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银牌9年 银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3779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康朗生物 > 公司动态
公司动态

康朗生物畅销ELISA试剂盒,良心推荐

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即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此项技术自70 年代初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ELISA实验原理:ELISA 是一种结合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和酶对底物高效催化作用的高敏感性免疫学实验技术。ELISA 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洗涤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通过反应使其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含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1、人表皮生长因子(EGF) ELISA 试剂盒产品货号:KL10009Hu最低检测限:1.5pg/mL检测范围:3.906-250pg/mL产品介绍:Epidermal Growth Factor(cottony-stimulating factor, 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前体是一个大的1185氨基酸群1成员的EGF家族生长因子。所有EGF家族生长因子都是作为跨膜蛋白合成的,经过蛋白水解处理生成可溶性形式。人EGF是EGF前体细胞外结构域的一个53氨基酸长片段。作为组1的其他成员,EGF结合并激活EGF受体。这促进了EGFR二聚。EGF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作用。由于其他EGF家族成员利用EGF受体,EGF活性变得复杂。EGF可在体内和体外刺激各种表皮和上皮组织的生长,并可在细胞培养中刺激某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EGF曲线图 2、大鼠白介素6(IL6) ELISA 试剂盒产品货号:KL10106Ra最低检测限:6.2pg/mL检测范围:15.625-1000pg/mL产品介绍:Interleukin-6 ,IL-6,白介素-6。IL-6 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体内免疫反应调节、血细胞的增生、防御机制和急性期反应中起中心作用。既可由淋巴细胞产生,也能由非淋巴细胞合成,如单核/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肝细胞,角化细胞,星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各种肿瘤细胞。IL-6 的合成受多种细胞因子、核分裂因子和抗原的刺激而增加。IL-6 是一种糖蛋白,包含 N-和 O-连碳水化合物,分子量 21KD-28KD。其糖蛋白成份并非功能所必须。本试剂盒所用的标准品为重组 IL-6,有 188 个氨基酸。分子量 21.8KDa。 IL6曲线图 3、人干扰素γ(IFNγ) ELISA试剂盒产品货号:KL10002Hu最低检测限:11.74pg/mL检测范围:31.25-2000pg/mL产品介绍:Interferon gamma, IFNγ。γ干扰素。和α,β干扰素并无明显同源性。由受同种抗原、肿瘤、和分裂因子刺激的活化 T 细胞 NK 细胞所分泌。IFNγ具有一系列的生物学功能:抗病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 B 细胞产生抗体。此外,IFNγ活化巨噬细胞;增强 NK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刺激 T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本试剂盒所用的标准品为重组小鼠的 IFNγ,其蛋白质有 134 个氨基酸,分子量 15.6KDa。  IFNγ曲线图 4、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ELISA 试剂盒产品货号:KL10087Mu最低检测限:6.4pg/mL检测范围:15.625-1000pg/mL产品介绍: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体是以跨膜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在细胞外被剪切成 17KDa 的成熟形态(157 个氨基酸)。活性的 TNFα以非共价键二聚体、三聚体甚至五聚体的形式存在,但在 SDS-PAGE 显示为单一 17KDa 条带。很多细胞都能合成 TNFα,包括各种免疫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B 细胞、粒细胞、NK 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上皮细胞、纤维细胞、肌细胞、Kuppfer 细胞等)。TNFα的合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生理功能最早认为是有抗肿瘤活性,现在已明确不仅能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对很多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代谢都有影响。TNFα是免疫宿主反应的快速反应因子。其另一特点是在免疫疾病中有病理性作用。  TNFα曲线图 5、小鼠白介素1β(IL1β) ELISA 试剂盒产品货号:KL10085Mu最低检测限:6.2pg/mL检测范围:15.6-1000pg/mL产品介绍: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 1β。在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过程中起中心作用。类风湿、结肠炎等病症也和 IL-1β的产生过多有关。IL-1α和 IL-1β有 25%的同源性。合成 IL-1β的细胞很广泛,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星形细胞、NK 细胞、角化细胞、内皮细胞等。两者合成时都是 31KDa 的前体,经剪切后成为 17.4KDa 的成熟蛋白质。IL-1β前体在细胞内合成,并无生物学活性。被 IL-1β转化酶(ICE)剪切为成熟形态后排出到细胞外。本试剂盒所用的标准品是重组小鼠的白介素 1β,总计 152 个氨基酸,分子量 17.4KDa。 IL1β曲线图 6、人白介素4(IL4) ELISA 试剂盒产品货号:KL10005Hu最低检测限:5.5pg/mL检测范围:15.625-1000pg/mL产品介绍:Interkeukin-4, IL-4,白介素 4。白介素-4是一种诱导幼稚辅助T细胞(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IL-4和IL-13是在Th-2反应中产生的细胞因子,特别是在过敏和寄生虫感染期间,巨噬细胞被不同程度地激活,这种细胞因子是白介素4受体的配体。白细胞介素4受体也与IL13结合,这可能导致该细胞因子与IL13的许多功能重叠。STAT6是一种信号转换器和转录激活因子,在介导该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信号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IL4曲线图 7、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ELISA 试剂盒产品货号:KL10010Hu最低检测限:5.4pg/mL检测范围:15.625-1000pg/mL产品介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或GCSF)又称集落刺激因子3、CSF3、C17orf33、CSF3OS、GCSF、MGC45931。它是一种糖蛋白、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由许多不同的组织产生,刺激骨髓产生粒细胞和干细胞。然后G-CSF刺激骨髓将它们释放到血液中。G-CSF还能刺激中性粒细胞前体和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和功能。G-CSF通过Janus激酶(JAK)/信号传感器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Ras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信号转导途径调控。G-CSF是由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许多其他免疫细胞产生的。天然的人体糖蛋白以两种形式存在,174个氨基酸和18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量为每摩尔19,600克。G-CS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于造血系统和神经细胞。G-CSF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是诱导神经发生,增加神经可塑性和抑制细胞凋亡。G-CSF刺激白细胞(WBC)的产生。 G-CSF曲线图 8、大鼠促卵泡素(FSH)ELISA试剂盒产品货号:KL10303Ra最低检测限:0.21mIU/mL检测范围:0.468-30mIU/mL产品介绍: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 )。FSH,即卵泡刺激素,卵泡刺激素(FSH)是糖蛋白激素家族的一员。这个家族的成员包括一个相同的亚基和一个激素特异性的亚基。可变剪接导致两个转录变体编码相同的蛋白质。卵泡刺激素由脑垂体中的促性腺细胞分泌,与促黄体生成素一起诱导卵子和精子的产生。 FSH曲线图 9、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ELISA试剂盒产品货号:KL10634Mu最低检测限:6.3pg/mL检测范围:15.6-1000pg/mL产品介绍:TGF-β3在组织修复过程中刺激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细 胞外基质合成和加快血管化进程,且促进创面愈合和减轻瘢痕形成。TGF-β3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能够促进形态发生、并对脊椎形成、肢端发芽、出牙、面骨形成及心脏瓣膜的形成起重要作用。TGF-β3可调控骨形成,可影响成年骨再生。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TGF-β3浓度上升,其水平可能反映出骨组织中TGF-β3活性下降,从而促使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 TGF-β3曲线图

企业动态

2024.01.26

IL-15:多效性细胞因子

人白细胞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IL-15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具有激活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并可介导这些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的功能。此外,IL-15能激活、维持和扩增CD8+记忆性T细胞,而不激活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s,具有免疫抑制功能)。随着IL-15抗肿瘤的能力被大家熟知,将IL-15作为肿瘤治疗的前景因子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下面就一起来认识一下IL-15这个因子。IL-15的发现早在1994年,Grabstein在猿肾上皮细胞系CV-1/EBNA的培养上清液发现该细胞因子,并且该细胞因子能够刺激并维持IL-2依赖的T细胞系的增殖,既具有类似和IL-2类似的生物学功能,随后被命名为IL-15。IL-15介导的信号通路IL-15R主要由3个亚基组成:α、β和γ亚基。其中β亚基与IL-2R共用,而γ亚基则和IL-2、4、7、9、21R的γ亚基相同,β亚基与γ亚基共同负责胞内的信号传导。其介导的信号通路[1, 2]如图所示:IL-15与表达在抗原提呈细胞上的高亲和力α受体结合;IL15Rα将IL-15递呈给IL-2/15Rβγ二聚体形成三元复合物;激活JAK和STAT型号通路;促进靶细胞增殖与活化、IFN-γ、TNF-α分泌水平提升;JAK/STAT,Ras/MAPK—增强增殖信号;Bcl-2、Bcl-XL(抗凋亡蛋白)的上调、Bim、Puma(促凋亡蛋白)的下调--减弱凋亡信号。IL-15的免调节作用IL-15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活性,能够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存活、增殖与功能,其中包括NK细胞、记忆性CD8+T细胞、NKT细胞等等[2]。如下图所示:1. 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早在1996年JamesP发现hIL-15对T细胞具有化学趋化作用:循环的淋巴细胞归巢至外周淋巴结,抑制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并促进T细胞的活化增殖,诱导产生细胞毒细胞(CTL)[3]。2002年,Schluns通过敲除的小鼠IL-15及IL-15Rs亚基基因,发现记忆性CD8+T细胞的数目减少了约50%[4]。IL-15除了能够促进记忆性CD8+T细胞的产生,而且在维持体内记忆性CD8+T细胞的数目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2. 对NK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IL-15在NK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IL-15及IL-15R增亚基基因敲除小鼠体内,NK细胞的数目都不同程度的减少,而在过表达IL-15的小鼠体内,NK细胞的数目则明显增加,并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反应[6]。3. 对其他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此外,IL-15在DC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功能成熟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在DC细胞中,IL-15能够促进DC细胞表达共刺激因子及IFN-γ,提高DC细胞活化CD8+T细胞及NK细胞的能力[7]。

企业动态

2024.01.26

细胞因子在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概述

细胞因子一般是由受到刺激的细胞产生,主要为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具有高效性,在微摩尔甚至皮摩尔都可以起作用。单个细胞因子对免疫的作用取决于如下的条件:局部细胞因子浓度、其受体表达的模式及多个信号通路在免疫应答细胞中的整合。细胞因子作为分子信使,允许免疫系统细胞彼此通信,以产生对靶抗原的协调,在许多疾病中具有调节和效应功能,因此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可用于免疫治疗。在免疫治疗过程中,细胞因子直接刺激肿瘤部位的免疫效应细胞和基质细胞,增强细胞毒性。通过对动物肿瘤模型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已经有很多细胞因子用于癌症的治疗。获得FDA批准上市的细胞因子药物已有多个,如高剂量的IL-2用于治疗黑素瘤和肾细胞癌,IFN-α用于III期黑素瘤的辅助治疗。还有更多的细胞因子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如GM-CSF、IL-7、IL-12、IL-15、IL-18和IL-2。细胞因子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用于激活免疫疗法、抑制免疫疗法等,包括各种重组、合成和天然的制剂。如白细胞介素类(IL-2、IL-7、IL-12),趋化因子(CCL3、CCL26、CXCL7)及其它细胞因子(干扰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01、在激活免疫疗法中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以刺激外周血干细胞(从病人血液中提取)产生淋巴细胞,经过体外与肿瘤抗原共培养后,再输回到病人体内,并结合刺激性的细胞因子以增强免疫效应,这样的细胞就可以摧毁携带相同抗原的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白细胞介素-2可以与抗CD3和同种异体反应性细胞融合,生成过继T细胞。这种细胞可以转移到患者体内,可以进一步提高IL-2的抗癌活性。白细胞介素-7和白细胞介素-2可以用来恢复免疫功能缺陷患者的免疫系统,这一研究已经进如临床试验阶段。02、在抑制免疫疗法中主要抑制自体免疫疾病中的异常免疫反应,或者降低正常免疫反应以阻止细胞或者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如免疫抑制药物、免疫耐受、过敏治疗等。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一些在免疫治疗中经常用到的细胞因子的特性。03、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IL-1)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涉及皮质的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IL1超家族有11个成员,如IL1A、IL1B、IL1Ra、IL-18等。IL-1是一些癌症的药物靶点,也用于细胞治疗。在细胞免疫治疗方面,IL-1可体外刺激CD4+T细胞的增殖,诱导IL-2的产生,共刺激CD8+/IL1R+T细胞活化,并刺激成熟的B细胞增殖和免疫球蛋白的分泌。当IL-1α与IFN-γ和激活性CD3单抗合用时,可以明显提高CIK 的细胞毒作用。04、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也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由T细胞响应于抗原或有丝分裂刺激产生,广泛应用于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活化和增殖。IL-2能够刺激NK细胞增殖、增加细胞毒作用并刺激NK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IL-2可以引起T细胞过度分化和诱导活化的T细胞凋亡,还可以激活CD4+ FoxP3 Treg调节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肿瘤杀伤活性,因此认为IL-2属于T细胞调节因子而不单单是激活因子,所以现在有的研究已经用IL-7,IL-15,IL-21来代替IL-2了。07、白细胞介素7(IL-7)白细胞介素7属于造血生长因子,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分泌,与白细胞介素2共用γc受体亚单位,刺激淋巴祖细胞的增殖。IL-7可以为Naïve T细胞和记忆T细胞提供持续的刺激信号。如上所述,IL-7在激活CD8+ T细胞过程中,不会激活CD4+ FoxP3+ Treg细胞。在临床上,IL-7还可以应用于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细胞数量的恢复。并且IL-7在B细胞成熟的某些阶段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影响其增殖。IL-7还可以作为肠粘膜淋巴细胞的调节因子。08、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5与白细胞介素2具有相似的结构,共用γc受体亚单位,属于具有4个α-helix螺旋束家族(其它的如IL-2,IL-4,IL-7,IL-9,G-CSF和GM-CSF)。IL-15调节T和NK细胞的激活和增殖。IL-15在先天免疫系统中主要是杀死病毒感染的细胞。同时IL-15可活化NKT细胞和γδT细胞。在免疫细胞治疗中,IL-15不会引起活化的T细胞凋亡,激活CD8+效应T细胞。IL-15维持记忆性T细胞存活,从而对长期抗肿瘤活性中起重要作用。09、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21同样属于白细胞介素2家族,共用γc受体亚单位,对免疫系统的细胞有很强的调节作用,可以在其靶细胞中诱导细胞分裂、增殖。在细胞免疫治疗中,IL-21可以促进CD4+和CD8+ T细胞的增殖,增强CD8+ T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毒性,不会因活化造成细胞凋亡。IL-21会优先扩增“年轻态”的CD27+CD28+的CD8+T细胞,这类细胞具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当然,IL-21也不会引起Treg的扩增,因此,IL-21在细胞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0、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4激活活化的B细胞和T细胞增殖,调节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上Fc受体的表达。IL-4诱导 Th1细胞向Th2细胞转化。IL-4刺激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和IL-13。IL-4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生长,从而引导单核细胞向DC方向分化。培养体系中不加IL-4时单核细胞将分化为巨噬细胞。IL-4在调节体液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起关键作用,诱导B细胞抗体类别转换向IgE,上调MHCII类分子的产生。IL-4和GM-CSF共同作用可使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未成熟DC,此时的DC具有较强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但抗原递呈能力较弱,IL-4和TNF-α顺序使用可以促进DC成熟。11、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2作用于活化的T和NK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通过转录蛋白STAT4的活化剂介导来对淋巴细胞产生作用。IL-12是IFN-γ的T细胞非依赖性诱导所必需的,对于Th1和Th2细胞的分化有重要作用。IL12B与IL23A结合形成IL-23白介素,具有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功能。IL-12属于药物靶点。在细胞免疫治疗中,IL-12促进CD4+ T细胞分化为CD4+ Th1 T细胞,增强CD8+CTLs细胞活性。IL-12的治疗效果与其剂量、作用时间以及其它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等有关,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免疫细胞的肿瘤杀伤活性。在小鼠抗黑色素瘤模型中,高剂量的IL-12通过NK细胞起作用,而低剂量的IL-12则通过NKT起到肿瘤杀伤作用。12、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8也称为干扰素-γ诱导因子,属于促炎细胞因子,由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产生。IL-18能够刺激NK细胞和CD8+ T细胞分泌IFN-γ,增强NK细胞与CD8+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IL-18还可以活化巨噬细胞,促进Th1 CD4+T细胞的发育,促进淋巴细胞表达FasL等功能。IL-18可为过敏性疾病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此外,IL-18、IL-12和IL-15协同作用可以维持自身免疫疾病中的Th1应答和单核因子生成。13、干扰素(IFN-γ)伽马干扰素属于II型干扰素,主要由NK和NKT细胞产生,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IFNγ对转化细胞具有抗增殖作用,可加强I型干扰素的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IFNγ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诱导抗原呈递细胞(APCs)上的MHC I、MHC II和共激活分子表达。此外,IFNγ可以诱导蛋白酶体的表达变化从而增强抗原呈递能力。IFNγ还可以促进CD4+ 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阻遏依赖于IL-4的B细胞亚型切换。IFNγ通过磷酸化JAK1和JAK2蛋白进而激活JAK-STAT细胞途径。在细胞免疫治疗中,IFNγ作用于宿主免疫细胞,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等均有一定作用。IFNγ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或使某些正常情况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某些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进而增强抗原递呈能力。IFNγ可以促进B细胞和CD8+T细胞的分化,但不能促进其增殖。IFNγ能增强TH1细胞的活性及免疫功能。IFNγ增强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及活化NK细胞,增强其细胞毒作用。IFNγ表达异常与许多自身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14、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2,GM-CSF)在胚胎移植及其发育中具有关键作用。GM-CSF是最早发现的对于DC有作用的细胞因子之一。在DC培养中,GM-CSF促进单核细胞向大巨噬样细胞分化,促进细胞表面MHC II类分子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此外,GM-CSF还可促进DC的存活。在细胞免疫治疗方面,GM-CSF可以激活免疫反应,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和DC而产生抗肿瘤活性。在抗原呈递方面,GM-CSF可以促进DC细胞成熟,促进共刺激分子上调和CD1d受体表达。近期研究发现,GM-CSF刺激造血祖细胞分化为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从而降低癌症患者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还有研究证明GM-CSF可以诱导骨髓DC的分化,促进Th1细胞偏向免疫应答,促进血管生成,影响过敏性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因此,GM-CSF在临床上被用来治疗恶性肿瘤。15、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TNFA)属于TNF超家族细胞因子,是生物过程调控的多功能分子,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脂质代谢和凝血等。TNF-α参与抗肿瘤。在细胞免疫治疗方面,TNF-α使未成熟DC分化为成熟DC。这一过程通过TNF-α下调未成熟DC的巨胞饮作用和表面Fc受体的表达,上调细胞表面MHC I类、II类分子和B7家族分子(CD80,CD86等)的表达来实现。成熟DC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明显减弱,但抗原递呈能力显著增强,可极强的激活T细胞。TNF-α还可以影响其它细胞因子的生成,如刺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IL-1,增强IL-2依赖的胸腺细胞、T细胞增殖能力,促进IL-2、CSF和IFN-γ等淋巴因子产生,增强有丝分裂原或外来抗原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Ig分泌。正是由于细胞因子由多种细胞产生,在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具有多重作用,参与免疫性疾病、炎症及传染性疾病。随着对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必将会有更多的因子应用于细胞免疫治疗。

企业动态

2023.11.24

细胞被污染只能扔掉吗?还能抢救一下吗?

