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防辐射”谎言缘何多年颠扑不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1/12/20 17:46:42

  央视日前请到专业电子检测实验室对孕妇防辐射服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孕妇防辐射服对来自于单一方向的辐射源确实有九成以上的屏蔽作用,但对现实生活中来自不同方向的电磁辐射来源,防辐射服不仅没有起到防护作用,反而会让防辐射服内的辐射强度变大。(据12月17日央视《真相调查》报道)

  防辐射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尤其是在城市里,防辐射服几乎是每个准妈妈们的“标配”。笔者更有同事,在未怀孕之前就提前穿了三个月的防辐射服,以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即将来临的新生命。“防辐射”的谎言数年来坚挺不破,支撑着防辐射服市场非一般的热闹。现在“调查”出来了,真相才大白于天下:原来还不如不穿!

  为什么防辐射服的谎言肥皂泡,能这么年不破,反倒越吹越大呢?

  有媒体称,由于防辐射产品是新兴产业,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仅在2009年12月出台了一个《微波屏蔽防护服》的推荐性标准。想想这真是件可怕的事:庞大的孕妇防辐射服市场,竟然没有任何针对性、强制性的国家标准!防辐射服的研发、生产、销售等过程都处于一个根本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防辐射产品的生产标准都由企业自己说了算。而销售企业更是通过海量的广告宣传,完全掌控了整个市场的话语权,一会儿声称使用金属纤维,一会儿又推出什么“银离子”的概念,披着“高科技”的外衣,将谎言的泡沫越吹越大。

  显然,防辐射服到底效果怎样,不再仅仅是个学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因此,这个问题必须有个明确的结论。在此我们不禁要发问,此前无处不在的“相关部门”都到哪里去了?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尽心尽职的检测、确保任何一件商品不会对国民的健康产生危害,不是监管部门的本职工作吗?为何要等到危害已经发生并且危害到下一代了才启动工作机制呢?监管部门面对铺天盖地的谎言完全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冷眼旁观更加剧谎言成真,本质上成了帮凶。著名的科普专家方舟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更是一针见血地说:“防辐射服就是中国特色的商业骗局。”

  可以料想到的是,在央视报道后,“有关部门”肯定会紧急行动起来,雷厉风行地进行查处……可是这样的“马后炮”演多了,我们总感觉是一出出的讽刺剧。真心希望,相关部门能切实承担起监管责任,从生产源头开始开始抓起,时时组织权威对产品进行监测,并将结果公示于众,如果无效甚至伤害人体就该及时清理市场,还消费者一个真相。这样的做法应该成为常态,而不是等媒体告知了、举报了才动起来。毕竟,百姓出钱,不是为了养一帮专职放“马后炮”的废物。

[来源:中国江苏网]

标签: 防辐射服
用户头像

作者:秦丽娟

总阅读量 33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