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织物起毛起球仪测试标准及质量解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5/05/27 11:55:50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专业生产(供应)销售织物起毛起球仪列产品,公司具有良好的市场信誉,专业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团队,凭着经营织物起毛起球仪系列多年经验,熟悉产品的各项技术支持,供货周期短价格最优,欢迎来电咨询!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服装产品穿着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起毛起球现象,严重影响服装外观,由此引发的消费者投诉、退货,不但给消费者造成了麻烦,也影响了商家的信誉。起毛起球是在服装质量中的投诉比例非常高的项目,不同的消费者对起毛起球的可接受程度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服装被不同的人穿也会产生明显不同的起毛起球效果,甚至一些起毛起球指标合格的产品也会出现严重的起毛起球现象,不但消费者烦恼,服装厂商也困惑,起毛起球这个普通的检测项目却成为服装质量控制的难题。

一、起毛起球形成
服装的起毛起球是指服装在穿着时受到机械摩擦作用,纤维露出织物表面形成起毛,继续摩擦后,纤维缠结继而成球的现象。起毛起球是一项动态性能,起球速度经常随着穿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很多,包括纤维种类、纤维细度、纱线捻度、组织结构、面料风格、整理工艺、穿着习惯等等。由于影响起毛起球的多因素性,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检测方法能准确反应出不同面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起球倾向性,此外,服装面料起毛起球性能又和手感、穿着舒适度等存在一定的矛盾,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手感、舒适而牺牲起毛起球性能,这些都为服装的起毛起球质量控制带来难度。

二、起毛起球标准
目前常用的起毛起球检测方法包括圆轨迹法、起球箱法、马丁代尔法、随机翻滚法。这四种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设备,按照不同的原理,有针对性的对不同面料的起毛起球性能进行测试,涉及的检测方法标准、原理、应用范围见表1。


三、产品标准
产品标准是指对某类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对于服装产品来说,中国制定的国家及行业层面的产品标准最多,几乎包含常用的各类服装,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则很少,或几乎没有,都是各买家或商家制定的符合自身要求的企业标准。另外还有一些知名组织机构,如国际羊毛局(IWS)、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等,也会制定一些服装及面料方面的产品标准,但同他们制定的方法标准来比较,产品标准比例很小。
表2中列出了部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产品标准对起毛起球的要求,包括产品类别、采用的检测方法、试验参数、具体要求等。


通过表2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的起毛起球要求各不相同,这其中有采用方法的不同,也有指标高低的不同,即使用同样的方法,还会存在有试验参数的不同,这都是因为起毛起球的难控制性,导致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统一的试验条件能够有效控制起毛起球的质量。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满足这些指标的产品在实际穿着过程中不起球,这里面有指标制定的高低问题,有方法选择有效性问题,也有参数设置合理与否的问题,有消费者穿着习惯造成的问题,也有对起球认识理解程度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起毛起球质量控制过程中细心研究、认真面对。

四、检测方法比对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起毛起球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本文将有针对性的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比对。随机翻滚法在服用织物中应用较少,起球箱法主要应用于毛针织品也得到广泛认可,在此不作考虑,在此主要采用常用的圆规迹法和马丁代尔法进行比对,现选择3种不同类别的服装面料,进行包括两种方法之间及同种方法不同试验参数之间的比对测试,具体比对测试结果汇总情况见表3。
分别用字母A~E表示不同起毛起球试验方法参数设置,具体如下:
1)圆规迹法试验参数设置:
A:压力780cN,起毛0次 起球600次(GB/T 4802.1精纺面料参数)
B:压力490cN,起毛30次 起球50次(GB/T 4802.1军需服面料参数)
C:压力590cN,起毛150次 起球150次(GB/T 4802.1工作服面料参数)
D:压力490cN,起毛0次 起球50次(GB/T 4802.1粗纺面料参数)
2)马丁代尔法试验参数设置:
E:摩擦头:直径90mm,重415g,与试样自身磨1000次
F:摩擦头:直径90mm,重415g,与试样自身磨2000次
G:摩擦头:直径90mm,重155g,与试样自身磨1000次
H:摩擦头:直径90mm,重155g,与试样自身磨2000次