常见的细胞污染分为以下几类∶细胞培养中常见的生物污染类型有好几种,分别是细菌污染、支原体污染、黑胶虫污染、真菌污染、以及细胞交叉污染。他们在细胞培养中污染的特点如下:一:细菌污染细菌污染:细菌是一种原核细胞微生物,其大小以微米(μm)计。常见的污染细菌有革兰氏阴性菌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中白色葡萄球菌等比较常见。一旦发生细菌污染较易发现,多数情况下培养液短期内颜色变黄,表明有大量酸性物质产生,出现明显混浊现象;有时静置的培养液液体初看不混浊,但稍加振荡,就有很多混浊物漂起。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培养液中有大量圆球状颗粒漂浮。必要时可取少量培养液涂片染色检查以证实细菌种类;有的培养液改变不明显而又疑有污染,可取出少量培养液用普通肉汤接种或用未加双抗药物的培养液接种,也可取10ml细胞悬液以100rpm离心5min,沉淀中加入无抗生素的培养液2ml,置于37℃培养,24h可得结果。污染后细胞发生病理改变,胞内颗粒增多、增粗,最后变圆脱落死亡,造成试验失败和细胞株(系)丢失。看到这种,别犹豫了你的细胞被污染了,那么怎么办呢,基本原则立马扔掉,别扩大污染,如果你的细胞真的十分宝贵,先用带有双抗的PBS反复冲洗几遍,然后再培养液中加入硫酸庆大霉素、新霉素(50ug/ml)等,培养3天后换成带有双抗的培养液培养。二.支原体污染特征:最小的微生物,无法通过光学显微镜看见,但可通过电镜观察到。感染支原体的细胞,在某一时间点碎片突然增多,随着传代,细胞状态显著变差。支原体污染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影响同一细胞房其他细胞。鉴定方法:PCR法、显色法、荧光染色法等。处理方法:若细胞状态尚可,添加支原体抑制剂培养2-3代可转阴;若细胞状态很差,建议消杀后丢弃。三、黑胶虫污染特征:无明确定义,镜下无法直接观察到。主要表现为细胞状态差,黑点和碎片多,布朗运动。通过检测发现主要为支原体污染,部分为未知的增殖不明显的微生物污染。处理方式:若细胞状态尚可,添加黑胶虫/支原体抑制剂培养2-3代可转阴;若细胞状态很差,建议消杀后丢弃。四、真菌污染特征:呈链球状或丝状。常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培养基颜色无变化或变紫,仅对局部细胞影响较大,其他地方生长正常。会形成孢子,容易污染其他细胞。处理方法:真菌污染较难根除,不建议保留,建议消杀后丢弃。五、细胞交叉污染特征:即不同的细胞混杂在一起鉴定方法:同种属:STR鉴定,多等位基因数大于3个。(需考虑本身的遗传背景,如EA.hy 926为融合细胞,本身就包含两套遗传信息)不同种属:PCR法,对种属特异性基因进行扩增,不同种属产物大小不同。处理方法:建议重新引种。六、细胞污染的处理应对细胞污染的最好对策是预防!预防!再预防!养细胞要勤快,平时所用到的耗材、器皿等要及时高压灭菌,灭菌后超过一周未使用也应重新灭菌。配制的完全培养基、胰酶、PBS等最好在一周内用完。同时,也应每天查看一下细胞状态。在细胞房内应尽量少地走动,尽量少地说话,若咳嗽或喷嚏时务必背向超净台。细胞污染后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丢弃。当个别细胞十分珍贵无法丢弃时可尽力“急救”一下。那么如何急救呢?1,判断污染源。一旦发现细胞有污染的迹象或已污染,立即判断可能的污染源︰有无操作不当?培养基、胰酶、PBS等颜色、澄清度是否正常?2,及时处理。若确定现有的培养基、胰酶、PBS可用,则继续使用;若无法确定则新配完全培养基、PBS、胰酶,原有的液体在确定是否污染后再做处理。现以贴壁细胞为例向大家介绍下细菌污染时如何“急救”∶1),立即弃去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以PBS润洗2~3次,加入胰酶处理至细胞形态略有改变但未脱离容器时弃去胰酶,加入PBS轻轻润洗1遍;2),加入20×双抗,浸泡细胞3~5min,弃去双抗;3),加入新鲜的完全培养基(含10×双抗)培养12 h;4),12 h弃去培养基以PBS润洗2~3遍后加入完全培养基(含10×双抗);5),传代时以较小转速离心(如平时以1000 r/min离心,则可降为800~900r/min离心),仍以含10×双抗的培养基培养;6),若第二代后镜下找不到细菌,则第三代起可正常培养。正常培养48 h后无反弹则可认为污染已清除。若为霉菌污染,在以PBS润洗2~3遍后换液,无需加入高浓度双抗。培养48 h后污染未再次出现即可。若为真菌污染,在PBS润洗、换液后可加入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有细胞毒性,不推荐使用),也可加入300 ug/mL氟康唑培养,污染控制后改用150 ug/mL培养2~3代。若怀疑支原体污染,则可进行PCR检测或直接使用支原体清除试剂(如∶某恒生物)。也可购买环丙沙星注射液,于超净台内打开直接添加到培养基中,以20 ug/mL浓度2代后改用10 ug/mL浓度持续培养约2周。附∶常用抗生素剂量和抗菌范围

企业动态

2023.11.24

双十一|宠粉福利,要你开心

「康朗生物」双11启幕宠粉福利已就位科研狂欢优质产品享好礼快来解锁「要」你开心活动时间:2023.11.7-2024.1.7✔ ELISA试剂盒低至7~6折注:购买1~5盒,享7折购买6~10盒,享6.5折购,买10盒以上,享6折✔ PCR试剂盒买五送一(仅限同一指标)注:买送活动适用于康朗生物PCR试剂盒部分产品,

企业动态

2023.11.07

TNF-α:促炎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多能性细胞因子,其与受体TNFR1 或TNFR2 结合后向下传导的信号,可影响细胞坏死和凋亡。近年来,靶向TNF-α治疗已广泛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戈利木单抗、妥珠单抗等,并获得显著疗效。但也有研究提示抗TNF-α治疗可引起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且在有癌症病史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近日,Akbar K Waljee等一项在线发表于《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的研究表明,抗TNF-α治疗并未增加癌症复发或新发癌症风险。01何为TNF-α?TNF-α即肿瘤坏死因子α,也被称作cachectin和TNFSF1A,是TNF超家族的配体。它是一种多效细胞分子,在炎症、细胞凋亡和免疫系统发育中起着核心作用。TNF-α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4 +T细胞、NK细胞分泌。许多转化细胞分泌TNF-α。TNF-α属于促炎细胞因子,参与正常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可以协同调节其它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存活和死亡来协调组织的稳态。TNF-α存在两种生物活性形式:跨膜形(tmTNF-α)和分泌形(sTNF-α)。在许多病理状态下表达增多,包括败血症、恶性肿瘤、心脏衰竭和慢性炎性疾病。TNF-α也可以由肿瘤相关微环境中的恶性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其作为内源性肿瘤启动子,通过产生炎症生态环境来促进恶性疾病的进展。TNF-α对各种肿瘤细胞有细胞毒性,是介导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感染性休克、自身免疫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炎症和糖尿病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02TNF-α生物活性TNF是一种真正的多效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可直接作用于T细胞、B细胞、Mφ、NK细胞等效应细胞, 在细胞水平上发挥作用。    TNF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可向细胞内移,被靶细胞溶酶体摄取导致溶酶体稳定性降低,各种酶外泄,引起细胞溶解。也有认为TNF激活磷脂酶A2,释放超氧化物而引起DNA断裂,磷脂酶A2抑制剂可降低TNF的抗病效应。TNF或可改变靶细胞糖代谢,使细胞内PH降低,导致细胞死亡。TNF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激活前凝血质的平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物活性,损伤内皮细胞或导致血管功能紊乱,使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造成肿瘤组织的局部血流阻断而发生出血、缺氧坏死。因为肿瘤细胞周围有丰富的血管组织,若破坏这些血管系统,就可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能量的供应,因而可有效地治疗肿瘤。    TNF可引起发热并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的合成 。TNF引起发热可能是通过直接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和刺激巨噬细胞释放IL-1而引起,还可通过IL-1、TNF-α刺激其它细胞产生IL-6。TNF作为内源性热原质是其负面效应的一个体现。    TNF还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TNF促进T细胞MHCⅠ类抗原表达,增强IL-2依赖的胸腺细胞、T细胞增殖能力,促进IL-2、CSF和IFN-γ等淋巴因子产生,强有丝分裂原或外来抗原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Ig分泌。TNF-α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并协同EGF、PDGF和胰岛素的促增殖作用,促进EGF受体表达。TNF也可促进c-myc和c-fos等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周期G0期向G1期转变。最近报导TNF-β(LT)是EB病毒转化淋巴母细胞的自分泌生长因子,抗LT抗体、s-TNFR以及TNF-α能抑制EB病毒转化淋巴细胞的增殖。TNF在体外可刺激骨质破坏和再吸收,抑制新骨形成。将重组TNF加入体外骨培养物可使多核的破骨细胞数增加,矿化的骨质质量下降,骨胶原(骨质的主要成分)合成抑制。TNF刺激骨吸收是通过诱导成骨细胞产生一种可溶性因子完成的。    TNF也可对机体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它能促进T细胞及其它杀伤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它也可促进CTL表达MHCⅠ类抗原,并增强CTL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    另外,TNF-α可通过影响嗜中性粒细胞活性发挥作用。嗜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白细胞,它可提供第一道防线,吞噬或杀伤入侵的微生物。在细胞急性炎症反应阶段,它也是一种基本的存在物,可使宿主组织承受损伤。TNF-α刺激嗜中性粒细胞可引起噬菌作用、脱颗粒作用和呼吸爆发活动的增加。TNF可提高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过氧化物阴离子产生。同时TNF-α可提高中性粒细胞合成PAF的作用并刺激它们释放AA,从而增强ADCC功能,刺激细胞脱颗粒核分泌髓过氧化物酶。TNF预先与内皮细胞培养可使其增加MHCⅠ类抗原、ICAM-1的表达,IL-1、GM-CSF和IL-8的分泌,并促进中性粒细胞粘附到内皮细胞上,从而刺激机体局部炎症反应,TNF-α的这种诱导作用要比TNF-β为强。TNF刺激单核细胞核巨噬细胞增加瘤细胞HLA-DR表达有助于增加肿瘤的免疫原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后来还发现TNF可促进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及恶性肺腺癌等多种细胞产生GM-CSF,这种继发于TNF的GM-CSF分泌将使粒细胞及Mφ数目增加,有助于机体的防御反应。03TNF-α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功能TNF-α在炎症级联反应的上游启动阶段,是Th1信号通路关键的细胞因子,可以诱导胶质形成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促使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由表皮向真皮迁移。TNF-α也参与Th17信号通路,与树突状细胞和组织细胞相互作用产生IL-12和IL-23;IL-23参与初始T细胞分化成Th17细胞的过程,随后Th17细胞分泌IL-17A、IL-17F、IL-6、IL-22、IL-26和TNF-α;上调的Th22细胞增加了IL-22和TNF-α分泌,导致IL-22刺激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TNF-α的生物学功能多种多样,作用机制也比较复杂,一方面对某些类型的感染具有抵抗力,另一方面会导致病理并发症,这可能与激活的各种信号通路有关。TNF-α可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强巨噬细胞/NK细胞的杀伤能力以及刺激免疫系统来增强感染抵抗力,还可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病理作用,如移植物抗宿主排斥反应和类风湿性关节炎。TNF-α具有抗恶性细胞毒性,在动物模型中与干扰素联合使用,可治愈侵袭性非免疫原肿瘤。TNF-α还参与生理性睡眠调节。服用外源性TNF-α可诱导睡眠增加。TNF-α与跨膜TNFR相互作用,通过独特而复杂的信号通路控制细胞生存或诱导细胞凋亡。TNF-α介导激活TNFR1调节多种过程通过细胞凋亡决定细胞命运。通过NF-κB信号途径激活TNFR2会起到细胞保护重要作用。所有有核细胞都表达TNF受体。来自参考文献:Targeting TNF-α receptors for neurotherapeutics04TNF-α的应用研究TNF具有明显的肿瘤坏死作用,因而其治疗作用的研究已在许多国家开展,动物实验 的结果比较乐观, 但在临床Ⅰ期和Ⅱ期试验中,由于副作用较大给TNF的临床应用带来了阴影。下面首先介绍一下与TNF有关的疾病。(一)TNF与某些疾病的关系1、感染性休克    目前认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或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毒性休克是由于细菌内毒素刺激机体产生过量TNF-α,引起发热,心脏、肾上腺严重损害,呼吸循环衰竭、甚至引起死亡,其TNF水平与病死率正相关。其发病机理可能是TNF刺激内皮细胞,导致炎症、组织损伤和凝血。TNF也是急性肝坏死的重要因素。病毒性暴发型肝衰竭外周血细胞诱生TNF,IL-1活性提高,且与病情程度相关。目前有关TNF介导内毒素休克的机理还不很清楚。有人认为TNF能促进前凝血酶原活性物质生成,抑制内皮细胞凝血么调节蛋白的表达,改变凝血功能;还促进吞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IL-1和白三烯,导致DIC和内毒素休克。TNF抗体(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在小鼠、家兔和狒狒体内均有效地阻止致死性内毒素休克的发生。应用抗TNFMcAb治疗脓毒症和化脓性休克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抗TNF嵌合抗体治疗细菌性感染也已开始Ⅰ期临床试验。2、引起恶液质    TNF-α又称恶液素(cachectin),可诱发机体发生恶液质。其特征是肌肉和脂肪细胞衰竭(这是由于TNF使食欲减退,脂蛋白酶合成抑制所致)等。非常高浓度的TNF还可引起心脏血管的变化和代谢紊乱。3、与肥胖症中的胰岛素抗性有直接关系    大量实验证据已证实TNF-α对肥胖期间的胰岛素耐受性有重要作用。可能的机制是其参与了胰岛素的信号过程、介导胰岛素受体阻断的过程等。胰岛素抗性会带来许多病理学问题,如引发糖尿病、引发高脂症、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所以对肥胖过程中TNF-α的产生和信号研究将带来肥胖中胰岛素抗性的潜在治疗途径。然而目前尚有许多疑问有待解决:肥胖促发脂肪细胞产生TNF-α的生理成分是什么?TNF-α活动的组织基础是什么?Ser磷酸化的IRS-1抑制胰岛素受体活性的机制是什么?    鉴于上述弊端,目前许多学者在试图建立新的单独用药方案及联合治疗措施,以降低TNF用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或程度),达到最佳疗效效果。

