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六部委联合发布《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涉2万亿固定资产投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6/11/09 18:26:56
导读: 11月7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国家卫计委、国家食药总局联合发布《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仪器信息网讯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医药工业整体跃升的关键时期。”11月7日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医药工业指南)指出,“十三五”期间发展形势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技术进步不断加快,行业监管持续强化,医改政策不断完善,产业政策更加有利。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8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7.4%和14.5%。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约450亿元,较2010年翻两番。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下,“十二五”期间210个创新药获批开展临床研究,15个1类创新药获批生产,110多个新化学仿制药上市。《中国药典》(2015版)发布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GMP)全面实施,“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万亿元。产业和金融深度融合,89家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另有200余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大量投资医药领域。
  医药工业指南总结“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能力薄弱,高质量创新成果少;产品质量升级任务紧迫,化学仿制药、中药材和中成药、医疗设备、辅料包材等领域质量标准和质量水平亟待提高;药品供应保障存在短板,低价药、儿童用药和罕见病药短缺情况仍有发生;清洁生产和“三废”治理水平较低,化学原料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

  医药工业指南中明确了“十三五”的工作原则和目标。到2020年,规模效益稳定增长,预计年均增速高于10%;“十二五”期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万亿元,“十三五”期间企业研发投入将持续增加,到2020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新药注册占药品注册比重加大,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新药国际注册取得突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提高,各环节质量管理规范有效实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加强。基本完成基本药物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通过国际先进水平GMP认证的制剂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品质量全面提高,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医药工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实现行业—绿色发展,与2015年相比,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3%,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下降10%以上,化学原料药绿色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到2020年,医药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大型企业关键工艺过程基本实现自动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使用率达到30%以上,建成一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附件: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doc

附录:“关于印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全文

关于印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的通知

工信部联规〔2016〕3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商务、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企业: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指导医药工业加快由大到强的转变,制定《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商务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016年10月26日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用户头像

作者:杨改霞

总阅读量 216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