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仪器信息网
注册
北京澳作生态仪器有限公司

关注

已关注

金牌12年 金牌

已认证

粉丝量 0

400-860-5168转2933

仪器信息网认证电话,请放心拨打

当前位置: 澳作生态 > 解决方案 > 根系在凋落物层生长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根系在凋落物层生长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2022/12/06 12:07

阅读:101

分享:
应用领域:
农/林/牧/渔
发布时间:
2022/12/06
检测样品:
其他
检测项目:
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浏览次数:
101
下载次数:
参考标准:

方案摘要:

试验在所选林地中收集新鲜的楠木和格氏栲凋落叶,在自然状况下风干并储存。设置样方,设置有根处理(RT):菌根和细根均有,去除地表凋落物后直接将凋落叶网袋铺设于土表。另一个为无根处理(CK):在凋落叶网袋下铺设1um×1um孔径尼龙网,以阻止细根及其共生菌根 。采用网袋法进行分解试验。记录凋落叶干重残留量,测定凋落物叶中的C、N、P含量和酶活性。

产品配置单:

分析仪器

AZR-300复合根系监测系统

型号: AZR-300

产地: 北京

品牌: 北京澳作

面议

参考报价

联系电话

方案详情:

根系向凋落物层生长是森林生态系统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养分元素,同时凋落物中下层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大量植物根系被吸引向凋落物中下层生长。植物根系作为连接植物和土壤的关键通道,在生长过程中一方面会不断吸收土壤环境中的养分与水分,另一方面根系会释放分泌物, 这种分泌物会产生激发效应从而影响微生物的活性,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凋落物分解。

以往关于凋落物分解的研究多集中在气候、凋落物质量和环境因子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而关于凋落物层根系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还比较缺乏。

文献主要监测方案:

研究根系存在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对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福建师范大学的科研人员在福建三明市楠木和格氏栲林进行1年的凋落叶分解试验,设置有根处理和无根处理(对照),研究根系生长对凋落叶分解速率、养分释放和酶活性的影响。文章发表在2021年应用生态学报 (2021,32(1):31-38)。

试验在所选林地中收集新鲜的楠木和格氏栲凋落叶,在自然状况下风干并储存。设置样方,设置有根处理(RT):菌根和细根均有,去除地表凋落物后直接将凋落叶网袋铺设于土表。另一个为无根处理(CK):在凋落叶网袋下铺设1um×1um孔径尼龙网,以阻止细根及其共生菌根 。采用网袋法进行分解试验。记录凋落叶干重残留量,测定凋落物叶中的C、N、P含量和酶活性。

主要研究结果:

1、  在分解360d后,有根处理楠木和格氏栲凋落叶干重残留率比对照分别降低8.4%和19.7%; 根系在分解前期对凋落叶分解影响最为显著。

图1 不同处理下楠木和格氏栲凋落叶干重残留率随分解时间的变化  a) 楠木;b)格氏栲 .


2、  在分解360d后,与对照相比,有根处理凋落叶碳、氮、磷残留率在楠木林分别降低6%、19.1%、20.6%,在格氏栲林分别降低21.3%、23.2%和20.5%。

3、  根系在凋落物层生长会通过养分吸收和刺激氧化酶活性来加速凋落叶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

图2 不同处理下楠木和格氏栲凋落叶碳氮磷残留率和C/N

微根窗原位监测方法可以实现根系生长的空间动态分布研究,由澳作公司自主研发的AZR-300复合根系生长动态监测系统就是一款的利用微根窗技术的根系原位观测系统。

该系统集扫描和摄像技术于一体,扫描模式下,一次扫描可以观察20cm深土层内根系生物量,1200dpi的分辨率完全可以满足观察大部分根系的需求。其摄像模式分辨率高达4800dpi,可对小至10um的根毛、菌丝做到清晰观察。这样就可以把直径小于2mm的细根也纳入测量范围内。

两种模式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对根系生物量监测的准确性。该系统可以测量根长度、根直径、根面积、根总长、根总面积、根平均直径、根数量,统计根系生物量、细根寿命、细根周转率等。

AZR-300复合根系生长动态监测系统及其拍摄的根毛

同时,64 倍图像放大功能,用于观察植物根菌、真菌和土壤动物活动等。还配有紫外光源,用于区分活根和死根。

AZR-300拍摄植物幼根和白蚁

1

END

1


下载本篇解决方案:

资料文件名:
资料大小
下载
AZR-300复合根系生长动态监测系统2020-9.docx
881KB
相关仪器

更多

AZR-300复合根系监测系统

型号:AZR-300

面议

IRRIScope灌溉指导器

型号:IRRIScope

面议

AIM-WiFi土壤多参数监测系统

型号:AIM-WiFi

¥1万 - 3万

相关方案

利用蒸渗仪研究降雨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

为了观察降雨前后土壤剖面CO2和地表通量的时间变化与CO2土壤气体输运之间的关系,在可控自然环境下进行了两个不同时期的试验。实验在160厘米深度的蒸渗仪中注入纯 CO2,并在其表面模拟强降雨事件2周。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土壤剖面CO2气体浓度和地表通量。这些测量结果表明,通过通量室测量的通量与剖面浓度一致。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和土壤中CO2的冲刷导致了大气中CO2通量的显著下降。

环保

2022/06/01

OS5p+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用于棉花高温胁迫监测

OS5p+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用于棉花高温胁迫监测

农/林/牧/渔

2023/04/18

SoilScope控制型蒸渗实验系统应用|基于水循环试验研究实测数据的系统运行状态

目前,国内外蒸渗仪种类繁多,在原理上、制作方法上不尽相同,其精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也不尽相同,相关因素的差异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为此,通过用户水循环试验研究的实测数据,来验证我司SoilScope蒸渗系统的准确性。

农/林/牧/渔

2023/03/22

从根系垂向分布认识地下水依赖型植物的干旱适应性

根系垂向分布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由于对植物细根垂向分布状况及其与环境因素复杂相互作用关系仍缺乏足够认识,导致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植被动态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以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两种干旱区河岸带地下水依赖型植物为对象,通过对根系剖面和根系分布数据文献收集整理,并结合根系与环境要素关系等方面,探讨和解析了干旱区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柽柳和胡杨两种植物根系具有强向水性(依赖地下水)和灵活的水分利用策略,使得它们可以在极端干旱环境中生存。根系分布特征的差异决定了两种植物发育环境的不同,即柽柳相比胡杨拥有更高的根系可塑性,使其具有更高效的水分利用,从而保证了其在更加复杂多样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下生存。地下水依赖型植物根系剖面形态差异大,反映了其具有较强的根系适应能力,从而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和较强的生态韧性。因此,在地球系统模式中,亟需发展基于物理过程的根系动态方案,以克服当前模型普遍存在对植物根系塑性刻画不足的问题,从而提升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植被响应预测能力。

农/林/牧/渔

2022/12/09

推荐产品
供应产品

北京澳作生态仪器有限公司

查看电话

沟通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获取验证码

{{maxedution}}s后重新发送

获取多家报价,选型效率提升30%
提交留言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且同意关注厂商展位
联系方式:

公司名称: 北京澳作生态仪器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翠湖科技园 · 云中心 高里掌路3号院6号楼一单元101A 联系人: 邢小姐 邮编: 100190 联系电话: 400-860-5168转2933

仪器信息网APP

展位手机站