企业动态

2023.10.27

技术文|终于将PCR一次性介绍清楚啦

分子实验难,哈喽,我又来啦,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PCR,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经历了三年疫情生活的我们,已经了解到核酸检测利用的技术就是PCR!话不多说,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到底是怎么个一回事呢?01、它是什么?PCR全称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技术,可以通过一种非常简单但是高效的方法来复制DNA,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02、它是怎么完成扩增的呢?1.高温变性变性的目的是使模板DNA双链解旋成为单链以便与引物结合。此步骤将溶液加热至94-98C并保持20-30秒,破坏两条链之间的氢键并生成单链 DNA 分子;同时也激活了DNA 聚合酶,该步骤的时间取决于所使用的聚合酶。2.低温退火退火温度取决于所用引物的Tm,一般比引物Tm低3-5C左右。该步骤将持续约 20-40 秒,当反应温度隆低到50-65C时,引物与互补的DNA单链序列形成氢键,DNA聚合酶会结合至引物-模板双链处开始DNA合成。3.中温延伸延伸时间取决于目的DNA片段的长度和DNA聚合酶的合成能力。一般而言DNA聚合酶每60秒能够合成1kb长度的DNA。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沿着5’一3’的方向合成一条与模板DNA链互补的链。延伸时的温度通常为72C。以上步骤为一个循环,此时已变成了两条DNA链,约需2~4分钟,每次循环之后DNA的量均是前一次的两倍,PCR产物的量一般是以指数速率增长的,但后期由于底物dNTP的消耗以及DNA聚合酶的失活等因素,产量会逐渐减少,受到限制。通常一次PCR反应进行30-35个循环,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03、PCR实验原理图?注:此图来自百度百科(图里面标注的①②③,对应的是扩增步骤:变性-退火-延伸)04、实验前,我需要提前准备什么?PS:DNA聚合酶一般分为普通的Taq聚合酶和高保真性聚合酶。若只是判断PCR产物是否存在特异性序列,选普通Taq聚合酶;若想要得到没有任何突变的PCR产物,需选择高保真聚合酶(以上是一般实验思维选择)。另外还需注意,进行T载体连接的时候,要了解高保真的聚合酶所得的产物是没有A末端的,因此你在T载体连接之前需要进行加A反应。或者直接选用普通的Taq聚合酶05、PCR实验步骤是什么呢?图:PCR实验流程图

企业动态

2023.10.18

化学发光所需的抗体抗原

化学发光是免疫诊断当中,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技术最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之一,其主要利用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在发光底物的激发下,发出光信号,达到对待测样本进行定量或者半定量的检测方法。其中抗原抗体是化学发光试剂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试剂的质量。在进行化学发光试剂研发,如何选择抗原抗体,其质量评价指标有哪些,本文带你了解抗体的那些事儿。什么是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一词是由Eilhardt Weidemann(1888年)首次提出的。化学发光,是指当外源性反应的振子兴奋产物松弛到其基态并发射光子时所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用简单的术语来定义:发出光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产生足够的能量(蓝光发射约300 kJ/mol,红光发射约150 kJ/mol),以诱导电子从其基态过渡到激发电子态。这种电子转换往往伴随着分子的振动和旋转变化。在有机分子中,最经常遇到的是从π键轨道到π*反键轨道(π→π*)或从非键轨道到反键轨道(n→π*)的转变。因此,电子返回基态并发射光子被称为化学发光。被激发的分子也可以通过发生化学反应、碰撞失活、内部转换或系统间交叉而失去能量。从分析的角度来看,这些辐射较少的过程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们与化学发光竞争(见下图)。当两个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有能量释放时(放热反应),这种能量有时不是表现为热,而是表现为光。这是因为能量激发了它所流入的产物分子。处于这种激发状态的分子要么放松到基态,直接发光,要么将其能量转移到第二个分子,后者成为发光体。这个过程被称为化学发光(见下图)。A+B→AB*→产物+光化学发光的原理免疫反应。抗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之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反应叫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应答包括对抗原物质的感应、反应、效应三个连续的阶段。免疫分析(immunoassay,IA)。在临床检验中,基于抗原与其配对抗体能够发生特异反应,用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检测分析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性物质。高特异性。抗原抗体的结合实质上只发生在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之间。由于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以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的高特异性是免疫学检测的基础。高亲和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其反应式为:Ag+Ab→Ag·Ab。高亲和力抗体的抗原结合点与抗原的决定簇在空间构型上非常适合,两者结合牢固,不易解离。化学发光中的抗原和抗体在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抗原和抗体是最为核心的原料,抗原和抗体的质量直接影响成品试剂的质量,抗原抗体占据原料市场45%左右的市场份额。且在化学发光领域,由于检测试剂与仪器是封闭系统,也就导致上游原料的抗原和抗体无法通用,不同的仪器对应的试剂所需要的抗原和抗体的指标要求也不尽相同。正常情况下,在抗体的质量评价中主要有以下的评价指标:抗体亲和力:抗体与抗原表位或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结合力称为抗体亲和力,体现了一个抗体分子和一个半抗原分子或抗原分子的一个决定簇起反应的能力。高亲和力抗体诊断原料并不代表高性能试剂,针对不同种类的标志物,对于亲和力的需求有一定差异。线性范围:指分析方法在给定范围内获取与样品中待测物浓度成正比的试验结果的能力,是反映分析方法检测范围和准确性的直接指标。特异性:指抗体单一性识别某种特定抗原的能力。特异性虽然不直接影响试剂整体反应性,但是却对于检测结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纯度:在体外诊断试剂制备过程中,抗体标记效率与抗体的纯度有关。通常与细胞培养工艺和抗体纯化工艺所决定。稳定性:是指在特定的储存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抗体保持其活性的能力。在抗体修饰/偶联前的稳定性是抗体真实的稳定性,修饰/偶联后的抗体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制备工艺。

企业动态

2023.09.25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之间的区别

抗体是免疫蛋白质,在宿主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等感染性病原体的防御中发挥着基本作用。这些Y型蛋白质的免疫功能是由其结合抗原的能力决定的,抗原是由细胞释放的或在细胞上发现的刺激免疫反应的分子。除了在宿主免疫中的作用,抗体在研究和治疗方面也被证明是有价值的。两种类型的抗体,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检测或量化目标抗原的不同方法,主要是由于特异性和亲和力的不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更详细地描述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并考虑每种类型如何用于各种应用。什么是多克隆抗体?而多克隆抗体通常是从动物血清中获得抗体,由于可以受到多种抗原刺激而可与多种抗原表位进行结合,所以为多克隆抗体,简单来说,多克隆抗体属于多种单克隆抗体的混合物,但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较低。如何产生用于研究的多克隆抗体?为了产生适合研究目的的多克隆抗体,首先必须给实验室动物注射刺激免疫反应的肽、蛋白质、分子或整个细胞。一旦宿主的免疫系统产生了针对注射抗原的抗体,就必须从动物的抗血清中收集和纯化这些抗体。从动物血清中纯化多克隆抗体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免疫后应用抗原包被磁珠、沉淀或色谱法在这种基于亲和力的纯化方法减少了最终多克隆群体中的非特异性抗体后,这些抗体就可以用于基于检测的方法,如西方印迹法、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指通过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通过融合的方式获得,属于单一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原表位抗体,由于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较高,常被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抗肿瘤。如何产生用于研究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产生包括将免疫小鼠的分离脾脏细胞与永生化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根据目标抗原的特异性和反应性对产生的杂交瘤的克隆进行筛选和选择。由于单克隆抗体对单一表位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它们可以证明对研究科学家和临床医生都是有用的。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之间的区别属性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抗体群体同质性异质性结合特异性识别目标抗原上的单一表位识别目标抗原上的多个表位灵敏度蛋白质定量方面灵敏度高对低数量的蛋白质有较高的灵敏度交叉反应特异性高,交叉反应低存在生物物理多样性,交叉反应高生产成本昂贵低廉来源受刺激的B细胞的单系:交杂瘤受刺激的B细胞的多个系别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优缺点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1.不朽的供应:一旦创建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就可以产生无限量的高度特异性抗体。2.高度特异:mAb在测定中用作一级抗体或用于检测组织中的抗原是非常理想的选择。3.重现性高:单克隆抗体产生较低背景染色和批次变化,并且具有低交叉反应性。因此,它们提供可重复的结果并确保亲和纯化的效率。单克隆抗体的缺点 1.特异性过高,以致于无法进行跨物种的检测。2.与多克隆抗体相比,更易受化学处理造成的抗原表位丢失的影响。多克隆抗体的优点 1.高亲和力:由于抗体的结合点多于一个表位,多克隆抗体可以帮助扩增具有低表达水平的靶蛋白的信号。这使得这些抗体成为免疫沉淀和染色质免疫沉淀的理想选择。2.容忍轻微的变化:多克隆相对单克隆抗体来说,对于抗原变化(轻度变性,多态性,糖基化的异质性)较不敏感。3.更强的检测信号:多个表位通常提供更强大的信号,更加容易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缺点1.易产生批次间差异。2.产生大量非特异性抗体,可能会在某些应用中产生背景信号。3.由于具有多个表位,检测免疫原序列的交叉反应性非常重要。4.不适用于探测抗原的特定结构域,因为抗血清通常会识别多个结构域。

企业动态

2023.09.13

细胞百科之神经元细胞

神经元细胞英文名称:neuron分类:突起分为树突和轴构成:复层扁平上皮研究史:19世纪初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神经元细胞指有突起的细胞 ,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细胞体位于脑、脊髓和神经节中,细胞突起可延伸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细胞体是细胞含核的部分,其形状大小有很大差别,直径约4~120微米。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少,核仁明显。细胞质内有斑块状的核外染色质(旧称尼尔小体),还有许多神经元纤维。细胞突起是由细胞体延伸出来的细长部分,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可以有一或多个树突,可以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传入细胞体。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可以把兴奋从胞体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如肌肉或腺体。中文名称神经元细胞英文名称neuron分类突起分为树突和轴构成复层扁平上皮研究史19世纪初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什么是神经元细胞神经元即神经元细胞(neuron),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组成,具有联络和整合输入信息并传出信息的作用。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短而分枝多,直接由细胞体扩张突出,形成树枝状,其作用是接受其他神经元轴突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轴突长而分枝少,为粗细均匀的细长突起,常起于轴丘 [2] ,其作用是接受外来刺激,再由细胞体传出。轴突除分出侧枝外,其末端形成树枝样的神经末梢。末梢分布于某些组织器官内,形成各种神经末梢装置。感觉神经末梢形成各种感受器;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骨骼肌肉,形成Sport ultimate。神经元细胞说明人的大脑不同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因为出生后,它还没有发育完全。它会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或几年中,随着他的经历和外界刺激,继续发育。出生时人会有数以千亿计的脑细胞,当他们链接起来(也就是形成树突),才可以传导信息。如果这些神经元没有被链接,是会渐渐消失的。所以,大脑的生长,大部分原因是树突数量和密度增加的结果。树突在大脑中是负责接受信息的角色,从出生到4岁前,树突的密集程度明显加大,树突越多说明接受信息的能力越强,人也就越聪明。神经元细胞结构神经元的胞体(soma)在于脑和脊髓的灰质及神经节内,其形态各异,常见的形态为星形、锥体形、梨形和圆球形状等。胞体大小不一,直径在5~150μm之间。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胞体的结构与一般细胞相似,有核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1)细胞膜胞体的胞膜和突起表面的膜,是连续完整的细胞膜。除突触部位的胞膜有特优的结构外,大部分胞膜为单位膜结构。神经细胞膜的特点是一个敏感而易兴奋的膜。在膜上有各种受体(receptor)和离子通道(ionic chanel),二者各由不同的膜蛋白所构成。形成突触部分的细胞膜增厚。膜上受体可与相应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结合。当受体与乙酰胆碱递质或γ-aminobutyric acid transmitter结合时,膜的离子通透性及膜内外电位差发生改变,胞膜产生相应的生理活动:兴奋或抑制。2)细胞核多位于神经细胞体中央,大而圆,异染色质少,多位于核膜内侧,常染色质多,散在于核的中部,故着色浅,核仁1~2个,大而明显。细胞变性时,核多移向周边而偏位。3)细胞质位于核的周围,又称核周体(perikaryon)其中含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滑面内质网,丰富的线粒体、尼氏体及神经原纤维,还含有溶酶体、脂褐素等结构。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元,胞质内还含有分泌颗粒,如位于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a.尼氏体(Nissl body)尼氏体又称嗜染质(chromophil substance),是胞质内的一种嗜碱性物质,在一般染色中岛被碱性染料所染色,多呈斑块状或颗粒状。它分布在核周体和树突内,而轴突起始段的轴丘和轴突内均无。依神经元的类型和不同生理状态,尼氏体的数量、形状和分布也有所差别。典型的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尼氏体数量最多,呈斑块状,分散于神经原纤维之间,有如虎皮样花斑,故又称虎斑小体(tigroid body)。而在脊神经节神经元的胞质内,尼氏体呈颗粒状,散在分布。 电镜下,尼氏体是由许多发达的平行排列前粗面内质网及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神经活动所儒的大量蛋白质主要在尼氏体合成,再流向核内、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当神经元损伤或中毒时,均能引起尼氏体减少,乃至消失。若损伤恢复除去有害因素后,尼氏体又可恢复。因此,尼氏体的形态结构可作为判定神经元功能状态的一种标志。b.神经原纤维(neurofibril)在神经细胞质内,存在着直径约为2~3μm的丝状纤维结构,在银染的切片体本可清晰地显示出呈棕黑色的丝状结构,此即为神经原纤维,在核周体内交织成网,并向树突和轴突延伸,可达到突起的未消部位。在电镜下观察,神经原纤维是由神经丝甜神经微管集聚成束所构成。神经丝(neurofilament)或称神经细丝,是直径约为10nm细长的管状结构,是中间丝的一种,但与 其他细胞内的中间丝有所不同。在电镜高倍放大观察。可见神经细丝是极微细的管状结构,中间透明为管腔,管壁厚为3nm,其长度特长,多集聚成束。分散在胞质内,也延伸到神经元的突起中。神经丝的生理功能是参与神经元内的代谢产物和离子运输流动的通路。神经微管(neurotubule)是直径约25nm的细而长的圆形细管,管壁厚为5nm,可延伸到神经元的突起中,在胞质内与神经丝配列成束,交织成网。其生理功能主要参与胞质内的物质转运活动,接近微管表面的各种物质流速最大,微管的表面有动力蛋白(dynein),它本身具有ATP酶的作用,在ATP存在状态下,可使微管滑动,从而使微管具有运输功能。此外,还有较短而分散的微丝。微丝(microfilament)是最细的丝状结构,直径约5nm,长短不等,集聚成束,交织成网,广泛的分布在神经元的胞质和突起内,其主要功能具有收缩作用,适应神经元生理活动的形态改变。神经丝、微管、微丝,这三种纤维,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cytoskeleton),参与物质运输,在光镜下所显示仅是神经丝和神经微管形成的神经原纤维。 其生理功能主要参与胞质内的物质转运活动,接近微管表面的各种物质流速最大,微管的表面有动力蛋白(dynein),它本身具有ATP酶的作用,在ATP存在状态下,可使微管滑动,从而使微管具有运输功能。此外,还有较短而分散的微丝。微丝(microfilament)是最细的丝状结构,直径约5nm,长短不等,集聚成束,交织成网,广泛的分布在神经元的胞质和突起内,其主要功能具有收缩作用,适应神经元生理活动的形态改变。神经丝、微管、微丝,这三种纤维,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cytoskeleton),参与物质运输,在光镜下所显示仅是神经丝和神经微管形成的神经原纤维。c.脂褐素(lipofuscin)常位于大型神经无核周体的一侧,呈棕黄色颗粒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经电镜和组织化学证实为次级溶酶体形成的残余体(residual body), 其内容物为溶酶体消化时残留的物质,多为异物、脂滴或退变的细胞器。 某些神经元,如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分泌神经元(secretoryneuron),脑体内含直径100~300nm的分泌颗粒,颗粒内含肽类激素(如加压素、催产素等)。神经元细胞组成结构神经元的突起是神经元胞体的延伸部分,由于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树突(dendrite)是从胞体发出的一至多个突起,呈放射状。胞体起始部分较粗,经反复分支而变细,形如树枝状。树突的结构与脑体相似,胞质内含有尼氏体,线粒体和平行排列的神经原纤维等,但无高尔基复合体。在特殊银染标本上,树突表面可见许多棘状突起,长约0.5~1.0μm,粗约0.5~2.0μm,称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是形成突触的部位。一般电镜下,树突棘内含有数个扁平的囊泡称棘器(spine apparatus)。树突的分支和树突棘可扩大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树突具有接受刺激并将冲动传入细胞体的功能。轴突轴突(axon)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胞体发出轴突的细胞 质部位多呈贺锥形,称轴丘(axon hillock),其中没有尼氏体,主要有神经原纤维分布。轴突自胞体伸出后,开始的一段,称为起始段(initial segment),长约 15~25μm,通常较树突细,粗细均一,表面光滑,分支较少,无髓鞘包卷。离开胞体一定距离后,有髓鞘包卷,即为有髓神经纤维。轴突末端多呈纤细分支称轴突终未(axon terminal),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接触。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axolemma),轴突内的胞质称轴质(axoplasm)或轴浆。轴质内有许多与轴突长袖平行的神经原纤维和细长的线粒体,但无尼氏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因此,轴突内不能合成蛋白质。轴突成分代谢更新以及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均在胞体内合成,通过轴突内微管、神经丝流向轴突末端。 神经元树突的末端可以接受其他神经传来的信号,并把信号传给神经元,因此是传入神经的末梢。而轴突的分枝可以把神经传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因此是传出神经的末梢。 电镜下,从轴丘到轴突全长可见有许多纵向平行排列的神经丝和神经微管,以及连续纵行的长管状的滑面内质网和一些多泡体等。在高倍电镜下,还可见在神经丝、神经微管之间均有极微细纤维网络连接,这种横向连接的极细纤维称为微小梁(microtrabecula)起支持作用。轴突末端还有突触小泡。轴突运输(axonal transport)(神经元的胞体和轴突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神经元代谢活动的物质多在胞体形成,神经元的整体生理活动物质代谢是由轴浆不断流动所实现。 研究证明:神经元胞质自胞体向轴突远端流动,同时从轴突远端也向胞体流动。这种方向不同、快慢不一的轴质双向流动称为轴突运输。从胞体向轴突远端的运输,由于运输方向与轴质流动的方向一致故称为倾向运输(antrograde transport),这种运输有快慢之分:快速运输,其速度为每天200~500mm,是将神经元胞体合成的神经递质的各类小泡和有关的酶类等经长管状的滑面内质网和沿微管表面流向轴突末端,待神经冲动时释放。慢速运输也称轴质流动(axoplasmic flow),其速度为每天1~4mm,主要是将神经元胞体合成的蛋白质,不断地向轴突末端流动,以更新轴质的基质、神经丝以及微管等结构蛋白质。逆向运输(retrograde transport)是轴突末端代谢产物和轴突末端通过人胞作用摄取的蛋白质、神经营养因子以及一些小分子物质等由轴突末端运向胞体,运输方向与轴质流动相反,故称为逆向运输,速度为每天l~4mm,这种运输主要是由多泡体实现。多泡体是一个大泡内含许多小泡,小泡内分别含有代谢产物或摄入的神经营养因子。代谢产物被逆向运输至胞体后,经溶酶体的作用,可分解消化更新,神经营养因子到胞体后,可促进神经元的代谢和调节神经元的生理功能。不论是顺向或逆向运输,均由线粒体提供ATP供能所实现。在某种原因而感染时,有些病毒或毒素由逆向运输,转动到神经元的脑体内而致病。轴突运输是神经元内各种细胞器生理功能的重要体现。 轴突的主要功能是将神经冲动由胞体传至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轴突传导神经冲动的起始部位,是在轴突的起始段,沿轴膜进行传导。神经元细胞分类(一)根据细胞体发出突起的多少,从形态上可以把神经元分为3类1.假单极神经元胞体近似圆形,发出一个突起,在离胞体不远处分成两支,一支树突分布到皮肤、肌肉或内脏,另一支轴突进入脊髓或脑。2.双极神经元胞体近似梭形,有一个树突和一个轴突,分布在视网膜和前庭神经节。3.多极神经元胞体呈多边形,有一个轴突和许多树突,分布最广,脑和脊髓灰质的神经元一般是这类。(二)根据神经元的机能分类1.感觉(传入)神经元接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到中枢神经。神经元的末梢,有的呈游离状,有的分化出专门接受特定刺激的细胞或组织。分布于全身。在反射弧中,一般与中间神经元连接。在最简单的反射弧中,如维持骨骼肌紧张性的肌牵张反射,也可直接在中枢内与传出神经元相突触。一般来说,传入神经元的神经纤维,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与其它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以辐散为主,即通过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可引起许多神经元同时兴奋或抑制,以扩大影响范围。2.运动(传出)神经元神经冲动由胞体经轴突传至末梢,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分布到骨骼肌组成运动终板;分布到内脏平滑肌和腺上皮时,包绕肌纤维或穿行于腺细胞之间。在反射弧中,一般与中间神经元联系的方式为聚合式,即许多传入神经元和同一个神经元构成突触,使许多不同来源的冲动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同一个神经元。即为中枢的整合作用,使反应更精确、协调。3.联络(中间)神经元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再将冲动传递到另一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分布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内。它是三类神经元中数量最多的。其排列方式很复杂,有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等。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接触点是突触。复杂的反射活动是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互相借突触连接而成的神经元链。在反射中涉及的中间神经元越多,引起的反射活动越复杂。人类大脑皮质的思维活动就是通过大量中间神经元的极其复杂的反射活动。中间神经元的复杂联系,是神经系统高度复杂化的结构基础。(三)按神经元轴突的长短可分为高尔基(Gol-gi)Ⅰ型细胞和高尔基Ⅱ型细胞两种类型。

