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友谊与共进:中国光电大牛们与滨松公司社长的一次对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7/05/15 14:25:49

“滨松对我来讲是老朋友了。”白发苍苍的周立伟老先生以这一句对白,开启了一场围绕中国光电技术发展、合作协同、共进友好的对话。

 

2017年4月28日,应滨松公司昼马明社长的邀请,五位来自中国光电界的特别的客人莅临了北京环球贸易中心,与昼马社长展开了一次深入的沟通。


这五位客人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宽束电子光学理论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周立伟先生;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倪国强先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闵顺耕先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剑先生;以及代表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激光测量技术研究室)正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周维虎先生出席的纪荣祎博士

 

五位专家及代表

 

光子大道上同行的友谊

 

座谈刚开始,周老就说起了1974年在英国一个光电研讨会上初次结识滨松的场景,讲到滨松前社长(现会长)昼马辉夫先生时,周老动情的说:“昼马辉夫先生多次到访中国,他不仅是我的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我们对滨松非常熟悉,滨松对中国的光电事业也给予了很多帮助。”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亟待发展光电技术,国家电子工业部和核工业部提出技术引进,共同牵头组织了专家渡洋考察。但当时全球对中国的尖端技术几乎是封锁的,专家团在欧美屡遭碰壁。只有时任日本滨松公司社长的昼马辉夫先生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全面开放了工厂参观和技术交流。他认为,滨松作为一个以发展光子技术为己任的公司,应帮助中国推动光子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从此,滨松与中国在光子大道上共进的友谊便正式开始了。

 

“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先生(右)与昼马辉夫先生(左)

 

“20多年前,老昼马先生来中国讲过‘21世纪的光子学’,‘光子学’这个概念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还很新潮,我们最开始都叫‘Optics’。当年,王大珩先生、母国光先生、金国藩先生到滨松访问后告诉我,滨松将光子学称为‘Photonics’,这还是很超前的。”周老继续说道,“世界中最重要的媒介一个是光,一个是电。光的发展前景是无边无际的。”

 

光:关键使能技术

 

对于光子技术发展的前景,昼马明社长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同时他也向专家们阐述了自身对光产业的认识:

 

“光产业和其他的工业不同,一般的工业产业结构是呈‘金字塔’形态,如汽车,金字塔最顶端是汽车制造,向下则从系统到零件,逐渐铺散开来,会出现各种外包、外协的企业。而光产业却是呈‘倒金字塔’的形态,光电器件虽本身处在细分市场,份额有限,但使用其形成的模块、系统、设备却市场广阔,而光电器件在这些产业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其性能会直接影响上层产品的质量。因此滨松将光子技术称为‘关键使能技术(Key Enabling Technology)’。”

 

光产业“倒金字塔”

 

昼马社长介绍到,滨松市本地的大型传统企业,如雅马哈、本田等,逐渐将生产移到国外,而滨松公司则希望借助光产业“倒金字塔”的产业特性,帮助地区实现产业振兴。整合因传统企业生产转移而失去市场的小型企业,引导其转型并进入和光产业相关的产业生态中,在滨松建立起以光子技术为中心的新型产业结构。而这也是光子技术,这种“关键使能技术”为地区发展带来的希望。4年前,滨松公司还与滨松市的3所大学联合发表了“滨松光子宣言”,目的是要将滨松市打造成世界上有特色有水平的光子前沿城市。

 

滨松公司昼马明社长(右排中)

 

中国经济与民生的呼唤:新型光电器件与工艺

 

座谈中倪国强教授从智能制造、超显微成像、可见光通信、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民生光学等方面,对中国科技、经济、民生事业的需求带给光电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其中,教授提到:“曾有媒体问,中国各大计划中提到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并没单独提到光电技术。而我的回答是,光电技术无处不在,它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等都密切相关。”

 

近年,教授在国内积极推行“民生光学”的概念,有别于传统学科发展思路,将光学发展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事业相结合,并通过举办“中国光电产业大赛”来进一步推动和践行。大赛结果的倾向性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支持中国高端仪器制造、中国光电器件发展;一方面支持与人们生活、娱乐、环境等等民生相关的光电产业发展。而为了回应中国经济和民生的呼唤,新型的光电器件和工艺是必要的。

 

昼马社长也表示,倪教授所介绍情况与滨松公司如今的方向多有相似,如“民生光学”的发展,滨松除了不断精进传统光电倍增管制造技术外,也大力投入到了半导体器件的研发中。同时,还斥资成立了专门的化合物半导体工厂,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研制,特别是红外器件的材料;一方面正在专注开发MOEMS技术,以期获得更好的微型器件。


滨松新化合物半导体工厂大楼设计图


滨松使用MOEMS技术研制的微型化产品之一

 

本次与会的刘剑研究员、闵顺耕教授和纪荣祎博士也分别从中国半导体材料开发、民生相关应用、激光测量系统的发展进行了交流沟通。其中,刘研究员和纪博士对滨松产品的品质进行了肯定,也针对未来的发展表示了交流和合作可能,而闵教授则对滨松在红外器件材料的投入表示了赞许,希望滨松通过更高的生产水平来促进探测器成本的进一步优化。

 

昼马社长对各位专家在行业中的活跃表示了钦佩,也对大家对滨松的肯定和信任表示了感谢。并希望进一步和中国光电界建立友好亲密的联系,共同促进光子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交流是很重要的”周老高兴地说道,“我们的前辈王大珩先生、母国光先生、金国藩先生在滨松公司门口有一张照片,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这张照片拿出来看。那时他们告诉我们,滨松之行对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希望能够加强和滨松的合作,一起促进光子事业的发展。”

 

与会专家与滨松昼马社长合影

[来源: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

logo
滨松中国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