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短暂离开,让他更好地回归——访牛津仪器中国区总经理张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5/05/05 13:43:52
导读: 他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不一样的经历和体会,也希望牛津仪器能有不一样的选择和发展,无论是离开还是回归,他都认为能有机会让牛津仪器中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999年底,张鹏在英国告别了法医职业,从300余个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牛津仪器中国区总经理的职务并回到中国。此后的13年里,在张鹏的带领下,牛津仪器中国从最初的只有6个员工的北京办事处,发展成为在全国有4个办事处、1个工厂、150多名员工;牛津仪器中国的销售额从在集团中排在世界各国的前十位之后,发展成为牛津仪器集团全球销售额第一的国家。

  2013年初,张鹏告别了自己奋斗了13年的地方,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近两年后,张鹏重新回归牛津仪器。我们不免好奇,当初他为什么要离开,在离开后的两年里他都有哪些经历和收获,走过这段旅程的他和过去的他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他会重返牛津仪器?未来他将有哪些新的举措带领牛津仪器再创辉煌呢?

牛津仪器中国区总经理张鹏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Instrument: 曾经在您的带领下牛津仪器中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业绩,请问您为什么会在个人事业发展一帆风顺的时候,选择离开牛津仪器?

  张鹏:套用最流行的一句话回答:“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在总经理的职位做了十多年以后,我想知道,我是不是被公司的成绩、别人的夸奖与自我的良好感觉蒙蔽了;我是不是在观念上与信息上已经出现了巨大的盲点;我是否已经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我想给公司一个选择的机会,一个不要因为我的所谓“功劳”就失去了选择更好的领导人的机会。

  另外,我也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经历不同的环境、学习更多的东西、面对不同的挑战。还有重要的一点:我要用新的环境来检验我原有的管理理念与方法,看看它们是不是也能适合其他环境。这些问题和答案,很难在现有的职务上找到。所以,在公司还处在稳定的增长期时我选择了离开。我相信这样做不会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却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新的机会。

  Instrument:您认为之前在牛津仪器的13年中,您带给牛津仪器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您自己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

  张鹏:我并不觉得我本人为牛津仪器带来了什么财富,因为一切成绩都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英国总公司和各国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中国分公司共同的成就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股东价值,牛津仪器中国的销售额在13年中达到了年均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这无疑为股东创造了巨大的投资回报。第二,员工价值,即为员工提供了增长收入、提高技能、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第三,客户价值,即为中国客户以及科技发展提供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与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而我个人只在一个方面有所贡献,那就是“文化建设”。这是我这13年的主要工作,我极力推广的文化理念包括“平等、尊重、理性”。我相信这是我们能获得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至于我个人的最大收获,也有三个方面:第一,13年中,我没有因为工作发过一次火,动过一次怒;第二,我没有请过一天病假;第三,我离开时还像到达时一样保持了求知欲望。

  Instrument:您能具体解释一下为什么“平等、尊重、理性”的企业文化理念是牛津仪器中国能获得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吗?

  张鹏:“平等”是公司内所有人没有高低上下之分,“尊重”则是平等的延伸。要形成平等尊重的企业文化氛围,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追求“平等和尊重”,是希望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工作环境,让大家的心情更愉快。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大家敢于发出真实的声音,另一方面能更好的发挥群体的智慧,从而使群体效益达到最高。而不是靠领导决定一切,让领导的智慧代表群体的智慧。

  至于“理性”,我们注重“规则、流程、事实和逻辑”。我不提倡激情、煽情、奉献和忘我精神。因为一旦兴奋、激动,你可能会发现忙了很久但最后都是错的,所以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同时我认为员工和公司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大家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我不提倡加班,我们需要的是Work Smarter,而不是Work Harder。因为这样你才能保持健康平衡的工作生活关系,才能平稳持久。

  牛津仪器中国在13年里能够实现平均每年30%以上的增长,这说明我们的底子很厚、团队很稳定、大家的步调很一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比较一致。

  “我看到了更多风景,也证实了家乡的美好”

  Instrument:离开牛津仪器后两年的经历让您有了哪些新的体悟与感受?您为什么会选择重新回归牛津仪器?