参数原理

2023.07.28

细胞学堂 | 293细胞系家族谱系大揭秘

HEK293细胞的起源HEK293细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3年,当时荷兰莱顿大学的Alex Van Der Eb博士和Frank Graham博士在研究人类腺病毒(Adenovirus)时培养了这种细胞,细胞命名中的数字可以追溯到他的第293次实验产生的原始细胞克隆这一事实。通过腺病毒5(Ad5 DNA)进行了转染,由于存在Ad5 E1A/B基因,使其细胞周期以及细胞表型、核型等发生了改变,获得永生化特性,在生产腺病毒载体和腺相关病毒载体、生产蛋白、疫苗、抗癌试剂以及细胞生物学研究上广泛应用。HEK293细胞系的特点和用途目前为止,HEK293细胞有多种衍生细胞系,每种细胞系的特点不尽相同,用途也存在着差异。今天小普给大家介绍下有关293T、293F、293H和293S四大分支细胞的特点及用途。                                                                        HEK293细胞系及其衍生/历史的示意图 HEK293T它是HEK293细胞系的亚克隆,经过修饰表达SV40 T抗原,其表达的SV40T抗原可以实现外源表达载体的扩增,最终增加目的基因表达,常用于慢病毒、逆转录病毒及腺病毒的包装。HEK293H来自表达E1A腺病毒基因的HEK293细胞,粘附性较强,常用于噬菌斑检测实验和重组蛋白的表达和生产。在293H细胞中插入EBNA-1基因可得到293E,该基因含有EBV复制起点(oriP)的重组表达载体,能够在H293E细胞中复制,显著提高蛋白的表达;293-6E细胞是在293-H细胞表达截断的EBNA1,其能够在无血清培养体系中进行蛋白表达及病毒载体的生产。HEK293F由HEK293细胞系衍生的一个可以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快速增长的细胞系,可以高效表达蛋白。由293F细胞导入pCMVSPORT6TAg.Neo质粒可获得293FT,可以用于生产慢病毒载体和基因编辑等领域。293FTM细胞是由Flp-InTM T-RExTM 293细胞导入单嗜性(ecotropic)报告质粒和MAPPIT (mammalian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trap) 报告质粒获得,常用于蛋白互作筛选。HEK293S用逐渐适应性培养的方法,将细胞驯化成能够悬浮培养且耐受低Ca2+培养的细胞系,即293S细胞。293S细胞用甲烷磺酸诱变和蓖麻毒素选择修饰,再转染pcDNA6/TR质粒,得到293SG细胞,常用于同源的N-糖基化蛋白的表达。此外,该细胞系中具有四环素表达抑制基因,也可用于四环素诱导的蛋白表达研究。;用pcDNA3.1-zeo-STendoT质粒对293SG细胞进行转化,得到293SGGD细胞,用于糖基化工程研究中。HEK293细胞的应用HEK293细胞在一些研究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概述如下:受体信号HEK293可用于离子通道和细胞膜受体的异源表达,通常用来研究与疾病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癌症研究HEK293细胞具有致瘤性,常用于癌症研究。适用于测试分析癌症治疗效果。蛋白质生产HEK293细胞可大量产生重组蛋白,可用于开发生产疫苗和生物治疗性蛋白。基因表达实验HEK293细胞常用于转染,检测表达基因或蛋白,更好的研究基因表达和功能,蛋白质功能以及基因突变等。 参考文献1. Hu J, Han J, Li H, et al. 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 Cells: A Vehicle for Bio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Structural Biology, and Electrophysiology. Cells Tissues Organs. 2018;205(1):1-8. doi:10.1159/0004855012. Stepanenko AA, Dmitrenko VV. HEK293 in cell biology and cancer research: phenotype, karyotype, tumorigenicity, and stress-induced genome-phenotype evolution. Gene. 2015;569(2):182-190. doi:10.1016/j.gene.2015.05.0653. Lin YC, Boone M, Meuris L, et al. Genome dynamics of the 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 lineage in response to cell biology manipulations. Nat Commun. 2014;5:4767. Published 2014 Sep 3. doi:10.1038/ncomms5767

参数原理

2023.07.04

科技未来 康朗双十一年终福利来袭!

   双十一年终福利来袭!!!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月里,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新的困难,新的挑战,同时也承受着各种压力,深知任重而道远,直面困难,全力以赴,本月计划突破设计的限制,突破自我,打破原有的设计思路。                                             康朗生物带着十一福利来袭!活动一:细胞系列表售价1280元(干冰另算)产品名称货号价格A375细胞KL-2160H$1480A549细胞KL00231300OCM1A细胞KL03042000MUM2B 细胞KL-1969H1800TU212细胞KL-1782H1700RAW264.7细胞KL-2247M1500NCM460细胞KL-2163H2060C2C12细胞KL-2318M1300SK-BR-3细胞KL03051500HMEC-1细胞KL-2194H2000LO2细胞KL02291000LA795细胞KL-2294M1480MIN6细胞KL-2224M1600VCAP细胞KL-1787H1700LX-2细胞KL-1816H1500MV4-11细胞KL02631700HeLa细胞KL-1774H1300MDA-MB-231细胞KL-1987H1500CHL细胞KL-2230M1300hTERT-HPNE细胞KL01642300LNcap clone FGC细胞KL-2180H1650BV2细胞KL-2316M1480Eca-109细胞KL-2073H1480MOLT-4细胞KL-1965H1480SH-SY5Y细胞KL-1927H148095-D细胞KL-1776H1200SW48细胞KL-2187H1780MDBK细胞KL-2254C1480HFF-1细胞KL01541500MCF10A细胞KL-2191H1480Bend.3细胞KL-2313M1500SiHa细胞KL03521350MG63细胞KL-1998H1480563-7细胞KL-2155H1480U87MG细胞KL-1871H1600PT-K75细胞KL-2260C1480DC2.4细胞KL-2238M1800HGF细胞KL-2041H2560BJ细胞KL-2130H2000GCIY细胞KL01211800PANC02细胞KL03151800HMC3细胞KL01832500HEPG2细胞KL01481500HACAT细胞KL-2088H1480Sup-b15细胞KL-2170H3000MHCC-97H细胞KL02481600CTLL-2细胞KL-2237M1600MLE-12细胞KL00021800U-937细胞KL-1786H1480HuH-7细胞KL01881500CHO细胞KL-2231M1200GC-1 spg细胞KL-2283M1700293T细胞KL-2153H1480DU145细胞KL-2105H1480GES-1细胞KL-1828H1800H22细胞KL01241200GL261 细胞KL-2303M1850活动二:买一支50ul抗体送100元红包/京东卡活动三   精品系列产品列表  买二送一产品名称货号价格FlaPure Plant DNA Extraction Kit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KL10069XH¥600FlaPure Animal DNA Extraction Kit动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KL17105DK¥450 Unizol Total RNA Extraction Reagent 总RNA提取试剂KL1002l¥518FlaPure Plant Total RNA Extraction Kit 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KL1025RK¥1152FlaPure Animal Tissue Total RNA Extraction Kit 动物组织/细胞总RNA提取试剂盒(双柱型)KL1026RK¥1062DNA凝胶回收试剂盒KL17106DK¥380高纯度质粒DNA小量提取试剂盒KL12501ZK¥380无内毒素质粒大量提取试剂盒KL12502ZK¥998FlaPure Nucleic Degradation Solutions 核酸清洁剂KL190846¥5001.1×S4 Fidelity PCR MixKL12600PMX¥3751.1×S4 Fidelity PCR Mix(dye-)KL12601PMX¥3752×GS Taq PCR MixKL12602PMX¥2002×GS Taq Master MixKL12603PMX¥2002×GS Antitaq PCR MixKL12604PMX¥600Triumfi Mouse Tissue Direct PCR KitKL12700PK¥1299Triumfi Plant Direct PCR KitKL12701PK¥1299Uniclone One Step Seamless Cloning KitKL12800CK¥1280UnionScript First-strand cDNA Synthesis Mix for qPCR(with dsDNase)KL12900QPM¥1890UnionScript First-strand cDNA Synthesis Mix for qPCRKL12901QPM¥1500GS AntiQ qPCR SYBR Green Master MixKL13000QMX¥1200

企业动态

2022.11.16

细胞因子的功能是什么?

细胞因子是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剂诱导多种细胞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具有调节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血细胞生成、细胞生长以及损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或内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协同性等多种生理特性,形成了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参与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种类不同分类  细胞因子  1、淋巴因子(lymphokine) 于命名,主要由淋巴细胞产生,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重要的淋巴因子有IL-2、IL-3、IL-4、IL-5、IL-6、IL-9、IL-10、IL-12、IL-13、IL-14、IFN-γ、TNF-β、GM-CSF和神经白细胞素等。  2、单核因子(monokine) 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如IL-1、IL-6、IL-8、TNF-α、G-CSF和M-CSF等。  3、非淋巴细胞、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主要由骨髓和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产生,如EPO、IL-7、IL-11、SCF、内皮细胞源性IL-8和IFN-β等。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系统细胞释放,来产生免疫反应。例如,当白细胞接触到病原体时,会立即释放细胞因子,激活其他白细胞攻击外来入侵者。根据功能的不同,细胞因子可分为不同类型,包括趋化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等。它们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共同作用或相互对抗,但最终细胞因子的作用是帮助调节免疫反应。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及其功能。趋化因子及其功能趋化因子是一系列小分子量(8-10kDa)的分泌蛋白,其主要作用是在稳态和病理条件下招募白细胞亚群。目前,已发现的趋化因子有50多种。趋化因子分子中通常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这些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形成特殊的三级结构。根据前两个C之间是否有其他氨基酸插入分子氨基酸(N-端)附近,可分为4个亚类。CXC(插入1个氨基酸残基,又称ɑ子集);CC(未插入其他氨基酸残基,又称β子集);CX3C(插入3个其他氨基酸,又称γ子集);C(N-末端只有一个C,又称δ子集)。四种子集的来源和功能都是不同的(如表1所示)。表1. 趋化因子的起源和功能干扰素及其功能干扰素又称IFN,是一种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和DC细胞等,在病毒防御、肿瘤抑制和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根据不同干扰素传递信号的受体不同,一般将干扰素分为三大类:I型干扰素、II型干扰素和III型干扰素(如表2所示)。表2. 干扰素的起源和功能 白细胞介素及其功能白细胞介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和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的成员很丰富,分别为IL-1~IL-38。白细胞介素受体可分为I型、II型和其他型。其中II型白细胞介素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10、20、22、28受体,其他型包括白细胞介素-1、8受体,其余为I型白细胞介素受体。如表3,我们列出了所有白细胞介素的受体、来源和功能。表3. 白细胞介素的起源和功能 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功能肿瘤坏死因子,简称TNF或TNFɑ,是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坏死(死亡)的多种蛋白质之一,具有广泛的促炎作用。TNF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对脂质代谢、凝血、胰岛素抵抗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都有影响。广义上,TNF超家族指能引起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的超家族。根据序列、功能和结构上的相似性,已经有19种蛋白质被确定为TNF家族的一部分。除EDA1和EDA2外,TNF超家族的十七个成员如表4所示。表4. TNF家族的起源和功能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功能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s,CSFs)是一种糖蛋白,能与造血干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然后促进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等粒细胞)的产生,以应对感染。在表4中,我们列出了几种常见CSF的来源和功能。表5. CSF的起源和功能CSF的起源和功能(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企业动态

