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1/10/27 09:23:53
导读: 2011年10月24日下午,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华天大酒店圆满闭幕。闭幕式上,吴霞琴教授宣布了优秀墙报论文奖,上海师范大学章宗穰教授和湖南大学沈国励教授为获奖代表颁奖。颁奖典礼之后,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老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章宗穰教授为大会致闭幕词。此外,上海师范大学章宗穰教授、武汉大学庞代文教授、南京大学雷建平副教授、纽约州立大学钟传健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陶农建教授、湖南大学谭蔚泓教授分别作了报告。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10月24日下午,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江苏江分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在湖南长沙市芙蓉华天大酒店圆满闭幕。本次会议共包括11个大会报告,42个分会邀请报告,58个口头报告以及100多篇论文报展。

章宗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Stimulation and Sensing Electrodes for Biomedical Implants

  章宗穰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Second Sight公司周道民博士在神经功能修复方面的工作。随后,章宗穰教授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目前神经刺激类型的植入器件的电化学概念和生物医学植入器件的相关情况。包括电刺激和电极/活体组织界面上电荷注入机制,以及微电极制作中常用的电极材料和加工方法等;同时也讨论了微型传感器和微型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植入器件中的可能应用,以及开发医学植入器件中所需的能长时间工作的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

庞代文教授(武汉大学)

报告题目:量子点标记多靶单病毒示踪研究流感病毒侵染动态过程

  庞代文教授首先介绍了在纳米生物监测领域中的一些挑战,指出量子点标记物所具有的优异的荧光特性。采用量子点标记监测技术将有望克服现有荧光蛋白质和有机荧光染料技术的不足,对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动态过程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诠释病毒致病机理。报告中以禽流感病毒H9N2为对象,利用量子点标记单病毒颗粒,从单病毒角度研究了H9N2病毒侵染犬肾细胞进胞过程的机制。此外庞教授还向大家展示了应用了量子点标记技术的乳腺癌组织成像照片。

雷建平副教授(南京大学)

报告题目:纳米生物传感新策略

  雷建平副教授代表鞠熀先教授为大会作了精彩的报告,主要介绍了鞠熀先教授课题组在纳米生物传感方面的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高灵敏度蛋白质与DNA监测方法;生物纳米新技术与生物分析应用;基于功能纳米标记的免疫分析新方法;细胞及其表面糖基的电化学传感等。

钟传健教授(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inghamton)

报告题目:Biomolecular Recognition with Magnetic Nanoprobes

  钟传健教授首先介绍了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之后以丰富的应用实例介绍了纳米颗粒的自主装以及其在蛋白质识别、分离,DNA/RNA组合切割和运输方面的应用。目前课题组已经成功研制了金或银包覆的磁性纳米颗粒并将其应用于生物分子探针和抗菌机理的研究。

陶农建教授(Arizona State University,USA)

报告题目:Plasmonic-Based Electrochemical Current and Impedance Imaging and Applications

  陶农建教授在报告中谈到了电化学成像及界面阻抗方面的相关问题,包括单分子电子显微镜、无线化学传感器、无标记生物传感器等,其中着重阐述了等离子激元电化学阻抗显微镜的特点。同时,陶农建教授还列举了以上技术在DNA、蛋白质微列的检测,以及在无标记单细胞研究方面的应用实例。

谭蔚泓教授(湖南大学)

报告题目:化学生物传感的基石:分子识别

  谭蔚泓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生物传感研究中的分子识别问题,指出分子识别的关键就是靶标。随后,谭教授介绍了自己课题组在分子识别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人造分子--核酸适配体的特点及其在疾病治疗、早期诊断、生物标记和药物输送等方面的应用:将疾病标记物和核酸识体结合,可用于物质检测、靶向治疗以及药物输送等。

会议现场

  大会报告之后举行了简短的闭幕式,闭幕式由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和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师范大学吴霞琴教授共同主持。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吴霞琴教授

  闭幕式上,首先由吴霞琴教授宣布优秀墙报论文奖,本次会议共评选出8个获奖单位或个人,上海师范大学章宗穰教授和湖南大学沈国励教授为获奖代表颁奖。颁奖典礼之后,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老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章宗穰教授为大会致闭幕词。

  首先,章教授肯定了本次会议的成绩:本次会议与会者总数超过了420人,超过了历届会议的记录,盛况超前;11位大会报告中有5位海外学者前来介绍他们的创新工作,加深了科研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年轻人的科研成果令专家和老师们感到欣慰。其中,章教授还提到,俞汝勤院士的精彩报告不仅给我们展现了其渊博的学识,其精湛的为学之道更让我们叹服,并特别号召大家向俞院士学习。同时章教授还强调,我们国内已经做了很多的创新工作,下一步就要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应用到仪器的研制过程中,将科研成果推向产业化。

  此外,章教授还介绍了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情况,并宣布下一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吴海龙教授。作为即将离开专业委员会工作岗位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学者,章教授代表老同志们表达了对专业委员会工作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厚望!

  最后章教授宣布: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圆满闭幕!

上海师范大学章宗穰教授和湖南大学沈国励教授为获奖代表颁奖

  相关新闻第十一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传感器
用户头像

作者:叶子

总阅读量 691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