出这些天气,实验室综合运用了制冷、加热、空调、控制等技术,开发了各种先进的环境模拟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套大型工业制冷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将实验室的温度调节到零下50余度,湿度可以调节到95%。

  成竹还说,综合气候实验室同时开发了太阳辐射、降雨、吹风、冻雨降雾等环境模拟系统。所有环境模拟系统都在一套先进的控制系统指挥下协同运行,可以在实验室内实现如极端低温、极端高温、湿热、暴风雨、暴风雪、冻雨等你能想到的极端天气。

  “在后续的建设中,还将新建一套‘补气系统’,这样在实验室内飞机发动机可以运行;新建一套‘冻云结冰系统’用以制造‘云’。”成竹解释说,云是由大量非常寒冷的液态或固体水组成的,用“冻云结冰系统”则能造出厚薄不一的云,使飞机如同在真实飞行中穿越厚厚的“云层”。

  成竹介绍了飞机在室内完成各项气候试验的过程。先将飞机推到实验室内固定起来,各种辅助设备也一同推进实验室。然后环境模拟系统开始工作,对飞机进行各种考验,如将飞机置于零下50余度下冻成“冰棍”、在太阳灯下“烘烤”、在狂风暴雨中淋成“落汤鸡”,在暴风雪中被“冰封”。

  “飞机和实验室内都布置了大量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测试人员时时监控着各类数据,看飞机在经过一系列极端考验后工作的状况。”成竹说。

  在没有气候实验室以前,飞机进行所有的极端天气测试,都只能在野外自然环境下进行,不仅受季节、地区和时间限制,成本还极高。成竹告诉记者,ARJ21适航取证前后用了6年时间,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等待天气。

  有了实验室,可以人工“变天”,短时间即可获得大量试验数据,不仅可以复现任何一个测试结果,还将大大缩短测试时间,降低成本。

  “当然,在实验室内完成所有测试后,还是要再进行后续自然环境测试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成竹介绍,目前受气候实验室的尺寸限制,除了飞机滑跑、起飞不能测试外,其他极端天气测试项目基本均可进行。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用户头像

作者:weidy

总阅读量 700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