2022.06.24

了解细胞因子重要家族:IL-10

细胞因子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泌的小分子量的蛋白质,主要在激活后,通过匹配的跨膜受体影响细胞活性或功能。细胞因子在受体介导下,诱导一系列细胞调控,会引起细胞基因表达模式、细胞骨架组织或分泌小泡的改变或释放。细胞因子在细胞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多细胞生物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细胞因子白介素IL-10家族通过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增强天然免疫,促进组织修复机制,在感染和炎症过程中发挥维持组织稳态的重要作用。虽然已经有许多临床前模型、生物学研究数据,但是还没有IL-10家族因子用于临床治疗。本文我们将总结这个家族的生物学研究进展,以便对其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研究提供支持。01IL-10家族生物学基础IL-10家族 IL-10家族由IL-10、IL-19、IL-20、IL-22、IL-24和IL-26组成。其中IL-22和IL-26定位于第12号染色体,其他定位于第1号染色体。这些细胞因子尽管与IL-10同源,但功能各不相同。IL-10:一种公认的介导免疫抑制的细胞因子,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发挥效应,可抑制Thl细胞应答及其细胞因子合成,抑制Mqo的抗原提呈功能及其细胞因子合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及抗体产生。IL-10家族基本结构IL-10家族细胞因子主要根据其结构相似性、共同的受体用途和下游信号而被归类为一类细胞因子。所有IL-10家族细胞因子均由6个a-螺旋(A-F)和连接环组成,四个螺旋被压缩成典型的左手四螺旋束,这是所有螺旋细胞因子的特征。所有这些细胞因子都与Ⅱ类细胞因子受体结合,与Ⅰ类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的不同之处在于细胞外区域缺乏典型的Trp-Ser-X Trp-Ser基序,以及某些半胱氨酸残基的排列。因此,α链不仅决定配体特异性,而且决定靶特异性,因为它们在细胞上的表达受到限制。此外,配体和受体复合物的结合需要一个两步的过程,即细胞因子首先与高亲和力的α链结合,随后的二元配合物的形成导致配体与β链结合的亲和力显著增加,从而促进了触发细胞下游信号级联的三元复合物的形成。02IL-10家族受体IL-10家族成员的多效性由特定的细胞表面受体复合物介导,每个复合物由R1链和R2链组成,有四个R1:IL-10R1、IL-20R1、IL-22R1和IL-28R1(IFNLR1),两个R2链:IL-10R2和IL-20R2。IL10受体由IL-10R1和IL-10R2组成。虽然IL-10R1对IL-10受体复合物具有特异性,但如前所述,IL-10R2也是其他配体受体复合物的一部分:IL-22、IL-26、IL-28a、IL-28b和IL-29。IL-10对IL-10R复合物的亲和力(50-250μm)明显高于对分离的IL-10R1的亲和力(500-620μm)。IL19、IL20和IL24通过由IL20-R1和IL20-R2组成的Ⅰ型受体复合物发挥作用。IL-20和IL-24还可以通过一种受体复合物起作用,这种受体复合物被称为Ⅱ型受体复合物,由IL-22R1和IL-20R2组成。IL-28和IL-29通过IL-10R2和IL-28R1组成的复合物发挥作用。IL-10家族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来自网络)03IL-10家族信号通路及功能所有IL10家族细胞因子的主要下游信号转导由Jak激酶Stat转录因子途径的激活介导。Jak1和Tyk2优先被所有家庭成员使用。虽然STAT 3是介导IL-10家族成员诱导的靶基因下游转录的不可缺少的Stat分子,但在某些细胞中,STAT 1和STAT 5的激活也是通过刺激IL-10和IL-22而被报道的。由于STAT 3不仅对IL-10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且对IL-6、IL-11、IL-21、IL-2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其他信号通路的细胞背景和协同作用将决定STAT 3诱导信号的结果。除了jak-Stat通路,IL-10家族成员还可以激活其他一些下游分子。IL-10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和抗原提呈细胞(APCs)等功能,对髓系细胞产生主要抑制作用;IL-10对记忆Th17和Th2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促进Foxp 3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存活和作用。IL-10通路的信号受损与炎症性肠病(IBD)等炎症性疾病有关,感染时常伴有免疫病理改变;相反,IL-10的高表达或失调可能导致慢性感染;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IL-10具有免疫刺激功能-例如肥大细胞、B细胞和T细胞。IL-20亚家族细胞因子在许多人类疾病中被上调,如银屑病和类风湿关节炎(RA)。它们促进下游炎症反应,特别是当与其他细胞因子(如IL-17和IFN-g)协同作用时,并参与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另一方面,这些细胞因子,特别是IL-22,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和伤口愈合,从而为组织损伤相关疾病提供治疗潜力。IL-22是这组细胞因子中对宿主防御和炎症疾病的调节和功能研究较好的细胞因子。IL-10家族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来自网络)04IL-10家族调控IL-10几乎由所有白细胞产生,包括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B细胞,IL-19和IL-20主要由髓系细胞产生,而IL-22主要由T细胞亚群和第3组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分泌,髓细胞和Th2细胞都是IL-24的细胞来源。因此,了解它们的调控对于揭示它们的致病作用和制定特定目标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在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髓系细胞中,IL-10的产生主要受多种模式识别受体(PRRs)下游信号的驱动,包括Toll like受体(TLR)配体和促炎细胞因子。CD40、Dectin-1、DC-SIGN等共刺激受体通路可协同TLR通路调控IL-10的产生。多层信号通过MAP激酶(MAPK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通路、蛋白激酶MSK 1和2、PI3K和AKT通路、NF-kB通路;CREB和ATF1在髓系细胞的IL-10基因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近年来,肝螺杆菌产生的一种多糖在巨噬细胞中诱导了特异性的抗炎和修复程序,包括通过激活TLR2-MSK-CREB途径产生IL 10。

企业动态

2022.06.24

IL-2:具有免疫刺激和调节的多效细胞因子

IL-2是一种多面细胞因子,根据细胞类型和状态,可促进细胞增殖、存活和死亡。例如,当抗原和IL-2丰富时,IL-2仅在激活的T细胞中促进细胞死亡。IL-2的可用性明显影响这一过程。IL-2通过硫酸肝素滞留在血管中,具有生物活性的IL-2通过肝素酶从血管组织释放出来。二聚体IL-2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快速死亡暗示细胞死亡是由细胞膜通透性破坏和随后的坏死介导的。IL-2对免疫系统和非免疫系统[1]的细胞稳态机制有直接和广泛的影响。1.IL-2生物背景 IL-2是第yi个被克隆的细胞白介素因子,也是首ge被批准用于肿瘤治疗的因子,早期被命名为T细胞生长因子(TCGF),属于Ⅰ型细胞因子家族成员。IL-2主要由CD4+ T细胞产生。IL2基因表达的调控涉及多种转录因子,包括活化T细胞家族成员的核因子(NFAT)、激活蛋白1(AP-1)、核因子Κb(NF-κB)、八聚体结合蛋白1(POU2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A1)、FOXP3蛋白。IL-2主要激活三种信号通路:JAK-STAT、ERK和PI3K。Maigan A Hulme, et al. Diabetes2.IL-2受体IL-2受体是由α、β、γ三条链组成的异聚体,即IL-2R由IL-2Rα(CD25)、IL-2Rβ(CD122)、IL-2Rγ(CD132)组成。其中β/γ为下游信号通路激活所必需,α则主要促进二者结合。当IL-2受体α亚基(IL-2RA)单独存在时,其与IL-2的亲和力只有完整的IL-2受体的百分之一,因此IL-2R分为高、中、低亲和力受体。Rosanne Spolski et al. Nat Rev ImmunolIL2RA在Treg细胞表达。TCR或IL-2刺激T细胞后,IL2RA转录增强。其它细胞因子也能诱导其转录,如IL-7、IL-12、IL-15、TNF和TGF-β。IL2RB和IL2RG在多种细胞表达,如静息T细胞、CD8+ 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某些其他细胞类型。IL2RB转录受多种转录因子控制,包括ETS1、GABP、SP1、EGR1和EWS-WT1。关于IL2RG的信息有限,IL2RG启动子包含多个ETS结合位点,它们在体外与GABP和ELF1相互作用,因此可能调节启动子活性。3.IL-2生物学活性 1.刺激T细胞生长各种刺激物活化的T细胞一般不能在体外培养中长期存活,加入IL-2则能其长期持续增殖,因此IL-2曾被命名为T细胞生长因子(T cell growth factor,TCGF)。静止的T细胞表面不表达IL-2R,对IL-2没有反应;受丝裂原或其它刺激活化后T细胞才能表达IL-2R,成为IL-2的靶细胞;而IL-2又可诱导靶细胞增加IL-2R的表达。在活体内,IL-2对CD4+T细胞的作用是通过自分泌途径实现的,因为活化的CD4+T细胞能够产生大量的IL-2;而CD8+T细胞则通过旁分泌途径来维持细胞的生长。IL-2R在T细胞上的表达是一过性的,一般在活化后2~3天达到高峰,6~10天左右消失。随着IL-2R的消失,T细胞即失去对IL-2的反应能力。因此若要维持正常T细胞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不断地用丝裂原或其它刺激物去刺激T细胞,以维持IL-2R的表达。2.诱导细胞毒作用①接受了预刺激信号的CD8+T细胞可以受IL-2的作用活化为CTL,发挥细胞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CD4+T细胞也可受IL-2的诱导而具有杀伤作用。②NK细胞是唯yi正常情况下表达IL-2R的淋巴样细胞,因此始终对IL-2保持反应性。然而静止的NK细胞上只表达IL-2R的β链和γ链,对IL-2的亲和力低,只能对高浓度的IL-2发生反应。一旦NK细胞活化,就表达IL-2R的α链,成为高亲和力的受体;大剂量的IL-2诱导的LAK活性主要NK细胞。③使T细胞作NK细胞产生IFNγ、TNFβ和TGFβ等因子,促进非特异性细胞毒素;还可诱导产生某些B细胞生长因子以及造血生长因子等,从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作用。3.对B细胞的作用IL-2对B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活化的或恶变的B细胞表面表达高亲和力IL-2R,但是密度较低;较高密度的IL-2可诱导B细胞生长繁殖,促进抗体分泌,并诱使B细胞由分泌IGM向着分泌IGG2转换。 4.对巨噬细胞的作用人类单核-巨噬细胞表面在正常时兴有少量IL-2Rβ链的表达,但是受到IL-2、IFNγ或其它活化因子作用后,可表达高亲和力IL-2R。单核-巨噬细胞受到IL-2的持续作用后,其抗原递呈能力、杀菌力、细胞毒性均明显增强,分泌某些细胞因子的能力也得到加强。4.IL-2相关细胞因子 IL-2Rγ被证明不仅是IL-2的受体成分,也是IL-4、IL-7、IL-9、IL-15和IL-21的受体成分,因此现在被称为共同的细胞因子受体γ链(γc)。IL-4是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刺激活化B细胞和T细胞增殖、CD4+ T细胞分化成Th2细胞的功能,在调节体液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IL-7通过γc受体亚单位对T细胞的存活、增殖和稳态产生影响。IL-7表达升高导致T细胞增殖和多样性增加。IL-7也在B细胞发育中发挥作用。IL-9具有多种功能,能够诱导多种免疫细胞亚群的增殖、分化和效应功能,在免疫反应和癌症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IL-9由多种细胞产生,如肥大细胞、NKT细胞、Th2、Th17、Treg、ILC2和Th9细胞。IL-15和IL-2一样都为T细胞增殖和激活提供早期刺激,但IL-15可阻断IL-2诱导的凋亡。IL-15支持记忆性CD8+ T细胞的持续存在,对维持长期抗肿瘤免疫很重要,IL-15相关药物已进入癌症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Thomas A Waldmann.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IL-21与IL2、IL4和IL15具有密切的同源性,主要通过激活STAT1和STAT3来区别于其他γc细胞因子。IL-21主要由活化的CD4+ T细胞产生,具有多效性作用,包括促进CD4+ 和CD8+ T细胞增殖和增强CD8+ T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毒性,但不促进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总的来说,IL-2对免疫系统具有强大的作用,随着IL-2与免疫细胞上受体分子的复杂作用机制的不断明了,为开发针对性更强的治疗癌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法提供了蓝图,特别是针对炎症性自身免疫慢性疾病的新疗法。5.IL-2性质 1.IL-2的产生细胞IL-2主要由T细胞(特别是CD4+T细胞)有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合成;B细胞、NK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亦能产生IL-2。 2.IL-2分子IL-2分子量为15KD,是含有113个氨基酸残基的糖蛋白,在人类由第4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编码。IL-2具有一定的种属特异性,人类细胞只对灵长类来源的IL-2起反应,而几乎所有种属动物的细胞均对人的IL-2敏感。  3.IL-2受体(IL-2R)IL-2的靶细胞包括T细胞、NK细胞、B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等。这些细胞表面均可表达IL-2R。IL-2R包含3条多肽链:1条为α链,分子量55KD;1条为β链,分子量75KD;另1条为γ链,分子量64KD。α链的胞内区较短,不能向细胞内传递信号,而β链和γ链的胞内区较长,具有传递信号的能力。3种肽链单独与IL-2结合亲和力较低,只有同时表达才能产生高度亲和力。

企业动态

2022.06.15

IL-1β:天然免疫的促炎细胞因子

前   言白介素IL-1家族的细胞因子和受体在免疫学上是独yi无二,因为与其他细胞因子家族相比,IL-1家族主要与先天免疫有关。有超过95%的生物体利用先天免疫机制生存,仅有不到5%的生物体依赖T细胞或B细胞功能。先天免疫的表现为炎症,炎症是宿主的一种防御机制。IL-1家族细胞因子通过IL-1受体触发先天炎症,在先天免疫中占主导地位,但IL-1家族也可以在获得性免疫中发挥作用。IL-1家族介绍目前,已经发现的白介素IL-1家族包含12个成员:IL-1α,IL-1β,IL-1受体拮抗剂(IL-1ra),IL-18,IL-18BP,IL-33,IL-36A,IL-36B,IL-36G,IL-36ra,IL-37和IL-38。IL-1家族各成员基因结构高度保守,可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编码IL-1家族基因大多数聚集在人染色体2的400Kb区域(IL-18和IL-33除外)。IL-1家族细胞因子基本都是细胞外分泌,只有只有IL1RN(编码IL-1Ra的基因)编码一种能够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分泌细胞因子的经典信号肽。白介素IL-1家族因子可以由多种细胞表达,功能也是多种多样。图一:白介素IL-1家族各成员表达细胞或靶细胞及其主要功能示意图IL-1天然免疫简单机制主要的细胞天然宿主防御机制是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对细菌和真菌的吞噬和杀灭,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裂解。一旦识别微生物,就会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如TNF、IFN、IL-18和IL-1β。这些细胞因子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释放有毒的氧和氮自由基。IL-1α和IL-1β结合并激活同一受体,激活其他促炎细胞因子如TNF和IL-6的释放,并在细胞适应性反应中诱导Th17偏向。在体内,IL-1主要负责急性时相反应,包括发热、急性蛋白质合成、厌食和嗜睡,通过这些机制,IL-1家族的细胞因子成为宿主抵御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IL-1β因子的产生IL-1β通过非常规的蛋白质分泌途径分泌,可以旁分泌或系统分泌,主要由先天免疫系统的前哨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也可以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滑膜细胞、神经元、肥大细胞以及胶质细胞如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等细胞中释放。IL-1β的合成与释放受到非常严格的调控,免疫系统已经进化出几种机制来调节IL-1β的过度产生或失调,可分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分子(PAMPs)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DAMPs)。入侵微生物通过PAMPs识别,DAMPs是受损或濒临死亡的细胞释放的内源性配体。PAMPs和DAMPs的识别是通过激活膜上TLR受体或胞内NLR受体实现。细菌感染通常与组织损伤有关,导致宿主细胞内成分的释放。因此,PAMP和DAMP分子可能同时参与了IL-1β的释放。事实上,有大量的实验证据表明,用LPS和ATP对细胞进行一系列处理,诱导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快速有效地释放IL-1β。IL-1β的释放主要涉及三个步骤,即:(1)产生生物活性不强的原IL-1β;(2)Caspase-1裂解原IL-1β,产生成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IL-1β;(3)将成熟的IL-1β分泌到细胞外环境。IL-1β因子的生物学功能IL-1β作为一种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和多种细胞活动,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IL-1β与IL1-α和IL18一起,通过多种下游机制协调免疫反应。IL-1β参与IL-6和TNF-α的调节,还激活血管粘附分子ICAM1。IL-1β被认为是典型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几乎影响所有类型的细胞,无论是单独作用还是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使用。IL-1β对几乎所有组织的细胞防御和组织修复至关重要,与疼痛、炎症和自身免疫有关。IL-1β也参与神经保护、组织重塑和修复。以上来源于网络

企业动态

2022.06.15

怎么避免实验遭受抗体灾难?抗体选择指南送给你?

抗体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科研工作者,抗体市场鱼龙混杂,虽然是一个名字但是每个对应的质量都是不同的,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抗体选择的经验~ 检测任何目的靶蛋白都不止一种抗体可供选择,为缩小抗体的选择范围选中合适的抗体,需要考虑如下几种因素:1、分析或应用的类型一般抗体说明书都列出该抗体经试验验证过适用于何种分析类型,如:可以应用于 WB IHC ICC ELASA 分析等,如果抗体说明书没有提及的应用类型,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此种分析应用类型,而仅是说明尚未经过此种分析试验验证,如果抗体不适用某些分析试验,则会在抗体说明书上标注出来不适于某分析试验。2、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了解样本蛋白的结构性质有助于挑选最适宜的抗体,至少两方面要素需求考虑待测样本蛋白的结构域:抗体是由各种不同免疫原免疫宿主而制备得来,其间的免疫原包含:全长蛋白、蛋白片断、多肽、全有机体或细胞,抗体阐明书一般都有免疫原的描述,假如计划检测的是蛋白片断或一种特别的同型物或蛋白全长的某一区域,则有必要挑选用含此片段域的免疫原制备出的抗体。假如计划用 FACS 流式检测活细胞的外表蛋白,则需求挑选含该外表蛋白的胞外域来免疫制备的抗体。样本的提取或处理过程:某些抗体要求样本经过某些特别处理,例如:许多抗体只辨认复原和变性的、表位已暴露不受二级四级结构阻止的蛋白样本,另一方面,某些抗体仅辨认天然折叠状态的蛋白。当挑选免疫组化的抗体时,应留意某些抗体只辨认未固定的冷冻的安排,而另一些抗体则适用于无需抗原修正的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安排,这些都会在抗体阐明书上运用部分标明出来。3、样本的物种应挑选物种相同或有交叉反响的抗体,抗体可能与不同物种的同种靶蛋白有交叉反响,因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假如样本的品种未列入抗体阐明书上的交叉反响种属表中,并不意味着该抗体不适用于检测该物种的蛋白,而只是表示该物种没有用此抗体检测验证过,应通过序列比对的办法来预测交叉反响,可运用 Expasy 和 NCBI BLAST 来进行不同物种蛋白同源性比对。4、抗体宿主的品种一抗的挑选:一般说来,在运用偶联二抗结合无偶联物的一抗时,一抗宿主动物的物种挑选较为重要,对于免疫组化而言,尽可能挑选与样本不同种系物种的一抗,从而避免二抗与样本内源性免疫球蛋白产生交叉反响,例如:检测小鼠样本蛋白,则不应挑选小鼠或大鼠源的一抗,zui好选兔源的一抗,则二抗则可挑选偶联了检测分子的抗兔 IgG。假如挑选有偶联物的一抗则不适用上述情况,除免疫组化外的其它对不含内源性免疫球蛋白样本的检测办法,则抗体宿主物种的影响不大,如对不含 IgG 的细胞裂解物样本的 western blotting 检测,尽管如此,含有血清的安排裂解物和安排培养上清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复原变性样本中含IgG,在western blot 检测中则结合呈现 IgG 分子50 and 25 kDa 的重链和轻链条带。二抗的挑选:二抗应选用与运用的一抗相同的物种来源,例如:假如你的一抗是小鼠的单克隆抗体,二抗则选抗小鼠的二抗 anti-mouse secondary 。建议检查二抗阐明书保证该抗体适用于你的检测运用, 二抗一般连接荧光素 FITC 或发光团。两层染色抗体的挑选:两层染色抗体的挑选用未偶联一抗进行细胞培养物或安排切片的两层免疫染色要求一抗来源于不同物种而且二抗分别辨认其间之一,二抗阐明书应描述其与其它物种来源的免疫球蛋有否有交叉吸附。5、荧光和化学发光标记连接于二抗的标记物是为了检测抗体的结合,选择标记物依赖于几个参数:检测方法:荧光或着色沉淀,荧光标记物用特殊波长的光激发时发射出可见光,下表列出了几种荧光素的分子特征:二抗连接标记酶HRP and AP 与其底物产生有颜色的沉淀物封片介质(仅免疫组化),AEC、Fast Red、INT 或其它水性发光基团是可以醇溶的并要求水性封片。除上述之外的发光基团是有机的所以zui好使用有机性封片介质。荧光素标记物要求水性封片介质,藻红蛋白(藻青素 / 藻红素要求不添加甘油的水性封片介质,因其有淬灭荧光的效应。生物素化的抗体通常用于加强亲和素-生物素-酶或荧光素复合物(ABC 试剂 或亲和素或链霉亲和素连接酶或荧光素的信号)挑选抗体的方法小编已经告诉大家了,不可错过哦~

企业动态

2021.12.01

什么是抗体?

