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分析化学 — 我们身边的化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4/09/29 19:17:59
导读: 据会议执行主席林金明教授介绍,本次会议收到上百篇论文摘要,涉及分析化学各前沿研究领域。

    由中国化学会和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分析化学研讨会于9月24日上午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分析化学 — 我们身边的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 Science we need”。

会议现场

    据会议执行主席林金明教授介绍,本次会议收到上百篇论文摘要,涉及分析化学各前沿研究领域。研讨会邀请了多位国外分析科学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并有近百篇论文作为口头报告或墙报展讲方式进行交流。

Executive Chair: Prof.Jin-Ming Lin

    会议首日共有5位分别来自瑞士、日本、中国、美国和德国的分析化学家做大会报告。这些报告部分反映了当下分析化学学科在仪器技术和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

    首先,敞开式离子源质谱技术(例如:二次电喷雾电离源,SESI)依然是目前分析化学领域的一大热点,并且其应用也由初期的毒品、爆炸物检测开始向疾病诊断、药代动力学研究、病人用药量的控制等方面拓展。不过,距离相应的商品化便携式仪器的开发完成尚有一段距离。第二个所反映出的研究热点是单分子或单细胞检测方面,例如使用扩展纳流控技术,以提高分离效率及捕获目标分子的能力。第三、传统分析技术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例如发展实时“可视化”色谱分离技术结合非接触重复扫描电导检测技术以提高毛细管离子色谱检测的性噪比等。(主编当班)

Prof.Dr.Renato Zenobi

Prof.Takehiko Kitamori

Prof. Xiurong Yang

Prof. Purnendu K Dasgupta

Prof.Dr.Ulrich Schreiber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用户头像

作者:铲盐

总阅读量 6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1
全部评论(1条)
用户头像
我本善良2014-10-02 19:59:40
点个赞吧
0回复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