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
视频号
抖音号
抖音号
哔哩哔哩号
哔哩哔哩号
app
前沿资讯手机看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二维码

我要投稿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weidy@instrument.com.cn

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

联系电话:010-51654077-8129

上海三聚氰胺事件 熊猫乳品三高管将被起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 2010/01/08 18:15:06

  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含有超量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事件,上海检察院官员昨天表示,公司总经理等三名高管将在近期被起诉。

  据外电报道,三人最快将在2月被控上庭。

  事件连日来在海内外媒体引发各种质疑之声,因为情况显示这一波“毒奶”事件至少早在8个月前就已被发现,却到现在才对外界公开;奉贤区检察院官员昨天更表示,调查行动其实早在去年2月就开始,因此当局对整个事件的“保密”长达11个月。

  上海舆论担心此次事件会不会演变成有如2008年9月的全国性毒奶事件,进而使国际社会再度责难中国隐瞒真相。

  在巨大舆论压力下,上海市新闻处昨天下午表示,今天将对外提出说明。

  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是在去年最后一天发布上海熊猫乳品涉案及被查禁的相关消息。

  《21世纪经济报道》本周二却表示取得一份《关于上海质监局查处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违法生产伪劣乳制品情况的通报》,显示早在去年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就已下发给各省市地方政府,通报有关上海在4月23日查处上海熊猫公司的发现,《通报》表示上海政府当时采取的行动包括全面检查、回收、勒令停产、追查流向及调查相关负责人。

  报道也指出,卫生部长陈竺去年11月26日也在内部会议上,点名谈及此案。

  但所有发现和行动消息一直没有向社会公众披露,以致毒奶事件最少“保密”了8个月。

  上海质监部门近日面对媒体追问,开始时以“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回应,不愿进一步说明,昨日则已经无法联系。

  本报前天和昨天都致电上海市质监局,对方表示这问题应该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的食安办联系;但食安办人员则表示他们只对食品流通领域负责,不对生产事务负责,“毒奶”是生产事务,应该由质监局负责,而质监局新闻处表示要了解情况,应该直接问质监局办公室。

  各方报道显示,这是一年多前三聚氰胺事件的续篇。当时被查禁的不合格产品并没有完全销毁,而是进入了库存,事过境迁,乳品业复苏,这些产品又回到生产线上。

  舆论因此质疑“瞒报”是为了不要打乱形势逐渐好转的乳品业市场,甚至担心会影响经济的复苏。

  监管部门调查发现,上海熊猫公司就是违法将三聚氰胺超标的回收炼乳用于回炉生产,并且使用了由宁夏熊猫乳品公司提供、因三聚氰胺超标被当地质监部门明令禁止销售的奶粉原料。公安部门并且已将宁夏熊猫的相关嫌疑人移送宁夏公安部门处理。

  但是,《每日经济新闻》昨天报道,宁夏质监局内部人士对该报表示已经发函给上海食安办,质疑上海方面所发布的内容和事实,要求上海方面出具产品检测报告。

  在中国乳制品行业中,使用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过去一直是公开的秘密,当局也允许微量的使用。但自从2008年爆出多家乳制品公司使用过量以致多名幼儿受害的事件后,便遭到明令禁止使用。

  不过有关方面的监管显然效果不佳,上个月,陕西的金桥乳业有限公司也被查出5.25吨问题奶粉,其中275公斤含超标三聚氰胺。

[来源:联合早报网]

用户头像

作者:刘玉兰

总阅读量 538w+ 查看ta的文章

网友评论  0
为您推荐 精选资讯 最新资讯 新闻专题 更多推荐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默认仪器信息网有权转载。

使用积分打赏TA的文章

到积分加油站,赚取更多积分

谢谢您的赞赏,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打赏失败了~

评论成功+4积分

评论成功,积分获取达到限制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点赞成功
取消点赞成功

投票成功~

投票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