一、什么是抗体?抗体(antibody, Ab)是由效应B细胞(效应淋巴B细胞)分泌,机体用于抵御外来物质,如病毒,细菌等抗原,结构呈“Y”字型的球状蛋白质,仅仅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和B淋巴细胞膜表面。凡是能够跟抗体结合的物质,均被称作抗原,因此对于抗抗体(能够结合抗体的抗体)来说,抗体本身也是一种抗原物质。图1 抗体-抗原结合示意图:antibody,抗体;pathogen,病原体;antigen,抗原二、抗体的结构2.1普通抗体重链和轻链的结构重链结构:普通的免疫球蛋白具有2条重链(H链),对应的免疫球蛋白名称分别为IgM、IgG、IgA、IgD和IgE,分子量约为50kD,有μ、δ、γ、ε和α五种重链亚型,轻链结构:普通免疫球蛋白具有2条轻链(L链),分子质量约25kDa,有κ链和λ链两种亚型,这两种轻链决定了Ig的亚型类别(IgG1,IgG2,IgG3,IgG4)。一个天然的Ig分子两条轻链总是相同的,但在同一个体内可存在分别带有κ或λ链的抗体分子。不同种属生物体内两型轻链的比例不同,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κ链:λ链约为2:1,而在小鼠的比例为20:1。2.2抗体Fab段和Fc段IgG经木瓜蛋白酶酶切后裂解为2个完全相同的Fab段和1个Fc段,每个Fab段都为单价,可与抗原结合但不会再发生凝集反应;经胃蛋白酶酶切后裂解为1个完整F(ab)2片段和碎片化的Fc片段,F(ab’)2片段为双价,可同时结合两个抗原表位。Fab段为抗原结合片段(fragment of antigen binding,Fab),相当于抗体分子的两个臂,由一个完整的轻链和重链的VH和CH1结构域组成。Fc段为可结晶段(fragment crystallizable,Fc)相当于Ig的CH2和CH3结构域,是Ig与效应分子或者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Fab段包含完整的可变区,以及恒定区的CH1区域。Fc段仅指Ig恒定区CH2和CH3的区域,相当于Y字结构下面那一部分。图2 抗体的Fab段和Fc段2.3重链抗体的结构骆驼类和软骨鱼类中天然缺失轻链的抗体又被称为重链抗体,存在于亚洲的西亚骆驼(Camelus bactrianus)、非洲的单峰驼(C.dromedarius)和南美的大羊驼(Lama glama)、原驼(L.guanicoe)、羊驼(Vicugna pacos)和小羊驼(V.vicugna)等骆驼科中。1995年又在护士鲨(Ginglymostoma cirratum)、斑纹须鲨(Oretolobus maculatus)、银鲛等软骨鱼中发现了无轻链或其他蛋白分子伴随的类似于重链抗体的抗原受体(new or nurse shark antigen receptor,NAR)。由于NAR分子与Ig亚型在跨膜和分泌方式等几个功能特征方面近似,因此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新抗原受体(Ig new antigen receptor,IgNAR)。如图2所示。重链抗体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是单域重链抗体(single domain antibody,sdAb)部分。单域重链抗体是指仅由重链抗体可变区(Variable region)组成的基因工程抗体,又称为VHH抗体(variable domain of heavy chain of heavy-chain antibody,VHH antibody)或纳米抗体(Nanobody,Nb),分子量为12-15 kD。图3 普通IgG抗体,重链抗体和纳米抗体比较示意图。3.普通抗体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抗体可以分成许多类型,目前常用的分类方式将普通抗体按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分为 IgG、IgM、IgA、IgE、IgD 五类。图4 普通抗体的分类IgG       IgG是人体内最主要的抗体类型,也是目前在功能和结构上,被最为广泛了解的类型。IgG的轻链存在两种形式:kappa (k) 和lambda (λ). 在人体内,kappa (k)的存在要远远多于ambda (λ)。重链也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γ1, γ2, γ3, 和 γ4, 对应的是IgG的亚亚型,IgG1, IgG2, IgG3, 和IgG4 。在小鼠体内这三种亚型为:IgG1, IgG2a, IgG2b, and IgG3。IgG的亚亚型之间的氨基酸序列非常相似,大的差异存在于hinge结构,主要是hinge结构的长度,IgG3的hinge是Fc的二倍的长度,在结构上使Fab片段远离Fc片段,IgG2/IgG4的hinge结构较短,在结构上使Fab片段远离Fc片段靠的较近。通常情况下,一个抗体的两条重链和轻链是相同的两条链,但是IgG4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和其它的IgG4交换重链,产生杂合抗体;杂合抗体的Fc是相似的,但是Fab不相同,因此严格说抗体的两条轻链和重链并不一定完全相同。IgMIgM在体内有两种存在形式,在血清中分布的IgM的为分泌型的五聚体,可以高效的触发补体系统;另外,IgM还在B细胞膜以膜结合型的单体形式存在,是B细胞表面用来识别抗原的主要受体;IgM和IgG结构上区别是,IgM的重链有5个Ig结构域,是有一个额外的Ig结构域(CH2)代替了IgG的hinge结构。IgA在人体内,IgA存在三种可溶的形式,其中单体和小量的二聚体形式存在在血清中,可以通过Fc结构域触发补体系统。第三种类型为分泌型的IgA,由二聚体IgA和分泌片构成(secretory component,SC)起到保护粘膜系统表面的作用,是粘膜免疫的重要构成成员。IgA有两种亚亚型:IgA1和IgA2,IgA2较 IgA1的hinge结构长,且比较耐受细菌分泌的蛋白酶;另外,IgA是人体中产生数量最多的抗体,一天大约会产生40mg/kg的分泌型IgA,而对应的IgG的产量为30mg/kg。IgEIgE是单体的分泌型抗体,在血清中的浓度非常的低。IgE能够和mast细胞的Fc受体结合,可以介导人体的过敏反应,跟许多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相关。IgDIgD和IgM类似,为B细胞表面的结合型抗体,跟B细胞的激活和发育相关。4.抗体的功能有哪些?(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本身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抗原的靶细胞,通常需要补体或吞噬细胞等共同发挥效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病理损伤。然而,抗体可通过与病毒或毒素的特异性结合,直接发挥中和病毒的作用。(2)激活补体:IgM、IgG1、IgG2和IgG3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可结合不同种的细胞,参与免疫应答。(4)可通过胎盘及粘膜:免疫球蛋白G(IgG)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中,使胎儿形成自然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A(IgA)可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是粘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主要因素。

企业动态

2021.12.01

如何养好细胞?细胞培养技巧分享

对于养细胞的人来说可谓是谈“污”色变每次养细胞总让人精神错乱打开培养皿的那一刻连呼吸都是如此多余只要有任何的异样无论是支原体还是杂菌污染/污染/污染犹如细胞实验的魔咒让一切都无限重复今天专门为大家盘点了细胞培养超实用干货一、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最为常见,一旦操作稍有不当,就会引起细胞污染,细菌污染后显微镜下观察呈现有黑色细条沙状,当然,根据感染的细菌不同,所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球形、杆状等,其次,培养液发黄,变浑浊,可明显看见培养皿中有细沙状的沉淀物,时不时还有异样气味发出,如下图所示:处理方法:  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处理,可以用四环素,庆大霉素,或者链霉素,前两者的工作浓度是50 μg/mL;链霉素的工作浓度是100 μg/mL。但是,细胞本身也有影响,状态大不如从前,所以,防范于未然,正确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定期清理消毒培养设施才是关键!二、真菌污染  真菌污染培养液清亮透明,不会像细菌感染大爆发,所以很难早期发现,镜下有时候象丝状,有时候象珊瑚状,慢慢地会长出很细的黑色丝状物,这个时候,已经晚了,细胞很难救活了。处理方法:赶紧扔掉,不要再想挽救,即使再珍贵。然后彻底消毒灭菌培养间,CO2孵箱,器皿和培养液。三、霉菌污染  同真菌感染一致,因为培养液是清亮的,所以霉菌污染早期难以发现,等发现时往往已经为时过晚了。培养液中慢慢地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如同风中柳絮,一般不仔细看发觉不出来。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一长,细胞的状态就变差,不再增长。见下图。  处理方法:建议果断舍弃该污染细胞,将环境彻底消毒,因为霉菌的顽固可能会导致下几批细胞都会污染,所以,采用酒精彻底底地擦洗一遍CO2孵箱。然后再用新洁尔灭擦洗一遍,把水盘里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千万不可大意四、支原体感染  培养液变浑浊,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细胞状态变差、生长变慢,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能会有小黑点,但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传代以后就出现细胞间黑点,细胞空泡化,很多类似凋亡、坏死的细胞,最终细胞漂浮,完全死亡。处理方法:  如果不是很珍贵的细胞的话,建议直接扔了吧。五、黑胶虫污染开始污染时对细胞无影响,当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细胞产生影响。400倍显微镜下可见点状或片状游动小体,培养液也是不浑的,一般不会太影响,细胞还是可以用的。常常是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观测到的运动物无明显增多,且培养液颜色、透明度无明显变化,对细胞生长状态不会有明显影响,在细胞增殖旺盛之后会自然消失,除更换血清外无须特殊处理。  处理方法:可以增加细胞的种板密度,以提高细胞的生存率,尽早处理细胞,越快越好。二、细胞传代根据细胞生长特性的不同,传代可分为悬浮细胞传代和贴壁细胞传代两种类型,对于悬浮细胞可采用加入等量新鲜培养基后直接吹打分散进行传代,或用离心法后,加入新培养基后再吹打分散进行传代;贴壁生长的细胞则用消化法进行传代,下面我们介绍传代培养的一些注意事项;一、贴壁细胞传代如何使用胰酶?一般使用trypsin-EDTA浓度为0.25% trypsin-0.53 mM EDTA.2Na或0.05%trypsin-0.02 mM EDTA.2Na。消化液浓度过高时,易造成培养基中细胞碎片增多,黑渣子增多,常规细胞传代时建议用0.05%的胰酶进行消化,对于难消化的细胞可采用0.25%胰酶进行消化,细胞密度过高超过80%时,采用分步消化法。胰酶储存在–20°C,解冻在4°C进行,低一次开瓶后应立即少量分装于无菌试管中,保存于–20°C,避免反复冷冻解冻造成trypsin之活性降低,并可减少污染之机会。二、如何控制胰酶消化时间?胰酶消化的程度是细胞培养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消化过度细胞碎片增多,黑渣子增多,细胞会成片脱落,严重影响细胞活性,并有部分细胞漂浮,随弃去的胰酶流失;消化不足则细胞难于从瓶壁上吹下,反复吹打同样也会损伤细胞活性。不同细胞对消化液的敏感性不同,胰酶消化的时间也会有差异。胰酶消化时间与胰酶的浓度,是否含EDTA,胰酶的储存时间,胰酶的储存温度,是否反复冻融,消化加入的胰酶体积,消化温度及细胞的密度有关。消化对于新购买的细胞,建议客户先用低浓度的胰酶仔细去摸索一下消化时间,可每隔1分钟镜下观察细胞是否变圆,记录消化时间,下一次操作参考之前的记录来控制时间即可。三、细胞抱团怎么处理?一些悬浮细胞抱团生长是正常现象,大部分悬浮细胞在细胞密度很高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部分细胞抱团生长的现象,聚团细胞很容易死亡并演化成絮状物,殃及周围的悬浮细胞,因此在培养悬浮细胞时需控制好细胞密度。如果出现了细胞团,可以通过细胞筛去掉部分较大的细胞团,也可以尝试一下方法:将细胞悬液收集到15 ml离心管中,静置20 min左右,小心取上层细胞上清培养(该方法只能去除部分较大的细胞团)。四、细胞内有空泡,是否是正常现象?部分细胞本身存在一定的空泡(如HepG2,Ishikawa及一些耐药株等),这个是正常现象。如果只有少数细胞有内出现极少空泡,则很可能是细胞状态不佳,可以通过调整血清浓度,控制消化,控制传代比例及时间等方法来调整细胞状态;如果大部分细胞出现空泡,且单个细胞内空泡数目偏多,则可能细胞代次较高,细胞老化所致,需更换代次较早的细胞。五、细胞生长逐渐变慢是什么原因?细胞增殖变慢有以下原因:1. 消化过度 2. 传代过密 3.细胞营养不良 4.细胞频繁传代 5.细胞状态不佳或老化 6.细胞存在污染。六、细胞何时进行传代较好?一般情况下细胞生长至完全汇合后就应该传代,所有细胞生长都有一个要求不宜生长过密(也就是常说的长老了),但有接触抑制的细胞,在汇合前就必须进行传代,这类细胞一般在密度70-80%就进行传代,否则会引起细胞分化。三、细胞的复苏于冻存一、复苏1)取出冻存管,立即放入37度水浴箱中快速解冻(1分钟左右),水面不可没过盖子,以避免污染。2)将冻存管移至无菌操作内。打开冻存管,将细胞悬液吸到离心管中,1000rpm, 5min,弃上清。3)加入适量完全培养基,置于37度恒温箱中培养即可。4)次日更换一次培养液,以去除任何残留的冷冻保护剂,继续培养。二、冻存1)用无菌吸管吸弃瓶内旧的培养基;2)加入少量 PBS 冲洗二遍, 用胰蛋白酶把单层细胞消化下来,依据传代的方法把细胞 悬液收集于离心管中,离心 1000 rpm,5-8 min; 3)小心弃上清液,加入配置好的冻存培养液,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然后将含有 细胞的冻存液转移到无菌的冻存管中,每个冻存管加液 1-1.5 ml,细胞最终密度为 (5—10)×106 /ml; 4)冻存管封口,做好标记,按照以下程序冻存:低一种方法:标准的冻存程序为降温速率-1~-2℃/min;当温度达到-25℃以下时,可增至-5℃~-10℃/min;到-150℃时,则可迅速浸入液氮中。第二种方法:冻存管放入4℃,约30 min,﹣20℃ 30min- 60 min,见细胞悬液结冻后,放入﹣80 ℃冰箱, 过夜后转入于液氮罐中。 第三种方法:将冻存管放于程序降温盒中,并置于-80℃冰箱4h以上,转入液氮罐中长期保存。