通过分析表3比对测试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精纺面料(光面),主要比对的是同一种方法(圆规迹法),不同试验参数之间的差异,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同试验参数,起毛起球结果差异很大,采用精纺面料常用的试验参数A,得出的起毛起球结果最好,均是4-5级,几乎不起毛起球,其次是军需面料参数B,最差的是职业装参数C的结果。测试过程中,可以发现“起毛”参数对测试结果影响最大,起毛是采用与尼龙刷摩擦,属于较极端的摩擦方式,现实生活中不小心的局部磨挂与之相似,大部分的精纺面料,即使经过次数很少的与毛刷摩擦,也会出现明显的起毛现象,然后再经过与华达呢磨料摩擦,就会出现明显的起球现象。相反,如果不经过毛刷起毛,而是一直与华达呢磨料摩擦的起球测试,对于绝大部分的光面精纺面料,即使起球次数再多,起球结果也非常好。因此,不同圆规迹法的试验参数选择,对起毛起球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不同种类的精纺面料,抗起毛起球能力不同,凡立丁要明显好于哔叽和花呢类,这得益于凡立丁采用的强捻纱线和平纹组织。即使同种类型的面料(以花呢为例),抗起毛起球性也会存在很大差异,虽然A参数测试结果都是4-5级,但参数B中最好的能达到4级,最差的只有1级,因此,在实际质量控制中,应该注意控制某些特例,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比风格强烈的精纺面料,要考虑起球后的放大效应,适当增加试验参数,从而有效控制起毛起球质量。
2)对于粗纺面料,是属于较容易出现起毛起球质量问题的一类品种,毛球的特点是比较大,密度相对较小,容易脱落。中国的标准对于粗纺类的起毛起球试验参数是非常宽松的,压力490cN,起毛0次 起球50次,通过表3可以看出,平均4-5级,测试结果非常好。这么宽松的条件将导致很多满足国标,甚至远高于国标的粗纺面料服装在实际穿着过程中却容易出现起毛起球现象。而很多国外客户对于这类产品大部分采用的是马丁代尔法,测试的次数为1000次或2000次,两种次数之间的测试结果大多数情况下差半级,采用马丁代尔法的这种测试参数,能够比较有效的控制粗纺面料的起毛起球质量。
此外,考虑到粗纺面料毛球的特点,本文还增加了去毛球后再测试的方法,通过结果比对,去球后,大部分产品的起球结果有了提高,平均半级,最高提高1级半,因此,对于那种起球结果处于合格边缘的粗纺产品,可以加测去球后的起毛起球(要保证毛球去除后,面料风格无明显变化),如果结果提高很大,再加以对消费者的引导,消费者投诉退货的风险就会减小很多。
3)对于针织T恤类面料,表3采用的方法中,圆规迹法是中国T恤国家标准规定的,马丁代尔法是欧盟客户常用的,从比对结果来看,圆规迹法的测试结果明显要高出马丁代尔法。对于短纤类T恤面料,马丁代尔法不同测试参数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同,但不呈现规律性,从比对结果来看,两种重量摩擦头对测试结果差异不大,而起球次数对起毛起球结果有一定的影响,2000次大多数情况下要比1000次差半级。此外,长丝针织T恤类面料,无论是采用圆规迹法还是马丁代尔法不同的测试参数,除两组结果为4级外,都是4-5级,这说明长丝类T恤产品抗起毛起球性能非常好,但需要注意长丝类产品常存在勾丝质量问题,而且勾丝后的现象有时会被误认为起毛起球,需要注意辨别,以便在质量控制中做到有的放矢。

五、结语
了解起毛起球的形成、标准乃至方法比对,目的是如何有效控制服装的起毛起球质量。要控制好服装产品的起毛起球质量,不能僵化使用某个标准,要针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合理的指标要求。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未雨绸缪,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预防为主,防范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对于某些服装产品,不是某一种检测方法就能完全反映现实的起球倾向,有时有必要采用几种检测方法,不同试验参数,综合判定。虽然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有很多,涉及的检测方法也很多,质量控制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深入了解方法、标准、指标之间的关系,工作中不断总结、改进,就能够找到有效控制起毛起球质量的方法。


更多关于  织物起毛起球仪:http://www.qimaoqiqiu.com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专注于检测仪器行业13年,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积累和众多成功的案列,同全国各大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服务和产品质量一流、我们的仪器,价格合理、品质保障、供货周期短服务热情周到,欢迎来电咨询 座机:021-64208466 手机:13671843966。









[来源: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标签:
logo
标准集团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厂商动态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