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蜂胶造假缘何能横行十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0/11/29 16:59:11

  继曝光蜂蜜造假之后,最近央视又揭开了蜂胶造假的“黑幕”。不法企业用树胶冒充蜂胶,国内蜂胶九成是树胶。调查结果可谓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如此造假在业内竟已横行10年。

  所谓的树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而《蜂胶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非蜜蜂采集,人工加工而成的任何树脂胶状物不能称之为蜂胶,更不允许添加到真正的蜂胶里面。

  不法厂家用树胶冒充提纯蜂胶,背后当然是利益驱动。一家蜂胶产品生产厂家负责人介绍,真正的天然蜂胶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而所谓“提纯蜂胶”最低售价140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使用蜂胶造假有些厂家竟然还有一套所谓的“原则”。河南一家公司总经理声称,“最起码不能伤害人”、“不能干那坏良心的事,这是最起码一个底线”。听了这话,实在让人心寒,如今做食品的,已把吃不死人作为最后底线了,这也难怪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了。

  蜂胶造假事件曝光后,有关部门已采取紧急行动。然而,公众仍然有疑问,蜂胶造假已经横行10年,为何要等到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能发现问题?记者暗访都能揭露造假,专业监管部门为何就发现不了?

[来源:文汇报]

标签: 蜂胶
用户头像

作者:rjzhou

总阅读量 212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