企业动态

2021.10.14

细胞干货|让你的细胞以完美的状态迎接转染

细胞转染对初接触细胞实验的科研人员而已,是一道难过的坎儿,细胞传染率低的话,你珍贵的细胞可能就只能扔掉了。 不过俗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如果碰到自己没接触过的一些细胞培养的领域,而恰好这个领域又有些上手的难度,可能难免会走一些弯路,转染的效率也会不理想。那么今天小编带大家终结一下:几种常见的传染方法1、脂质体转染法:阳离子脂质体表面带正电荷,能与核酸的磷酸根通过静电作用,将DNA分子包裹入内,形成DNA脂复合物,也能被表面带负电的细胞膜吸附,再通过融合或细胞内吞进入细胞。脂质体转染适用于把DNA转染入悬浮或贴壁培养细胞中,是目前实验室最方便的转染方法之一,其转染率较高,优于磷酸钙法。由于脂质体对细胞有一定的毒性,所以转染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常用细胞类型:cos-7 、BHK、NIH3T3 、Hela等。优点:操作简单、转染率高、可转染DNA、RNA蛋白质。缺点:有些细胞系不容易转染,需要进行条件优化,2.电穿孔转染法:电流能够可逆地击穿细胞膜形成瞬时的水通路或膜上小孔促使DNA分子进入胞内,这种方法就是电穿孔。当遇到某些脂质体转染效率很低或几乎无法转入时建议用电穿孔法转染。一般情况下,高电场强度会杀死50%-70% 的细胞。现在针对细胞死亡开发出了一种电转保护剂,可以大大的降低细胞的死亡率,同时提高电穿孔转染效率。优点:原理简单、不需要载体、不限制细胞类型和条件,缺点:需要特殊的设备,对细胞伤害很大,细胞死亡率高。3、病毒感染:对于脂质转染于电穿孔转染都无法成功转染的细胞建议用病毒感染,此法可以快速100%感染,检测成功率高。优点:高转染效率,适用于较难转染的细胞系,可用于体内转染。缺点:技术难度高,构建重组蛋白是费时,存在生物安全问题,基因插入大小受限。4、磷酸钙共沉淀法:该方法可重复性差,而且磷酸钙溶液对温度,PH和缓冲盐浓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对细胞尤其是原代细胞毒性较大,也不能采用RPMI培养基,因为其含有高浓度的磷酸盐。优点:便宜且容易获得,转染效率高,适用于生产是和稳定的蛋白质。缺点:可重复性较差,不适用于动物体内转染,有细胞毒性,尤其对原代细胞那么实验中细胞转染率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影响转染的因素组织培养试剂:基础培养基—目前所使用的各种市售培养基(如,RPMI 1640和DMEM)。培养基的成分包括营养物质(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无机盐,和缓冲物质。有些成分非常不稳定,因此如果不在使用时新鲜加入就可能会产生问题。务必要使培养基避光保存。因为已知有一些组分和缓冲物质,如HEPES,当暴露于光照下就会分解产生细胞毒性物质。另外,血清,添加剂,来自于培养箱内的污染物、化学物质,或真菌/细胞的污染也都可能影响到细胞生理。细胞生长状态:密切观察细胞,确保它们状态良好,贴壁细胞相比较悬浮细胞—在转染效率方面贴壁细胞和悬浮细胞之间的差异显著,天生趋于悬浮的细胞非常难以转染,相反,天生为贴壁的细胞则可适应悬浮生长的条件,载体DNA:载体的完整性是载体是否具有功能取决于他结构的完整性,转染效率受到质粒制备物的超螺旋结构和舒展结构之间比列、涮螺旋终端、核酸酶的降解,以及来自于储存和处理过程中的物理压力的影响。转染方案:转染复合物的制备-诸如转染试剂/DNA配比。离子强度,缓冲液pH值,以及温度等变量都会影响到转染复合物的组成和功能。质粒既可在无菌水又可在TE缓冲液中稀释。如果您要使用一种市售的转染试剂, 就应当仔细阅读该试剂所提供的使用说明。需要对试剂提供方给予-定的信赖:除非您有很好的理由支持您做出改变,否则就应当严格按照他们所推荐的转染方案。在不含血清或其他蛋白的培养基中制备转染复合物;如果制备复合物所使用的培养基含有血清,它就会对转染产生抑制。推荐使用Entranster试剂,培养基可加抗生素和血清,有助于提高转染效率。

企业动态

2021.09.24

实验小白入门|PCR基础知识介绍

本期讲堂,作为PCR基础知识的开篇,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最基础的PCR原理、操作流程、成功的要素这三部分内容。PCR作为一项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由于操作简便、省时、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从克隆、基因编辑、下一代测序(NGS)到基因分型、法医侦查、病原鉴定等,都离不开PCR技术的助力分析。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PCR的原理,一、PCR原理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指在DNA聚合酶催化下,以母链DNA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体外复制出与母链模板DNA互补的子链DNA的过程。是一项DNA体外合成放大技术,能快速特异地在体外扩增任何目的DNA。可用于基因分离克隆,序列分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多态性研究等许多方面。理论上,每一轮循环可使DNA的数量增加一倍,经过n次循环后,反应混合物中所含的DNA数量为2n。二、PCR操作流程①DNA制备从样品中提取PCR反应所需的DNA模板、直接PCR无需此步。推荐商品化的核酸提取试剂,节省时间、简化操作流程、减少DNA提取量的损失。②PCR反应包括反应液的制备和PCR反应两个步骤。反应液的制备普通PCR的反应体系由DNA聚合酶、PCR反应缓冲液、4 种dNTP、引物及靶序列DNA模板这五大要素组成。商品化的DNA聚合酶,一般包含了适宜浓度的dNTP及最适反应缓冲液,因此仅需我们准备引物及DNA模板,并且根据说明书推荐量进行反应液配制即可。PCR反应选择适宜的梯度PCR仪,根据扩增片段大小及酶制品说明书推荐来进行PCR反应条件设置。③电泳、染色PCR反应后,通过凝胶电泳确认扩增片段大小。三、PCR成功的要素DNA聚合酶、PCR反应缓冲液、4 种dNTP、引物及靶序列DNA模板是构成PCR反应组分的五大要素,这是影响PCR成功的内因;PCR反应条件的设置,是影响PCR成功的外因。酶 之前提到过商品化的DNA聚合酶,一般包含了适宜浓度的dNTP及最适反应buffer,因此酶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兼顾保真性、扩增特异性、扩增速度、扩增效率、模板复杂程度及扩增片段长度等,选择最适PCR酶。引物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反应引物的浓度一般在0.1μm~1μm之间,以最低引物量产生所需要的结果为好,引物浓度偏高会引起错配和非特异性扩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间形成二聚体的机会。模板模板的完整性要好,模板降解会导致PCR扩增无产物。同时模板纯度也尽量越纯越好,纯度不好,可用PCI(苯酚氯仿抽提)及EtOH(乙醇沉淀 )精制。模板添加量可以参考酶制品说明书及下表的建议模板量进行添加,加量过多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产物增加:反应条件PCR反应条件可以参考酶制品说明书及下表进行设置:四、常见问题1.假阴性不出现扩增条带。PCR反应的关键环节有①模板核酸的制备,②引物的质量与特异性,③酶的质量及溴乙锭的使用, ④PCR循环条件。寻找原因亦应针对上述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模板:①模板中含有杂蛋白质,②模板中含有Taq酶抑制剂,③模板中蛋白质没有消化除净,特别是染色体中的组蛋白,④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或吸入酚。⑤模板核酸变性不彻底。在酶和引物质量好时,不出现扩增带,极有可能是标本的消化处理,模板核酸提取过程出了毛病,因而要配制有效而稳定的消化处理液,其程序亦应 固定不宜随意更改。2.阴性需注意的是有时忘加Taq酶或溴乙锭。引物:引物质量、引物的浓度、两条引物的浓度是否对称,是PCR失败或扩增条带不理想、容易弥散的常见原因。3.假阳性出现的PCR扩增条带与目的靶序列条带一致,有时其条带更整齐,亮度更高。引物设计不合适:选择的扩增序列与非目的扩增序列有同源性,因而在进行PCR扩增时,扩增出的PCR产物为非目的性的序列。靶序列太短或引物太短,容易出现假阳性。需重新设计引物。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这种污染有两种原因:一是整个基因组或大片段的交叉污染,导致假阳性。这种假阳性可用以下方法解决:操作时应小心轻柔,防止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除酶及不能耐高温的物质外,所有试剂或器材均应高压消毒。所用离心管及样进枪头等均应一次性使用。必要时,在加标本前,反应管和试剂用紫外线照射,以破坏存在的核酸。二是空气中的小片段核酸污染,这些小片段比靶序列短,但有一定的同源性。可互相拼接,与引物互补后,可扩增出PCR产物,而导致假阳性的产生,可用巢式PCR方法来减轻或消除。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带:PCR扩增后出现的条带与预计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时出现特异性扩增带 与非特异性扩增带。非特异性条带的出现,其原因: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完全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二是Mg2+离子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及PCR循环次数过多有关。其次是酶的质和量,往往一些来源的酶易出现非特异条带而另一来源的酶则不出现,酶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其对策有:必要时重新设计引 物。减低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适当提高退火温度或采用二温度点法(93℃变性,65℃左右退火与延伸)。出现片状拖带或涂抹带:PCR扩增有时出现涂抹带或片状带或地毯样带。其原因往往由于酶量过多或酶的质量差,dNTP浓度过高,Mg2+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循环次数过多引起。其对策有:减少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②减少dNTP的浓度。适当降低Mg2+浓 度。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END康朗生物一家从事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一家生物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基因、蛋白、抗体、Elisa试剂盒、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高生物产品。可靠而稳定的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确立了良好的KALANG品牌形象为广大生物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的服务扫码关注我们抗体|蛋白|ELISA|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新品

2021.08.31

康朗开学大促|助力开学季,团购更划算

开开心心准备放假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舒服的懒觉...........醒醒   别再想了过了这个月今年的暑假就过完了你是否还记得暑假前的计划别怕  康朗生物来了带着开学活动走来了活动一:活动内容:一、Ausgenex胎牛血清 原价:6000 团购价:4300(5瓶以上)下单额外赠送价值500元的手提投影仪二、细胞系团购价 5株以上,每株1200元/株 10株以上,每株1100元,并赠送1640/DMEM基础培养基一瓶。三、无血清细胞冻存液 原价:380 团购价:245(2瓶以上)四、抗体稀释液 原价:245 团购价:159(2瓶以上)五、快速转膜液 原价:228 团购价:148(2瓶以上)活动时间:2021年9月1日—9月30日活动时间:本活动不与其他优惠同时享用(包括会员折扣优惠)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康朗生物公司所有如发生退货情况  我司有权利收回赠品  或以同等价值现金追回活动二:活动内容:ELISA试剂盒:买3盒送100元京东卡买5盒送200元京东卡买10盒送1盒试剂盒抗体蛋白:不限规格下单就送100元京东卡活动时间:2021年9月1日—9月30日活动时间:本活动不与其他优惠同时享用(包括会员折扣优惠)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康朗生物公司所有如发生退货情况  我司有权利收回赠品  或以同等价值现金追回END康朗生物一家从事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一家生物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基因、蛋白、抗体、Elisa试剂盒、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高生物产品。可靠而稳定的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确立了良好的KALANG品牌形象为广大生物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的服务扫码关注我们抗体|蛋白|ELISA|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

企业动态

2021.08.31

免疫荧光(IF)技术汇总

日常科研三件套文献、实验和文章白天做实验,晚上看文献相信各位老师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免疫荧光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它的概念和原理等等,,,免疫荧光(IF)是什么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免疫荧光(IF)的原理免疫学的基本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当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时,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查出另一个因素。免疫荧光技术就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直接法将标记的特异性荧光抗体,直接加在抗原标本上,经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的染色,用水洗去未参加反应的多余荧光抗体,室温下干燥后封片、镜检。间接法如检查未知抗原,先用已知未标记的特异抗体(第一抗体)与抗原标本进行反应,用水洗去未反应的抗体,再用标记的抗抗体(第二抗体)与抗原标本反应,使之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再用水洗去未反应的标记抗体,干燥、封片后镜检。如果检查未知抗体,则表明抗原标本是已知的,待检血清为第一抗体,其它步骤的抗原检查相同。标记的抗抗体是抗球蛋白抗体,同于血清球蛋白有种的特异性,如免疫抗鸡血清球蛋白只对鸡的球蛋白发生反应,因此,制备标记抗体适用于任何抗原的诊断。应用范围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以测定内分泌激素、蛋白质、多肽、核酸、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细胞表面抗原、肿瘤标志物、血药浓度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根据诊断类别,又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内分泌、肿瘤、药物检测、免疫学、血型鉴定等。基本实验操作步骤(1) 细胞准备。对单层生长细胞,在传代培养时,将细胞接种到预先放置有处理过的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PBS洗两次;对悬浮生长细胞,取对数生长细胞,用PBS离心洗涤(1000rpm,5min)2次,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2) 固定。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固定细胞。固定完毕后的细胞可置于含叠氮纳的PBS中4℃保存3个月。PBS洗涤3×5 min.(3) 通透。使用交联剂(如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细胞,一般需要在加入抗体孵育前,对细胞进行通透处理,以保证抗体能够到达抗原部位。选择通透剂应充分考虑抗原蛋白的性质。通透的时间一般在5-15min.通透后用PBS洗涤3×5 min.(4) 封闭。使用封闭液对细胞进行封闭,时间一般为30min.(5) 一抗结合。室温孵育1h或者4℃过夜。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6) 二抗结合。间接免疫荧光需要使用二抗。室温避光孵育1h.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后,再用蒸馏水漂洗一次。(7) 封片及检测。滴加封片剂一滴,封片,荧光显微镜检查。注意事项1、染完之后没有封片前直接照一 些,因为有的时候可能封片会出现问题,再想照反而没有了,另外不要拖太长时间,荧光会崔灭的。2、荧光的片子定要避光保存, 保存的好的话,过一段时间仍然能照出很好的片子。3、二抗用之前一定离心,不然有的时候有那种沉淀,在片子上就是一个很大的非特异性荧光光点,非常难看。4、整个操作在4°C下进行,洗涤液中加有比常规防腐剂量高1 0倍的NaN3,上述实验条件是防止一抗结合细胞膜抗原后发生交联、脱落。5、洗涤要充分,以避免游离抗体封闭二抗与细胞膜上一抗相结合,出现假阴性。6、加适量正常兔血清可封闭某些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F受体,降低和防止非特异性染色。7、细胞活性要好,否则易发生非特异性荧光染色。抗淬灭剂可拿来直接封片,20微升即可,之后片子可保留更长时间。

新品

2021.08.20

​PCR基础知识介绍

本期讲堂,作为PCR基础知识的开篇,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最基础的PCR原理、操作流程、成功的要素这三部分内容。PCR作为一项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由于操作简便、省时、灵敏度高等优点,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从克隆、基因编辑、下一代测序(NGS)到基因分型、法医侦查、病原鉴定等,都离不开PCR技术的助力分析。一、PCR原理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体外扩增的方法,通过DNA链的热变性、引物退火和聚合酶作用下引物的延伸三个步骤,循环往复,达到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的目的。理论上,每一轮循环可使DNA的数量增加一倍,经过n次循环后,反应混合物中所含的DNA数量为2n。二、PCR操作流程①DNA制备从样品中提取PCR反应所需的DNA模板、直接PCR无需此步。推荐商品化的核酸提取试剂,节省时间、简化操作流程、减少DNA提取量的损失。②PCR反应包括反应液的制备和PCR反应两个步骤。反应液的制备普通PCR的反应体系由DNA聚合酶、PCR反应缓冲液、4 种dNTP、引物及靶序列DNA模板这五大要素组成。商品化的DNA聚合酶,一般包含了适宜浓度的dNTP及最适反应缓冲液,因此仅需我们准备引物及DNA模板,并且根据说明书推荐量进行反应液配制即可。PCR反应选择适宜的梯度PCR仪,根据扩增片段大小及酶制品说明书推荐来进行PCR反应条件设置。③电泳、染色PCR反应后,通过凝胶电泳确认扩增片段大小。三、PCR成功的要素DNA聚合酶、PCR反应缓冲液、4 种dNTP、引物及靶序列DNA模板是构成PCR反应组分的五大要素,这是影响PCR成功的内因;PCR反应条件的设置,是影响PCR成功的外因。酶、buffer(Mg2+)、dNTP之前提到过商品化的DNA聚合酶,一般包含了适宜浓度的dNTP及最适反应buffer,因此酶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兼顾保真性、扩增特异性、扩增速度、扩增效率、模板复杂程度及扩增片段长度等,选择最适PCR酶。引物PCR反应引物的终浓度一般在0.1μM~1μM之间。引物浓度低,扩增产物少;引物浓度高,容易出现非特异扩增及引物二聚体。PCR引物的设计,一般要遵循如下的设计原则:模板模板的完整性要好,模板降解会导致PCR扩增无产物。同时模板纯度也尽量越纯越好,纯度不好,可用PCI(苯酚氯仿抽提)及EtOH(乙醇沉淀 )精制。模板添加量可以参考酶制品说明书及下表的建议模板量进行添加,加量过多会导致非特异性扩增产物增加:反应条件PCR反应条件可以参考酶制品说明书及下表进行设置:消息来源:生物帮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企业动态

2021.08.13

免疫荧光(IF)技术汇总(一)

日常科研三件套文献、实验和文章白天做实验,晚上看文献相信各位老师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免疫荧光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它的概念和原理等等,,,免疫荧光(IF)是什么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免疫荧光(IF)的原理免疫学的基本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当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时,只要知道其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查出另一个因素。免疫荧光技术就是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直接法将标记的特异性荧光抗体,直接加在抗原标本上,经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的染色,用水洗去未参加反应的多余荧光抗体,室温下干燥后封片、镜检。间接法如检查未知抗原,先用已知未标记的特异抗体(第一抗体)与抗原标本进行反应,用水洗去未反应的抗体,再用标记的抗抗体(第二抗体)与抗原标本反应,使之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再用水洗去未反应的标记抗体,干燥、封片后镜检。如果检查未知抗体,则表明抗原标本是已知的,待检血清为抗体,其它步骤的抗原检查相同。标记的抗抗体是抗球蛋白抗体,同于血清球蛋白有种的特异性,如免疫抗鸡血清球蛋白只对鸡的球蛋白发生反应,因此,制备标记抗体适用于任何抗原的诊断。应用范围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以测定内分泌激素、蛋白质、多肽、核酸、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细胞表面抗原、肿瘤标志物、血药浓度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根据诊断类别,又可分为传染性疾病、内分泌、肿瘤、药物检测、免疫学、血型鉴定等。基本实验操作步骤(1) 细胞准备。对单层生长细胞,在传代培养时,将细胞接种到预先放置有处理过的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PBS洗两次;对悬浮生长细胞,取对数生长细胞,用PBS离心洗涤(1000rpm,5min)2次,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2) 固定。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固定细胞。固定完毕后的细胞可置于含叠氮纳的PBS中4℃保存3个月。PBS洗涤3×5 min.(3) 通透。使用交联剂(如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细胞,一般需要在加入抗体孵育前,对细胞进行通透处理,以保证抗体能够到达抗原部位。选择通透剂应充分考虑抗原蛋白的性质。通透的时间一般在5-15min.通透后用PBS洗涤3×5 min.(4) 封闭。使用封闭液对细胞进行封闭,时间一般为30min.(5) 一抗结合。室温孵育1h或者4℃过夜。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6) 二抗结合。间接免疫荧光需要使用二抗。室温避光孵育1h.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后,再用蒸馏水漂洗一次。(7) 封片及检测。滴加封片剂一滴,封片,荧光显微镜检查。注意事项1、染完之后没有封片前直接照一 些,因为有的时候可能封片会出现问题,再想照反而没有了,另外不要拖太长时间,荧光会崔灭的。2、荧光的片子定要避光保存, 保存的好的话,过一段时间仍然能照出很好的片子。3、二抗用之前一定离心,不然有的时候有那种沉淀,在片子上就是一个很大的非特异性荧光光点,非常难看。4、整个操作在4°C下进行,洗涤液中加有比常规防腐剂量高1 0倍的NaN3,上述实验条件是防止一抗结合细胞膜抗原后发生交联、脱落。5、洗涤要充分,以避免游离抗体封闭二抗与细胞膜上一抗相结合,出现假阴性。6、加适量正常兔血清可封闭某些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F受体,降低和防止非特异性染色。7、细胞活性要好,否则易发生非特异性荧光染色。抗淬灭剂可拿来直接封片,20微升即可,之后片子可保留更长时间。

