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防辐射服《真相调查》爆真相:幕后推手现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1/12/21 14:56:18

  新闻专题:标准缺失,监管缺位——防辐射服成“皇帝新装”

  关于央视《真相调查》防辐射服报道,再爆猛料:节目当事人——陈锋工程师承认实验偏离客观公正,方舟子承认是节目幕后指使策划。

  方舟子微博承认:央视的那挡节目实际上是我帮助他们做的

  12月20日,方舟子在网易微博(http://t.163.com/chat/maternitydress)上公开承认:央视的那挡节目(2011年12月17日央视《真相调查》防辐射服)实际上是我帮助他们做的。(下图为截图)

  陈锋工程师博客承认:新闻报道中的实验是极端情况,存在主观故意

  《真相调查》当事人、实验者,近日通过“陈锋实验室”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619611382),以《关于防辐射服问题汇总澄清》为题,对当天的实验及防辐射服问题进行了专门澄清,全文摘录如下:

  总的问题澄清:

  1) 日常电磁环境的辐射水平对人体是无害的;

  2) 防辐射服具有屏蔽效果;

  3) 新闻中的实验是一组研究探索性实验的其中两种极端情况;

  4) 除了第一条,日常电磁环境是安全的,不提供其他实验结论。

  问:防辐射服有用吗?

  答:总的来说,多数防辐射服采用内嵌金属纤维,对垂直照射的电磁波有屏蔽效果。问题核心不在屏蔽服是否有用,而在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电磁环境是否安全。从目前WHO和ICNIRP的标准和研究报告来看,没有证据表明日常工作生活环境对人体的伤害。在这种安全情况下,防辐射服的作用就是求个心安。

  问:新闻短片中的实验是怎么做的?

  答:由于没有相关防辐射服测试标准,采访中进行了一组研究探索性实验。由于新闻长度限制,没有播出所有试验。

  实验步骤:首先在没有屏蔽服情况下测试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损耗作为参考值0;然后保持天线位置不动,将屏蔽服罩在接收天线上,测试损耗值,结果显示为与参考值之差,是相对值,大致体现防辐射服的屏蔽效果。

  问:防辐射服有可能比不穿更差吗?这是实验结论吗?

  答:虽然极少出现,但是有可能的,片中播放的是两个极端试验描述这种情况。

  这两个实验的发射天线置于天花板,模拟辐射源是来自人体上方的近场耦合。由于实验中未使用仿真人(模拟人体环境),电磁波可以从领口直接照射接收天线,因此结果很差,仅有10dB(所说的90%),更差的一种情况是调整防辐射服与天线的相对位置(挺难找到位置),使反射的电磁波尽量聚焦在接收天线上,绝对不是说信号的接收能量大于发射,这不符合能量守恒。这是一个相对值,是接收天线的前后两种状态的测试功率对比...通俗的说,这是把防辐射服当做一个抛物面天线(如卫星天线)的“锅”。

  其它的实验模拟垂直照射,屏蔽效果有可能在40dB(所谓的99.99%)以上,这也是目前多数厂家所采用的测试。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衍射情况,可以绕过障碍和缝隙传播,这在一些未播出的试验中也有涉及。

  问:什么人要穿防辐射服?

  答:日常电磁辐射水平一般来说对人体不构成伤害。只有从事某些电磁辐射(甚至电离辐射)较大的职业,需要工作中穿着专业屏蔽服,与市面一般防辐射服不同。

  问:屏蔽服遮住腹部胎儿位置就足够吗?

  答:日常电磁辐射不会直接作用于胎儿,而是通过母体。如果母体安全,胎儿就安全。如果需要防护,远离已知工业和军事辐射源是最佳选择。

  “打假斗士”方舟子:如此为哪般

  方舟子防辐射服打假,由来已久,闹得最凶的一次,可见11月份诸多媒体报道。在遭到相关专家、学者的质疑后,此番,方斗士借助国家级媒体工具,假借极端实验,去完成自身夙愿,可谓工于心计,费心费力,如此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其真实意图耐人寻味。

  作为一名生物专业的学者,弃自身的专业研究,而积极投身打假事业,这个事情本身就令人疑惑不解。置疑李开复先生的学历、大力提倡转基因食品、抨击中医理论,无所不能的方先生,在创造一个个事件的同时,倒让我们恍惚看到方先生“聚光灯下好生活”的超级演员一面。著名传播人王利芬女士,曾在微博上这样跟方先生说过:“我建议方舟子把精力、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集中在一些更有意义的需要追根求源的事情上”。

  反思: 不能让所谓“名人”成为要挟中国进步的绊脚石

  中国是法制社会,规范规则的制定与完善,高于一切。任何非法违规的事情,当有主管部门审定、处理。名人即便真心“打假举报”,也应依据政策法规,按正常渠道举报,交主管部门处理。动用名气,置国家法律法规不顾,甚至误导中央权威媒体,这些做法,已然触犯了中国的正常行政秩序,干扰了国家法制法规的正常实施。但愿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不要让名人成为中国制度多年辛苦建设的破坏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标签: 防辐射服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