  张鹏:我到过另一家外企任中国区总裁,然后在管理咨询培训行业做了一年多。我深入了解了十多家公司、研究了完全不同的多个行业、结识了不同领域的许多人才。我的知识、观念、人脉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的大部分在牛津仪器实施的管理理念在其他行业和企业得到了验证和修正。比如,尊重、平等、理性这些来自西方的管理理论是否也适合在中国的国企、民企、台企、日企?结果是肯定的。我认为它们同样适合并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从其他行业学到许多不同的观念与方法,比如营销手段、渠道管理、人事管理等等。再回到那句套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结果,我看到了更多风景,也证实了家乡的美好。”

  当牛津仪器总部邀请我回去时,我发现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了,而牛津仪器面临的挑战与环境也不同了。所以,看起来是我回来了,其实,回来的是一个新的我,而我面对的也是一个不同的牛津仪器。我现在是从零开始。正因为这一点,我又找回了奋斗的激情。

  Instrument:此次回归,您将有哪些新的举措来带领牛津仪器中国再创辉煌?

  张鹏:我不敢奢谈辉煌,而是要避免犯明显的错误。我不太喜欢“新官上任三把火”或者“领袖英雄主义”的做法。作为领导者,我认为最大并且最常犯的错误是热衷“革命”而不善改良。他们喜欢提出不切实际的漂亮口号,否定前人的一切,然后不顾反对而强行实施自己的“新口号”。这样做往往会发现效果不佳,甚至连公司原有的优势都会丧失。

  牛津仪器是一家成功的、健康的公司,目前还处在良性的增长期。我要做的是维持我们的优势,同时不断改良,提高组织效率,吸引优秀人才,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我的主要措施还是放在人才上,我要继续努力寻找到最优秀的人才,给他们提供发挥能力和不断成长的环境。我相信集体智慧,也相信现在已经进入了“群体作战”的时代。如果我们有最优秀的群体,那么,再创辉煌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我们也会在战略上尝试新的方向、探讨新的领域。具体措施目前还不便于在此披露。

  “我回到这个行业,也是看好这个行业的光明前景”

  Instrument:请谈谈您对中国科学仪器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的看法?

  张鹏:我认为中国科学仪器总的市场是在良性的增长之中。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产品的品质都在提高。如果在国家间比较,中国的科学仪器市场总规模已经是全球第一或者第二了。但如果与其他行业相比,比如快速消费品行业,分析仪器还是属于发展比较滞后的。它体现在竞争还不够激烈、产品更新缓慢、营销手段简单、人员相对封闭。

  随着中国的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加上中国经济的转型,科学仪器的行业规模与品质将会进一步提升。这就给我们所有从业者和企业一个非常好的历史机遇。我相信,我们这个行业会迅速吸取其他行业的观念与方法,即“跨界”融合。我回到这个行业,也是看好这个行业的光明前景。

  Instrument:您如何看待国产科学仪器企业的发展现状?

  张鹏:相对其他许多行业而言,科学仪器的国产化进程是偏慢的。大型的、高端的科学仪器市场份额基本上还是被进口产品占据。但这个现象已经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有一些国内厂家的产品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这些国内企业之所以能跑在其他企业的前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拥有国际高度的领导者。

  很多人认为中国科学仪器发展滞后是因为我们的基础科技实力和工艺制造水平落后,但我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有钱可以买科技、买工艺、甚至买人才,中国高铁的成功就是例子。关键还是领导者的观念或者说是思想高度问题。

  Instrument:国外科学仪器企业拓展中国市场,对于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张鹏:国外科学仪器进入中国,在这里销售、服务、生产,甚至研发,还有的与中国公司之间进行合资、合作、相互收购,这无疑对推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这些跨国融合使得产品、人才的“国别”变得模糊,而“全球化”越来越明显。这些都给国产仪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我认为,国产仪器需要做的是学习、融合、创新来追赶和超越,而不是希望依靠“政策保护”来维护生存。市场竞争的结局是优胜劣汰,但淘汰的标准并不是基于“国别”,而是基于你是否能创造价值。

  后记

  加入牛津仪器前,近10年的法医生涯,让张鹏更加注重理性与平等,也让他更加追求人生的平衡。他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不一样的经历和体会,也希望牛津仪器能有不一样的选择和发展,无论是离开还是回归,他都认为能有机会让牛津仪器中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经历过一段新的旅程之后,张鹏已经遇见了新的自己,他将带领牛津仪器中国续写新的历史。

  采访编辑:秦丽娟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张鹏牛津仪器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