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螺旋藻“检测”不能自证清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2/04/13 09:17:31

  因相继下发的文件中就相同产品是否重金属超标的判定截然不同,国家食药监局近日成关注焦点。10日,国家食药监局回应称,2月29日通知所涉及的13个螺旋藻产品是“监测”发现的“可疑产品”;而3月30日,国家食药监局公布的则是“监督检查”的结果。不存在“公关”“猫腻”的问题(4月11日《京华时报》)。

  “监测”与“监督检查”属于两种程序,所以结果不同很正常。然而说法如果成立,留下的变通空间就小不了。关键是“监测”与“监督检查”这两种程序中,监管部门与检测机构是否存在变通的机会?靠国家食药监局自说自话、自证清白肯定不行。

  保健食品从建章立制到市场监测等环节,权力过分集中在一个部门了。对此,国家食药监局回应称:检验报告客观公正。然而这样的自我肯定不但苍白而且答非所问——念了一堆国家规定及现行的审评程序、模式,对舆论质疑的检测过程全是“自己说了算”的问题却避而不谈。

  诚然,“说了算”的问题或许不是国家食药监局决定的。一个月内两次检测结果大相径庭,除了“程序”问题,有没有“运作”的可能?国家食药监局当然有辩解与澄清的权力,然而在某些关键的、具体的问题上,或不能自圆其说,或回避,恐怕会越描越黑。螺旋藻“含铅门”有无猫腻,需要技术检测上的第三方结论;须有官方对腐败疑点的权威调查结论,自证清白没意义。

[来源:宁波日报]

标签: 螺旋藻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