企业动态

2021.08.06

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细胞因子的结构和生物学特征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细胞因子的cDNA克隆获得成功,并获得了高活性基因表达产物,这给细胞因子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目前已有IL-2、EPO、G-CSF、GM-CSF、IFN-γ和IFN-α等细胞因子投放市场,有更多的细胞因子正在进行不同期的临床验证。细胞因子在正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前,必须经过临床前筛选实验、临床Ⅰ期、Ⅱ期、Ⅲ期试用等几个阶段的验证。白细胞介素(IL)在1979年第二届国际淋巴因子专题讨论会上,将来自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所分泌的某些非特异性发挥免疫调节和在炎症反应中起作用的因子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目前已知许多IL是来自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外的其它细胞。已正式命名的白细胞介素有IL-1~IL-15。

厂商

2020.06.11

sCK-R与临床

sCK-R与临床1.检测sCK-R水平在临床中的应用检测某些sCK-R水平辅助临床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了解病程的发展与转归,并可对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预后进行评估,对临床治疗也有一定指导意义。(1)sIL-2R的检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sIL-2R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其在血清及其他体不认中水平的变化与临床多种疾病如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病毒性感染、恶性肿瘤、创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病情、病程密切相关(表4-21)。(2)其他sCK-R的检测:最近在尿中发现一种50kDa sIL-6R分子称为IL-6R-SUP,可以促进小剂量IL-6诱导的小鼠浆细胞瘤T1165的生长。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血浆中sIL-6R水平明显升高。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清sTNFR水平异常增设,关工了腔滑液中亦可检出高水平sTNF-R,且活动期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政党妇女尿中仅可检测到TNF-RⅡ类型的sTNFR,而妊娠妇女尿中TNF-r I和TNF-RⅡ两种类型sTNFR均可被检出,随胎龄增加sTNFR水平逐渐升高,分娩后随之降低,这可能是使胎儿免受TNF作用的一种防护机制。肝脏感染性腹水及癌性腹水中亦可检出高水平sTNFR。此外还发现,sTNFR水平的增设与患者肾功能的减退密切相关。2.sCK-R在临床应用前景大多数sCK-R与细胞因子结合后阴断细胞因子与膜受体结合,从而抑制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应用sCK-R减轻或防止炎症性细胞因子造成的病理损害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局部注射sIL-1R可抑制IL-1介导的炎症反应。sIL-1R可降低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排异反应以及大鼠实验性关节炎和过敏性大脑炎。在体外sIL-1R可明显抑制急性髓样白血病病人骨髓细胞的增殖。最近,应用IL-1R基因工程产品开始对治疗关节炎、糖尿病以及防治器官移植排斥等进入临床验证。动物体内注射sIL-4R可延长同种异人本移植物的存活,抑制GVHR,降低I型超敏反应。应用sTNFR可减轻TNF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介导的病理损害,并可减轻败血症休克。表4-21 血清sIL-2R水平升高与人类某些疾病的关系恶性肿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HTLV-I相关,CD4+T细胞)毛细胞白血病(对IFN-α治疗有效者sIL-2R水平下降,复发时上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样细胞白血病blasticphase(sIL-2R升高先于临床发作)Hodgkin氏淋巴瘤(与疗效和预后平行)非Hodgkin氏淋巴瘤(所有T细胞淋巴瘤和大部分B细胞淋巴瘤,sIIL-2水平与判断预后密切 相关)肝癌、乳腺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鼻咽癌等自身免疫或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工了炎(滑膜液中sIL-2R升高有助于与其他关节炎的鉴别诊断)全身性红斑狼疮进行性全身性硬皮病多肌炎(sIL-2R,sCD8同时升高与急性肌肉炎症平行,常为临床复发前表现)Kawasaki病、多发性硬化症、I型糖尿病病毒感染与其它传染性疾病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慢性活动性肝炎、BHeAg阳性者(sIL-2R往往与病情发作、肝脏病 损平行)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与血清抗体和病期发展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期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尖锐湿疣麻风(与发热、皮肤组织坏死程度正相关,可的松等治疗后sIL-2R水平迅速下降)结核病疟疾移植及移植排斥肾脏移植(急性移植排斥、CD3McAb治疗后明显升高,有助于区别感染和药物中毒,环孢 霉素A治疗后明显降低)肝脏(胆汁中sIL-2R升高是早期肝脏排斥的敏感指标)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所发生的GVHD其它烧伤(往往与病情平等,可能与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有关)慢性肾功衰竭和肾透析Wegener氏肉芽肿评价对体内注射IL-2的免疫反应性

厂商

2020.06.11

sCK-R的产生机理及作用特点

sCK-R的产生机理及作用特点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I)感染的HUT102B2、MT-2等细胞,髓样白血病细胞(HL-60,KG1)及某些人B细胞系(Raji)除了表达多种mCK-R外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产生sCK-R,如HUT102B2细胞培养丰清中也可检出高水平sCK-2R和sIL-6R。人PMC体外经PHA刺激培养后也产生大量sCK-2R和sCK-6R。1.sCK-R的产生大多sCK-R主要来自膜受体的脱落,因此将膜受体阳笥细胞溶解是获得大量sCK-R的一种方法。大多数sCK-R氨基酸序列与mCK-R胞膜外区同源,只缺少跨膜区及胞浆区,但仍可与相应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所应。除了膜受体的裂解、脱落产生sCK-R形式外,另一种产生sCK-R的机理是通过受体mRNA不同剪接,产生分泌型mRNA,通过翻译后直接分泌到细胞外,已经证实,细胞内可含有同一种CK-R不同形式的cDNA。sIL-4R、sIL-5Rα链、sIL-6Rα链、sIL-7R以及sG-CSFR等可以这种形式产生(表4-20)。表4-20 sCK-R的产生机理(举例)sCK-R种 类分子量(kDa)(可溶型/膜结合型)受体胞膜外结构sCK-R产生机理sCK-1R47/68(Ⅱ型受体)IGSF膜受体经蛋白酶水解后脱落sCK-2R45/55(α链)(未分类)膜受体脱落sCK-4R/140ERS分泌型mRNA翻译、分泌sCK-5R/60(α链)ERS膜受体脱落和分泌型mRNA翻译、分泌sCK-6R50/80(α链)IGSF+ERS膜受体脱落和分泌型mRNA翻译、分泌sCK-7R/65ERS分泌型mRNA翻译、分泌sG-CSFR/IGSF+ERS分泌型mRNA翻译、分泌sGM-CSFR/85ERS膜受体脱落sIFN-γR/90干扰素受体家族膜受体脱落sTNF-R33/55或75NGFR膜受体脱落注:IGSF:免疫球蛋白超家族ERS;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超家族NGFR: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家族2.sCK-R的生物学作用多数sCK-R与相应细胞因子结合的亲和力较与mCK-R为低,可能与sCK-R为单链结构或缺少某些结构区域有关。也有的sCK-R如sIL-4R同天然mIL-4R与相应配体结合的亲和力是相同的,即使低剂量sIL-4R也可特异地抑制IL-4诱导的细胞增殖反应。sCK-R以其多种方式发挥其独特的免疫学功能。(1)做为细胞因子转运蛋白,将细胞因子运至机体有关产啊位,造成局部细胞因子高浓度区以充分发挥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效应。(2)是膜受体正常代谢途径,有利于处于活化状态细胞恢复至正常水平。(3)竟争性地结合mCK-R相应配体,抑制mCK-R所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厂商

2020.06.11

中秋放假通知

厂商

2019.09.12

LysoSure,重组人溶菌酶

InVitriaInVitria公司 InVitria代理 InVitria一级代理 InVitria授权签约代理LysoSure,重组人溶菌酶,rhLIF,LacrominVentria Bioscience的分公司InVitria 成立的目标是为生物技术行业提供创新产品,以改善细胞培养和生物制造。InVitria通过允许客户从其基于细胞的过程中消除动物成分来实现这一点。拆除这些组件有助于提高一致性,安全性和效率。InVitria的产品是在我们位于堪萨斯州Junction City的生产设施中生产的重组蛋白。这些产品在生命科学行业有很多用途,包括再生医学,细胞治疗,生物制造,疫苗,诊断和医疗设备。诸如胎牛血清(FBS),牛和人血清白蛋白以及牛和人转铁蛋白的动物组分已经在许多生物过程中成为流行的成分,但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科学家开始寻找清除血清和其它动物产品的方法关注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管理。动物产品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它们具有传播感染性物质如朊病毒(疯牛病)和病毒(HIV)的风险。另外,动物组分和血液衍生产品是不确定的,导致批次间的高度差异。由于这些原因,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其他监管机构不鼓励使用这些动物成分。迄今为止,InVitria已经开发并商业化了8种重组蛋白和细胞培养基补充剂。InVitria的产品开发团队有一个积极的计划来根据客户的需求扩大这个产品线。在InVitria,我们为我们的团队和我们的合作伙伴感到自豪。InVitria的团队致力于为当今蕞紧迫的细胞培养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整合这些无动物成分免费产品,以改善他们的流程,并达到他们的商业目标是什么激励我InVitria”-  史蒂夫·佩蒂特,博士。细胞培养主任“我喜欢与负责批准InVitria作为供应商的客户审计师合作。他们来自世界上一些蕞成功的生物制药和生命科学公司,所以他们的期望很高。我们的期望也很高,并导致成功的结果。“-  质量总监Pat Smith作为Ventria Bioscience的一个部门,InVitria可以使用Ventria董事会及其专业知识和成功历史。这些领导人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2003年生物技术遗产奖得主,前世界蕞大的植物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hiron公司(现为诺华)的两位创始人,前强生公司诊断业务总裁,PRA国际主席,领先的临床试验CRO,密理博生物科学部门的前任总裁领先的医疗风险投资公司的两个普通合伙人。Ventria董事会拥有超过120年的生物技术经验,拥有145项专利,发表了600多篇科学论文。点击阅读更多关于董事会InVitria与两家全球分销商Sigma-Aldrich和Fisher Scientific合作。我们的分销网络还包括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客户的几个区域分销商。这个广泛的分销网络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完整的采购,物流和产品支持选项,以蕞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点击阅读更多关于我们的经销商(链接到新的经销商页面)在InVitria,我们热爱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客户。“我们致力于为业界蕞大的挑战提供安全,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消除动物源性成分来提高生产力和提高一致性”总裁Scott DeeterInVitria与生物制药公司,领先大学,国家卫生研究院和疾病控制中心进行了多项研究合作,以加强我们的产品开发和发现新的产品机会。对于学术研究人员,InVitria通过BioShare计划提供支持。在InVitria,我们致力于质量和安全。作为Ventria Bioscience的一部分,InVitria利用Ventria公司的专利重组蛋白制造技术ExpressTec。“ExpressTec为InVitria公司在完全无动物系统中生产重组蛋白提供了一个安全,实惠和可持续的制造平台”黄宁博士,研发副总裁。About InVitriaInVitria –Performance. Defined.InVitria, a division of Ventria Bioscience, was founded with the goal of providing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 with innovative products to improve cell culture and biomanufacturing. InVitria does this by allowing customers to eliminate animal components from their cell-based processes. Removing these components helps improve consistency, safety and efficiency. InVitria’s products are recombinant proteins that are manufactured in our manufacturing facility in Junction City, Kansas. These products have many uses across the life science industry including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cellular therapy, biomanufacturing, vaccines, diagnostics and medical devices.Animal-components such as fetal bovine serum (FBS), bovine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and bovine and human transferrin have been popular ingredients in many biological processes, but in the 1990’s scientists began searching for ways to remove serum and other animal products due to concerns about product quality, safety and animal stewardship. Animal products are undesirable because they pose a risk of transmitting infectious agents such as prions (Mad Cow Disease) and virus (HIV). In addition, animal components and blood derived products are undefined leading to high batch-to-batch variation. For these reasons,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 and other regulatory bodies discourage use of these animal components.To date, InVitria has developed and commercialized eight recombinant proteins and cell culture media supplements. InVitria’s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 has an active program to expand this product line based on customer needs.At InVitria, we are proud of our team and our partnerships.InVitria’s team is committed to providing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the most pressing cell culture challenges today.“Helping customers integrate these animal component free products to improve their processes and reach their commercial objectives is what excites me about InVitria”– Steve Pettit, Ph.D. Director, Cell Culture“I like working with our customer auditor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approving InVitria as a vendor. They come from som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biopharmaceutical and life science companies in the world, so their expectations are high. Our expectations are also high and that leads to a successful outcome.”– Pat Smith, Director, QualityAs a Division of Ventria Bioscience, InVitria has access to Ventria’s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ir expertise and successful history. These leaders include: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 and 2003 Biotechnology Heritage Award Winner,former Chairman and CEO of the largest plant biotechnology company in the world,two founders of Chiron Corporation (now Novartis),former President of Johnson & Johnson’s diagnostics business,Chairman of PRA International, a leading clinical trial CRO,the former President of Millipore’s Bioscience Division, andtwo General Partners of leading healthcare venture capital firms.Together, the Ventria Board of Directors have amassed over 120 years of biotechnology experience, registered over 145 patents, and published over 600 scientific papers. Click to read more about the Board of DirectorsInVitria has partnered with two worldwide distributors, Sigma-Aldrich and Fisher Scientific . Our distribution network also includes several regional distributors for customers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Asia and Australia. This extens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provides our customers with a full compliment of purchasing, logistics and product support options to best fit their needs. Click to read more about our Distributors (Link to new distributors page)At InVitria, we are passionate about our products and our customers.”We are committed to provide safe, cost-effective solutions to the industry’s biggest challenges: improving productivity and enhancing consistency by removing animal derived components”Scott Deeter, PresidentInVitria has sever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with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leading Universities,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nd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to further our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identify new product opportunities. For academic researchers, InVitria offers support through its BioShare program.At InVitria, we are dedicated to quality and safety.As part of Ventria Bioscience, InVitria utilizes Ventria’s patented recombinant protei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alled ExpressTec.“ExpressTec provides a safe, affordable and 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platform for InVitria to manufacture its recombinant proteins in a completely animal-free system”Ning Huang, Ph.D., Vice Presi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InVitria,的一个部门Ventria Bioscience,成立的目的,为生物技术产业提供创新产品,提高细胞培养和生物制造。InVitria通过允许顾客消除动物组件从他们的细胞过程。删除这些组件有助于提高一致性、安全性和效率。InVitria的产品是在我们的工厂生产重组蛋白在结城,堪萨斯州。这些产品有许多使用整个生命科学行业包括再生医学、细胞疗法,为生物疫苗、诊断和医疗设备。Animal-components如胎牛血清的边后卫,牛和人血清白蛋白和牛和人类转铁蛋白一直流行的成分在许多生物过程,但在1990年代,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方法去除血清和其他动物产品因担心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管理。动物产品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们构成传播传染性病原体的风险如朊病毒(疯牛病)和病毒(HIV)。此外,动物成分和血液衍生产品定义导致高批次变化。由于这些原因,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欧洲药品局(EMA)和其他监管机构阻止这些动物组件的使用。迄今为止,InVitria已开发和商业化8重组蛋白和细胞培养基补充。ProductsInVitria Cell Culture SupplementsCellastim ST Cell Qualified Recombinant Human Serum AlbuminLearn MoreBuy NowCellastimDefined, animal-free, recombinant albumin (rHSA)Learn MoreBuy NowZap-SRA cost effective option to reduce serum concentrations in cell culture mediumLearn MoreBuy NowOptiferrinDefined, animal-free, recombinant human transferrinLearn MoreBuy NowOptibuminRecombinant human serum albumin that is intended as a stabilizer, diluent, surgical adhesive and cell culture media component.Learn MoreCALLLacrominDefined, animal-free, recombinant lactoferrin, specifically produced for use as a cell culture media supplement.Learn MoreBuy NowITSE Animal-FreeCell culture media supplement formulated for improved serum reduced or serum free cell growth.Learn MoreBuy NowrhLIFA high performance and high quality animal component free stem cell media additive for maintaining pluripotent stem cells.Learn MoreBuy NowDiagnostics and Assay DevelopmentLysobacRecombinant Human LysozymeLearn MoreBuy NowFood and Feed AdditivesLysoSureLysoSure is an animal component free lysozyme product that is designed to replace hen egg white lysozyme in food processing. This product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GRAS), and has been shown to not have the allergenicity of hen egg white lysozyme.

厂商

2018.12.06

< 1 2 3 ••• 11 > 前往 GO

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立即咨询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我们:

企业名称: 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闵北路88弄1-30号第22栋BV145室 联系人: 蔡盼 邮编: 200612 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3779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