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分会场报告摘录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1/10/27 16:03:50
导读: 2011年10月23日,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华天大酒店成功召开。在本次大会的第一分会场,南京大学李根喜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于聪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进义教授、西南大学袁若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叶邦策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胡乃非教授等专家分别作报告。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10月23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华天大酒店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盛况超前,学术报告及参会人员都超过预期。本次会议最后统计共包括了11个大会报告,42个分会邀请报告,58个口头报告,以及100多篇论文报展。

  2011年10月23日下午,第一分会场,华天C厅。

会议现场

李根喜教授(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基于蛋白质电化学研制的若干生物传感器

  李根喜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蛋白质电化学研究方面的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在电极界面对蛋白质定向组装、层层吸附、共价键合、分子包埋、聚合掺杂等技术手段,获得蛋白质直接或间接的电化学响应,由此提出了蛋白质及一些催化底物的定量测试办法;二是基于酶催化反应,通过酶催化及电化学催化所获得的信号,以及在电极界面或测试体系引入的信号标记物,并采用一些信号放大策略,研制了几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基于上述原理,李教授课题组研制了多种用于钾、汞等无机离子及肿瘤标记物等生物大分子的传感器。并且可以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的细胞(如凋亡细胞)进行检测。

于聪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

报告题目:核酸诱导的小分子探针的集聚及自组装

  于聪教授介绍了对生命最基本物质之一—核酸的性质、检测及结构研究的重要意义,报告中具体讲述了课题组在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等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根据核酸分子诱导的探针分子集聚、自组装过程中探针结构及响应信号的改变来检测核酸存在;研究核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核酸适配体分子与被检测物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检测蛋白质、小分子或金属离子等。并且研究了这其中一些重要的生理过程。

王进义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

  王进义教授在报告中谈到了微流控芯片在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发展及应用。报告中首先简单介绍了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流控芯片的特点以及在细胞及免疫分析中的应用。之后主要讲述了实验室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工作的相关情况,主要包括仿生聚合物修饰基底对神经细胞行为的影响;多糖修饰PMDS的蛋白黏附与细胞兼容性;平行高通量细胞分析芯片等。

袁若教授(西南大学)

报告题目:电化学蛋白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袁若教授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工作: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包括三部分内容:基于纳米材料疾病标志物的直接法电化学检测;基于纳米复合材料标记型的夹心法电化学检测;基于同一电极敏感界面多组分同时电化学检测。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主要介绍了四部分内容:基于联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基于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基于过硫酸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基于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

叶邦策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生物纳米传感器设计及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叶邦策教授的报告从生物学世界的尺度讲起,介绍了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报告中着重讲解了基于功能化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叶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了纳米粒子强化的生物分子荧光偏振探针设计技术并成功应用于重金属离子污染监测和快速高灵敏监测蛋白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同时还提出了采用氧化石墨烯和荧光标记的单链DNA探针自组装成一种新颖通用的分子信标,用以在均相溶液中实现对DNA序列、蛋白质、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和检测。另外叶教授还谈到了基于靶标诱导金属纳米颗粒变色反应用于硫酸根(SO42-)、重金属离子(Hg2+,Ag+)、食品塑化剂及手性对映体的识别和拆分等问题。

胡乃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可开关的生物电催化及生物传感

  胡乃非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可开关的生物电催化和生物传感相关方面的内容。胡教授课题组通过在电极表面构筑智能型薄膜、电活性探针同时作为酶反应的酶介体以及通过薄膜对探针的通透性开关控制电催化等途径实现可开关的生物电催化,并且研究了刺激响应性薄膜对探针通透性开关的机理。袁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可开关的生物电催化和生物传感有助于理解真实生命体内某些酶反应“开关”的本质,在信息存贮、数据处理和信号放大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此外,还有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贾能勤等代表也在本会场作了精彩的报告。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化学传感器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